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發現大腦中的幾種化學神經遞質發生了變化,從而影響了神經元之間的交流能力。乙酰膽堿就在記憶力、注意力和集中力等認知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 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膽堿酯酶抑制劑)有三種:加蘭他敏、多奈哌齊和卡巴拉汀。 然而,這些藥物的效果一直存在爭議,部分原因是縱向研究相對較少。研究人員現在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了一項登記研究,從診斷時開始為期5年。對11652例接受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以及對照組5826例未治療患者進行研究。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與5年內認知能力下降較慢有關,且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7%。 '在這三種藥物中,加蘭他敏對認知的作用最強,這可能是由于它對尼古丁受體的作用以及對乙酰膽堿酯酶的抑制作用,乙酰膽堿酯酶可分解神經遞質乙酰膽堿。'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卡羅林斯卡學院神經生物學、護理科學與社會系的研究員洪旭說。 '這項結果對于推薦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表明治療會持續很長時間。'卡羅林斯卡學院神經生物學、護理科學和社會系教授Maria Eriksdotter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