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筆記賬號注冊于 2009 年 11 月,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 如果你曾經看過當年的印象筆記,會覺得當時這款產品充滿了創造力,全平臺同步、普及了第二大腦的概念、剪藏、擴展中心等等等等。當時許多媒體都驚呼,這么一款產品憑借一己之力,就建立了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統,是當時所有做產品人崇拜和學習的對象。 時光荏苒,你永遠不知道十二年的時間,會把曾經的榜樣變成什么樣。 2021 年8 月 3 日,偌大的印象筆記(中國)團隊,給上線僅一年,只有兩名正式員工的 flomo 團隊,送上了一份致敬的禮物,讓我們很是「驚喜」。(左側為 flomo,右側為禮物) 不僅僅是界面上的致敬,在功能亦有「驚喜」。不過這里有個 Tips ,許多用戶反饋這種提醒很打擾,建議有開發資源的時候,做個開關(不過開關也有副作用,這個問題請獨立思考下哈)。 當然還有些「神交已久」的功能。不過這里也有個建議:單純的詞頻聚類,會導致結果很慘不忍睹,記得花點精力訓練下算法。 對了,我們的 API 口碑也不錯,建議諸位一起考慮下。代碼很簡單,就下面幾行,如果速度快的話,一個小時就能搞定。 因為這樣,用戶就可以從微信讀書、得到讀書、Kindle、Alfred、Chrome、即刻、有知有行、白描等等產品中來匯聚信息。如果復刻的成功,甚至這些插件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拿來用呢!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感謝在前些日子里,貴司對我們的一而再,再而三認可。因為從「專業」角度來說,的確無可厚非。 對 flomo 共建者們的心里話熟悉 flomo 的用戶都知道,在很早以前,我們就在主頁上寫了我們不擅長什么,因為我們深知小團隊,應該聚焦在一處,做好自己的產品,甚至推薦其他的產品來幫助用戶完成工作流。 不僅如此,我們還大量撰寫了相關的文章,準備了豐富的直播和資料,就是為了讓大家不僅僅是使用某個功能,而是真正的在思維上有所改變。 而今日種種,更讓我們看到了堅持聚焦帶來的價值,以及同行們的肯定。 一個產品,如果只有功能而沒有自己的哲學,以及認可這些哲學的同路人,是無法長久生存下去的。同樣, flomo 的走到今天并不僅僅在于產品和功能,而是還有許許多多認可 flomo 理念的同路人。 他們在 flomo 中記錄下來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和思考。 他們在數百個微信群中交流,碰撞,學習。 他們基于 API 開發了各種豐富的第三方擴展。 他們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分享 flomo 帶給他們的改變。 他們見證了 flomo 的改變,flomo 也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flomo 最大的壁壘,不在于這些功能,而在于背后這群認可我們理念的共建者。 而這背后,是對人的尊重。其實,做產品久了,就容易忘記,用戶們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想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啊 —— 不是某種綠色的經濟作物,割掉一茬,再來一茬。 所以當他們把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時光和記憶拜托給我們的時候,我們誠惶誠恐,不敢有廣告和彈窗,甚至產品內連圖片都不太敢加,就是為了讓加載速度再快一些,再快一些。我們不敢設計那么多四處借鑒的功能,就是為了讓他們記錄的時候專注一些,再專注一些。 如果有可能,請把這部分也一起「致敬」走,而不是試圖用心理學的沉沒成本來拴住人;如果有可能,請去街頭巷尾聽聽用戶的聲音,而非把所有的人都看做數字和轉化率。 末了,作為一個干了十多年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老狗,想和做產品的同僚們分享一段《明朝那些事兒》中,很喜歡的一段話: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一個叫理想。 |
|
來自: 呂楊鵬 > 《20210802-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