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昨晚守歲可玩得開心? 哈哈,大年初一來拜年啦,大家過年好~~ 今天跟大家讀一些著名詩人特意為大年初一而寫的詩詞,看看古人過春節是啥樣? 自先秦時期以來,我們陰歷的一年首月,就被稱為元月、正月。此月的第一日,在以前也被稱作“元日”“元旦”。 因而我們就可以見到,有許多詩人為春節寫的詩詞中,都用了“元日”做題。 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著有《盧升之集》、《幽憂子集》),他就曾寫過一首風光無限的《元日述懷》(也有一題曰,明月引): 筮(shì)仕無中(zhōng)秩,歸耕有外臣。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 愿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筮仕,指初次做官;秩,做官的等級或俸祿;中,中等。) 寫這首詩的時候,盧照鄰還是初次做官的青年,二十歲的年紀,少年有才、風華正茂。雖然他初次做官,只做了一個“鄧王府典簽”的小官,但他還沒有太多懷才不遇的郁悶。 于是,他用聲色俱全的句子寫出新春佳節的大唐氣象: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 并在末聯寫下自己對于盛世延續的祝愿。 一個胸懷天下、充滿壯志與朝氣的少年盧照鄰,一個對大唐盛世與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的盧照鄰,就這樣浮現眼前。 雖然,他后來并不曾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一生的悲苦實在可嘆,但那又如何? 是他,讓我們記住了“丈夫當如此,唯唯何足榮”(《詠史四首》), 也是他,讓我們記住了“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長安古意》)。 更是他寫元日的詩句,讓大唐的盛世風華永遠定格! 唐朝像他一樣為元日題詩的詩人有許多。從中可以看到,大家尤其喜歡在這一歲之首的時候感嘆時光流逝,感慨自己的白發又多了幾根。 比如方干(字雄飛,號玄英,有《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中選編其詩6卷348篇。)的這首《元日·晨雞兩遍報》: 晨雞兩遍報更闌,刁斗無聲曉漏干。 暖日映山調正氣,東風入樹舞殘寒。 軒車欲識人間感,獻歲須來帝里看。 才酌屠蘇定年齒,坐中惟笑鬢毛斑。 方干是一位善寫律詩的詩人,并會在詩中用充滿同理心的詞句描寫社會現象與自己的感懷。 他的這首元日,前面三聯都在寫當日的聲音與景象,最后一句則寫到了自己參加聚會時的體驗:大家在酒桌上要排定年紀大小,自己坐在其中,只好自嘲起斑白的兩鬢來。 兩鬢斑白的詩人,看著席間年紀尚小的青年,心情大約就跟我們家的長輩類似吧? 他們總是在小輩來拜年時說:“你們一年年長大,我們一年年老咯~” 那語氣中有欣慰,有無奈,更多的,是不舍。 不舍的緣由可以很多,除了不舍眼前之人,在新年伊始,最直接的不舍,大約就來自眼前這冬去春來的萬象更新之景。 就像北宋文公王安石在《元日》中所描繪的那樣: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以上,今天的讀詩節目就到這里啦! 還沒領壓歲錢的趕緊去給長輩們拜年吧~愿大家: 豬年好運足,事事圓如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