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之美 《系統之美》是被永澄老師大力推薦的,正好我對系統理論很感興趣,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這本書是難得的入門精品書,從年前拖到了現在才開始閱讀。 先來看作者在前言中的一段話: 事實上,著名系統思考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約翰·斯特曼(John Sterman)的研究表明,人們用來指導自己決策的心智模式,在應對系統的動態行為方面具有天生的缺陷。人們通常持有一種基于事件層面、因果關系而非回路的觀點,而忽略了反饋的過程,意識不到行動與反應之間的時間延遲,在交流信息時也未能理解存量和流量,并且對于在系統進化過程中可能改變反饋回路強度的非線性特征不敏感。因此,可能產生我稱之為“系統思考缺乏癥”的五種典型癥狀: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只看眼前,不看長遠; ●只看現象,不見本質;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本位主義,局限思考。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系統思考作為與還原論相對立的思維模式,采用了整體論的哲學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并整合了現代復雜性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具有完備的理論體系,而且擁有實用且有效的方法與工具,已在歐美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的企業經營管理、生態環境、交通與水利規劃以及社會事務管理、公共政策制定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看到這里,我的小心思更加堅定了,那就是用系統理論來研究中醫,太契合了,系統論和還原論基本上就可以說清楚中醫和西醫最主要的區別,用系統論一方面可以讓更多人認識中醫,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系統論的研究成果來促進中醫。 當然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我需要對系統理論有更深的理解,所以還需要時間,下面就分享這本書的內容筆記。 常見,引發特定行為的的系統結構被稱為系統基模(archetypes). 懂得系統原理,即可以在恰當的改變'杠桿點'施加干預,從而獲得預期的轉變。 通過培養系統思考的思維模式,我們可以理解系統各個構成部分,看清楚系統各個構成部分的能力,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分析未來可能的行為趨勢,以更有創造性的方式去重新設計系統,更有勇氣去面對系統性的挑戰。 Part 1 系統的結構和行為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 系統既有外在的整體性,同時又有一套內在的機制來保證其整體性(總體大于部分之和) 一個成功的系統,應該能夠實現個體目標和系統總目標的一致性 改變系統中的連接或目標,會讓系統發生顯著改變,單純改變元素不會。 任何一個調節回路都有如下三項要素: 一個預定的目標(如設定的室溫)、一套檢測達到或偏離目標的監測設備(如溫度計),以及一個反應機制(如加熱器、空調器、風扇、水泵、水管、燃料等) 想要推斷出系統的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一段時間,看系統有哪些行為。 當存量的變化影響到與其相關的流入或流出量是,反饋回路就形成了 對于所有復雜系統來說,判斷系統未來行為走勢的訣竅在于,了解什么樣的系統結構包含哪些可能的行為,以及什么狀況或條件可以觸發這些行為。 Part 2 系統思考與我們系統之美:系統的3大特征 1.適應力,系統內部因存在很多互相影響的反饋回路,當系統受擾動時,仍舊可以以多種不同的方式使系統恢復至原有的狀態。 2.自組織,系統所具備的使其自身結構更為復雜化的能力。 3.層次性,系統和子系統的包含和生成關系。 系統之奇:系統的6大障礙 1.復雜表象,結構為行為之來源。 2.非線性世界,因果不存在固定比例關系。 3.恰當的劃分邊界,邊界的無序復雜成為了多樣化和創造力的根源。 4.看清各種限制因素,關鍵不是持續成長,而是在哪些因素之下維持生存。 5.無所不在的時間延遲,開拓視野培養預見性。 6.有限理性,有限信息下人的非整體最優決策。 系統之危與機:系統的8大陷阱與對策 應對復雜系統的最主要方式,學習理解復雜性挑戰,尊重系統并利用規則。 子系統的目標不一致時,就會帶來變革的阻力。 1、政策阻力:毒品問題,放棄實現單方面的目標,尋找整體目標; 2、公地悲劇:公共牧地,教育、勸誡+監管,資源私有化; 3、目標侵蝕:被溫水煮的青蛙,將績效標準設定為過去的最佳水平; 4、競爭升級:美蘇冷戰,防:避免陷入,治:雙方協商、單方面讓步; 5、富者愈富:富越富、窮越窮,多元化,反壟斷法,補益劣勢,多樣化獎勵勝者; 6、轉嫁負擔:毒品上癮,防:避免陷入,治:癥狀解+根本解,休克療法、自愈力喚醒; 7、規避規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規避規則的行為中獲得創造性反饋,回到最初目的; 8、目標錯位:GDP的陷阱,恰當的設定目標及指標,小心努力與結果的區別。 系統之杠桿點:系統的12大變革的方式 12、數字 ,用參數來衡量系統現狀。 11、緩沖器,較大和較穩定的存量。 10、存量-流量結構 ,物理系統重建,較昂貴的改變方式。 9、時間延遲 ,系統震蕩的主要原因,慎重改變。 8、調節回路 ,具有將相關存量保持在指定目標值附近的能力。 7、增強回路 ,系統中增加,爆發,腐蝕和崩潰的根源。 6、信息流 ,獲得信息的結構,通過完善信息流以恢復系統功能。 5、系統規則,作為激勵,懲罰和限制條件來影響人們的行為。 4、自組織, 提供原料,試驗和測試,從多變的信息存量中選出可能的模式。 3、目標 ,推動人們試圖控制,消除多樣性的動因。 2、社會范式 ,人們普遍相信,關于世界如何運作的一系列基本假設,規則或信念。 1、超越范式,擺脫范式控制,保持靈活性,最真實的。 與系統共舞:系統的15大生存方式 1、跟上系統的節拍社會系統是人類文化思考模式的外在表現,也是深層次需求,情緒,優勢和劣勢的反映。自組織,非線性,反饋系統從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 2、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現在陽光下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信息就是權力。 4、謹慎地使用語言,并用系統的概念去豐富語言 5、關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6、為反饋系統制定帶有反饋功能的政策對于動態的,自我調節的反饋系統應該指定動態的政策。 7、追求整體利益層級組織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于最低層,而非最頂層。 8、聆聽系統的智慧 9、界定系統的職責 增強系統的“內在職責”,意味著在設計系統時,要在其決策和結果之間建立起反饋回路,讓決策者直接、快速,強制性的看到其行為的后果。 10、保持謙遜,做一名學習者。人的心智模式是不完整的,而世界又如此復雜 如何從失敗中學習,采取幅度小且穩妥地措施,持續地監控,認真地觀察系統的方向,并且愿意順勢而為,改變自己的路線。 11、慶祝復雜性 12、擴展時間的范圍 (50年的尺度思考組織的發展)考慮的時間范圍越長,生存的機會越好。 13、打破各種清規戒律 14、擴大關切的范圍 在一個充滿復雜性的世界,擴大你的時間范圍,也要擴大你的思考范圍。 15、不要降低“善”的標準 |
|
來自: 專家視點 > 《宗教、哲學、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