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是你一生的敵人,一直內耗的人,輕則一生不順,重則重病纏身。 巴甫洛夫說:一切固執沉重的憂郁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 內耗的人,主要表現在這兩個方面。 1,總是對過去的失敗耿耿于懷,抓住過去的創傷緊緊不放,總是試著讓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處理自己的創傷。不斷地自責和反悔。這體現在抑郁癥的反芻思維。 2,對沒發生的事情,頭腦塑造一個個障礙,恐懼和害怕,坐車怕翻車,走路怕被撞。總是患得患失,憂心忡忡,身體不舒服就會聯想到絕癥,根本無法享受當下的生活,把一切事物通過頭腦不斷地放大或縮小,這體現在焦慮癥的災難化思維。 寂天菩薩說過一句話:事情如果有辦法解決,我們不用擔心,如果事情沒有辦法解決,我們擔心也沒有用。 當你處在精神內耗中,就如同同時踩著油門和剎車,不斷地拉扯和耗能,生命的能量就堵在對過去的悔恨和未來的焦慮之中,而停止不前,或者一直生活在恐懼和怨恨之中,而在頭腦的加持下,你認為這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而不斷在頭腦思索解決的辦法,而頭腦本身就也扭曲事物的真相,在扭曲的真相里面尋求真相,就相當于不斷深入沙漠的腹地尋找出路,希望只會越來越渺茫,那么你會慢慢地絕望。 我們一開始就在錯誤的路上行走,永遠達不到終點而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就像一個五音不全的人追求舞臺的絢爛,而不考慮自身的因素,其理想是成為歌星,但如果結合自身的優勢,則有可能在其它領域做出成就。 我們總是被裹挾在集體主義無意識的漩渦里不能自拔,總是追隨別人的步伐而氣喘吁吁,終其一生,在別人的評價和眼光中度過一生,自我的部分越來越虛弱,自我虛弱的人沒有獨立的思考和意見,人云亦云,無法從自我的內心找到幸福和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說他的幸福建立在變化多端的外物身上,別人的評價中,外界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他的情緒,而正確的做法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一切的事物都是的內心的投射,人人本自具足,不假外求,而你的匱乏感會導致你不斷的追逐,從而讓你感到安全,但問題是如果求而不得,你的痛苦會滾滾而來,陷入無邊無際的內耗。 內耗只會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障礙,你解決了一個障礙,又出現另一個障礙,內耗讓你隨時隨地都在做最優的選擇,這造成的結果是,你不斷的摒棄那些你認為的劣質的選擇,這造成一遇困難和障礙就會放棄,終其一生都在選擇中,時而亢奮,時而抑郁。 當你不斷的處于內耗中,生活對你來說處處是障礙,你感受不到當下的快樂,而不斷的悔恨過去,焦慮未來,精氣神不斷被外界的事物不斷的消耗,你甚至經常感到疲倦乏力,思維散漫而無法集中精神。生命在不斷的內耗中悄悄流走,命運就好似一把枷鎖把你鎖住,動彈不得。 而你又在不斷埋怨命運的不公中繼續消耗自己的能量,而缺少有意識的當下的行動,意識是超越頭腦二元對立的良藥,意識在頭腦之上,行動才能改變你的頭腦限制性信念,生命就是一場修行,改變命運就是修行的目的,修行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帶著意識前行,當一個人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內向加固執加偏執等于死亡,處在無意識的情形下,生命的流動緩慢無比,甚至如一潭死水,沒有活力,甚至行尸走肉形如槁木,而意識就是這潭死水的活力,讓你生命之水開始流動,展現活力和自由。猶如枯木逢春,久旱逢甘露。 當處在抑郁狀態中,頭腦不斷深入過去解決過去的問題,在不斷的自我攻擊中,能量消耗殆盡,所以整個人疲乏無力,渾渾噩噩,頭腦像上了一層灰塵的鏡頭,整個世界一片灰色,世界就好像扭曲的凹凸鏡,呈現光怪陸離的世界,在頭腦的加工下,是那樣的真實。 處在焦慮狀態中,生活處處都在提防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總是試著證明那萬分之一的可能,失眠焦慮是主旋律,更嚴重者夾雜著瀕臨死亡感。 意識行為療法提倡的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有意識在事上磨煉,看破頭腦的虛妄,訓練大腦世界到現實世界的切換能力,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這就是求是的本質。 當我們處在抑郁焦慮的情緒下,接納這種情緒,承認這個情緒,而不是逃避它,我們承認它是痛苦而不是逃避痛苦,逃避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有勇氣和智慧來解決這一問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氣質,情緒來了就來了,不去評判,不去加工,而是帶著有意識的行為為所當為。 命運是真實存在的,但有一種人的命運會被改寫,就是那些不斷地修行,不斷精進的人,把痛苦當成修行的入口,勇于打破自身的障礙,找到那個內心真正的良知,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容易,習慣痛苦比改變自己來得簡單,改變意味著對自我人格的挑戰,當我們執著于痛苦的模式,無法改變,是因為改變意味著風險和不安全,而痛苦的模式雖然痛苦,但是我們熟悉的,而改變意味著未知,而恐懼來自未知的世界。 意識行為療法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提升意識能量自由度,不斷地修行,不斷地精進,在死亡來臨的時候,靈魂更純凈更自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