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昵稱31932686 2021-12-15

    圖片

    甲寅歲莫,上虞羅叔言參事撰《殷虛書契考釋》,始于卜辭中發見“王亥”之名。嗣余讀《山海經》、《竹書紀年》,乃知王亥為殷之先公,并與《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辭·天問》之“該”、《呂氏春秋》之“王氷”、《史記·殷本紀》及《三代世表》之“振”、《漢書·古今人表》之“垓”,實系一人。嘗以此語參事及日本內藤博士。虎次郎。參事復博蒐甲骨中之紀王亥事者,得七、八條,載之《殷虛書契后編》。博士亦采余說,旁加考證,作《王亥》一篇,載諸《藝文雜志》,并謂“自契以降諸先公之名,茍后此尚得于卜辭中發見之,則有裨于古史學者當尤鉅”。余感博士言,乃復就卜辭有所攻究,復于王亥之外得“王恒”一人。案《楚辭·天問》云:“該秉季德,厥父是臧。”又云:“恒秉季德。”王亥即“該”,則王恒即“恒”,而卜辭之“季”之即冥,羅參事說。至是始得其證矣。又觀卜辭中數十見之圖片字,從甲在□中。十,古甲字。及通觀諸卜辭,而知圖片即上甲微,于是參事前疑卜辭之圖片即“乙”“丙”“丁”三字之在匚或圖片中者,與圖片字甲在□中同意。即報乙、報丙、報丁者,至是亦得其證矣。又卜辭自上甲以降皆稱曰“示”,則參事謂卜辭之“示壬”、“示癸”即主壬、主癸,亦信而有徵。又觀卜辭,王恒之祀與王亥同,太丁之祀與太乙、太甲同,孝己之祀與祖庚同。知商人兄弟,無論長幼與已立、未立,其名號、典禮蓋無差別,于是卜辭中人物,其名與禮皆類先王而史無其人者,與夫“父甲”、“兄乙”等名稱之浩繁、求諸帝系而不可通者,至是亦理順氷釋。而《世本》、《史記》之為實錄,且得于今日證之。又卜辭人名中有圖片字,疑即帝嚳之名。又有“土”字,或亦“相土”之略。此二事雖未能遽定,然容有可證明之日。由是,有商一代先公、先王之名,不見于卜辭者殆鮮。乃為此考,以質諸博士及參事,并使世人知殷虛遺物之有裨于經、史二學者,有如斯也。丁巳二月。

    圖片

    《觀堂集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書影

    卜辭有圖片字,其文曰“貞:圖片古燎字。于圖片。”《殷虛書契前編》卷六第十八葉。又曰“圖片圖片,□牢。”同上。又曰“圖片圖片,六牛。”同上,卷七第二十葉。又曰“于圖片圖片,牛六。”又曰“貞:求年于圖片,九牛。”兩見,以上皆羅氏拓本。又曰“上闕。又于圖片。”《殷虛書契后編》卷上第十四葉。案圖片圖片二形,象人首手足之形,《說文·夊部》“圖片,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從頁。巳、止、戈,其手足。”毛公鼎“我弗作先王羞”之“羞”作圖片,克鼎“柔遠能圖片”之“柔”作圖片,番生敦作圖片,而《博古圖》、《薛氏欵識》盄和鐘之“柔燮百邦”、晉姜鼎之“用康柔綏懷遠廷”,“柔”并作圖片,皆是字也。夒、羞、柔三字古音同部,故互相通借。此稱“高祖夒”,案卜辭惟王亥稱“高祖王亥”《后編》卷上第廿二葉。或“高祖亥”,《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第一葉。大乙稱“高祖乙”,《后編》卷上第三葉。則夒必為殷先祖之最顯赫者。以聲韻求之,蓋即帝嚳也。
    圖片

    《觀堂集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書影

    圖片

    《王國維全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書影

    “帝嚳”之名,已見逸《書》。《書序》:“自契至于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史記·殷本紀》“告”作“誥”,索隱曰“一作'俈’。”案《史記·三代世表》、《封禪書》、《管子·侈靡篇》皆以“俈”為嚳。偽孔傳亦云“契父帝嚳,都亳,湯自商丘遷亳,故曰'從先王居’。”若《書序》之說可信,則“帝嚳”之名,已見商初之書矣。諸書作“嚳”或“俈”者,與“夒”字聲相近。其或作“夋”者,則又“夒”字之訛也。《史記·五帝本紀》索隱引皇甫謐曰:“帝嚳名夋。”《初學記》九引《帝王世紀》曰“帝嚳生而有神異,自言其名曰'夋’。”《太平御覽》八十引作“逡”,《史記正義》引作“岌”,“逡”為異文,“岌”則訛字也。《山海經》屢稱“帝俊”,凡十二見。郭璞注于《大荒西經》“帝俊生后稷”下云“'俊’宜為'嚳’。”余皆以為“帝舜”之假借。然《大荒東經》曰“帝俊生仲容”,《南經》曰“帝俊生季釐”,是即《左氏傳》之“仲熊”、“季貍”,所謂高辛氏之才子也。《海內經》曰“帝俊有子八人,實始為歌舞”,即《左氏傳》所謂“有才子八人也。”《大荒西經》“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又《傳記》所云“帝嚳次妃諏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者也。”案《詩·大雅·生民》疏引《大戴禮記·帝系篇》曰“帝嚳下妃諏訾之女曰常儀,生摯。”《家語》、《世本》其文亦然,《檀弓》正義引同而作“娵氏之女曰常宜。”然今本《大戴禮記》及《藝文類聚》十五、《太平御覽》一百三十五所引《世本》但云“次妃曰娵訾氏,產帝摯”,無“曰常儀”三字。以上文“有邰氏之女曰姜嫄”、“有娀氏之女曰簡狄”例之,當有“曰常儀”三字。三占從二,知郭璞以帝俊為帝舜,不如皇甫以夋為帝嚳名之當矣。《祭法》“殷人禘嚳”,《魯語》作“殷人禘舜”,“舜”亦當作“夋”。嚳為契父,為商人所自出之帝,故商人禘之。卜辭稱“高祖夒”,乃與“王亥”、“大乙”同稱,疑非嚳不足以當之矣。

    相土

    圖片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相土”條書影

    殷虛卜辭有圖片字,其文曰:“貞:圖片圖片三小牢,卯一牛。”《書契前編》卷一第二十四葉,又重見卷七第二十五葉。又曰:“貞:求年于圖片九牛。”《鐵云藏龜》第二百十六葉。又曰:“貞:圖片圖片圖片。”同上第二百二十八葉。又曰:“貞:于圖片求。”《前編》卷五第一葉。圖片即土字。盂鼎“受民受疆土”之“土”作圖片,卜辭用刀契,不能作肥筆,故空其中作圖片,猶圖片之作圖片圖片之作圖片矣。土,疑即相土。《史記·殷本紀》:“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之字,《詩·商頌》《春秋左氏傳》《世本·帝系篇》皆作“土”,而《周禮·校人》注引《世本·作篇》“相士作乘馬”作“士”。楊倞《荀子》注引《世本》此條作“土”。而《荀子·解蔽篇》曰“乘杜作乘馬”;《呂覽·勿躬篇》曰“乘雅作駕”,注:“雅,一作持”。“持”、“杜”聲相近,則“土”是“士”非。楊倞注《荀子》曰:“以其作乘馬,故謂之乘杜。”是“乘”本非名,相土或單名“土”,又假用“杜”也。然則卜辭之圖片,當即相土。曩以卜辭有圖片圖片《前編》卷四第十七葉。字,即“邦社”,假“土”為“社”,疑諸“土”字皆“社”之假借字。今觀卜辭中殷之先公有季、有王亥、有王恒,又自上甲至于主癸,無一不見于卜辭,則此“土”亦當為相土,而非社矣。

    圖片

    《甲骨文合集》780關于燎祭相土的記載

    卜辭人名中又有“季”,其文曰:“辛亥卜,□貞:季□求王。”《前編》卷五第四十葉兩見。又曰:“癸巳卜:之于季。”同上卷七第四十一葉。又曰:“貞:之于季。”《后編》卷上第九葉。“季”亦殷之先公,即冥是也。《楚辭·天問》曰:“該秉季德,厥父是臧。”又曰:“恒秉季德”。則該與恒皆季之子,該即王亥,恒即王恒,皆見于卜辭。則卜辭之“季”,亦當是王亥之父冥矣。

    王亥

    圖片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亥”條書影

    卜辭多記祭王亥事。《殷虛書契前編》有二事,曰:“貞:圖片于王亥”,卷一第四十九葉。曰:“貞:之于王亥卌牛,辛亥用”。卷四第八葉。《后編》中又有七事,曰:“貞:于王亥求年”,卷上第一葉。曰:“乙巳卜,□貞:之于王亥十”,下闕,同上第十二葉。曰:“貞:圖片于王亥”,同上第十九葉。曰:“圖片于王亥”,同上第二十三葉。曰:“癸卯,□貞:□□高祖王亥□□□”,同上第二十一葉。曰:“甲辰卜,□貞:來辛亥圖片于王亥卌牛,十二月”,同上第二十三葉。曰:“貞:登王亥羊”,同上第二十六葉。曰:“貞:之于王亥,□三百牛”。同上第二十八葉。《龜甲獸骨文字》有一事,曰:“貞:圖片于王亥五牛”。卷一第九葉。觀其祭日用辛亥,其牲用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乃祭禮之最隆者,必為商之先王先公無疑。案:《史記·殷本紀》及《三代世表》商先祖中無王亥,惟云:“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索隱》:“振,《系本》作核。”《漢書?古今人表》作“垓”。然則《史記》之“振”,當為“核”或為“垓”字之訛也。《大荒東經》曰:“有困民國,句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郭璞注引《竹書》曰:“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克之,遂殺其君綿臣也。”此《竹書紀年》真本郭氏隱括之如此。今本《竹書紀年》:“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是《山海經》之“王亥”,古本《紀年》作“殷王子亥”,今本作“殷侯子亥”。又前于上甲微者一世,則為殷之先祖冥之子、微之父無疑。卜辭作“王亥”,正與《山海經》同。又祭王亥皆以亥日,則亥乃其正字,《世本》作“核”,《古今人表》作“垓”,皆其通假字。《史記》作“振”,則因與“核”或“垓”二字形近而訛。夫《山海經》一書,其文不雅馴,其中人物,世亦以子虛烏有視之。《紀年》一書,亦非可盡信者。而王亥之名,竟于卜辭見之,其事雖未必盡然,而其人則確非虛構。可知古代傳說存于周秦之間者,非絕無根據也。

    圖片
    《甲骨文合集》34294關于王亥的記載

    王亥之名及其事跡,非徒見于《山海經》《竹書》,周秦間人著書多能道之。《呂覽·勿躬篇》:“王氷作服牛。”案:篆文氷作仌,與亥字相似,“王仌”亦“王亥”之訛。《世本·作篇》:“胲作服牛”,《初學記》卷二十九引。又《御覽》八百九十九引《世本》:“鮌作服牛”,鮌亦胲之訛。《路史》注引《世本》:“胲為黃帝馬醫,常醫龍”,疑引宋衷注。《御覽》引宋注曰:“胲,黃帝臣也,能駕牛。”又云:“少昊時人,始駕牛。”皆漢人說,不足據。實則《作篇》之“胲”即《帝系篇》之“核”也。其證也。“服牛”者,即《大荒東經》之“仆牛”,古服、仆同音。《楚辭·天問》:“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又曰:“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該”即“胲”,“有扈”即“有易”,說見下。“樸牛”亦即“服牛”。是《山海經》《天問》《呂覽》《世本》,皆以王亥為始作服牛之人。蓋夏初奚仲作車,或尚以人挽之。至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而車之用益廣。《管子?輕重戊》云:“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天下化之。”蓋古之有天下者,其先皆有大功德于天下。禹抑鴻水,稷降嘉種,爰啟夏、周。商之相土、王亥,蓋亦其儔。然則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為先祖。周秦間王亥之傳說,胥由是起也。

    圖片

    袁珂《山海經校注》選錄“王亥”圖像
         
    卜辭言“王亥”者九,其二有祭日,皆以辛亥,與祭大乙用乙日、祭大甲用甲日同例。是王亥確為殷人以辰為名之始,猶上甲微之為以日為名之始也。然觀殷人之名,即不用日辰者,亦取于時為多。自契以下,若昭明、若昌若、若冥,皆含朝莫明晦之意。而王恒之名,亦取象于月弦。是以時為名或號者,乃殷俗也。夏后氏之以日為名者,有孔甲、有履癸,要在王亥及上甲之后矣。

    王恒 

    圖片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恒”條書影

    卜辭人名,于王亥外,又有王圖片。其文曰:“貞:之于王圖片。”《鐵云藏龜》第一百九十九葉,及《書契后編》卷上第九葉。又曰:“貞:圖片之于王圖片。”《后編》卷下第七葉。又作王圖片,曰:“貞:王圖片□。”下闕。《前編》卷七第十一葉。案圖片即恒字。《說文解字·二部》:“圖片,常也。從心,從舟,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圖片,古文圖片,從月。《詩》曰:'如月之恒’。”案許君既云古文圖片從月,復引《詩》以釋從月之意,而今本古文乃作圖片,從二、從古文外,蓋傳寫之訛,字當作圖片。又《說文·木部》:“圖片,竟也。從木,圖片聲。圖片,古文圖片。”案古從月之字,后或變而從舟。殷虛卜辭“朝莫”之“朝”作圖片,《后編》卷下第三葉。從日、月在茻間,與莫字從日在茻間同意;而篆文作圖片,不從月而從舟。以此例之,圖片本當作圖片。?鼎有圖片字,從心從圖片,與篆文之圖片圖片者同,即圖片之初字,可知圖片圖片一字。卜辭圖片字從二從圖片,卜辭月字或作圖片,或作圖片。其為圖片、亙二字,或恒字之省無疑。其作圖片者,《詩?小雅》:“如月之恒。”毛傳:“恒,弦也。”弦本弓上物,故字又從弓。然則圖片圖片二字確為恒字。

    圖片

    《甲骨文合集》14767正關于王恒的記載

    王恒之為殷先祖,惟見于《楚辭?天問》。《天問》自“簡狄在臺嚳何宜”以下二十韻,皆述商事。前夏事,后周事。其問王亥以下數世事曰:“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昏微遵跡,有狄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后嗣而逢長?”此十二韻以《大荒東經》及郭注所引《竹書》參證之,實紀王亥、王恒及上甲微三世之事。而《山海經》《竹書》之“有易”,《天問》作“有扈”,乃字之誤。蓋后人多見“有扈”,少見“有易”,又同是夏時事,故改“易”為“扈”。下文又云:“昏微遵跡,有狄不寧”,“昏微”即上甲微,“有狄”亦即有易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說文解字?辵部》“逖”之古文作“逷”。《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爾雅》郭注引作“逷矣,西土之人”。《書?多士》“離逖爾土”,《詩?大雅》“用逷蠻方”,《魯頌》“狄彼東南”,畢狄鐘“畢狄不龔”,此逖、逷、狄三字異文同義。《史記?殷本紀》之“簡狄”,《索隱》曰:“舊本作'易’”。《漢書?古今人表》作“簡逷”。《白虎通?禮樂篇》:“狄者,易也。”是古狄、易二字通,“有狄”即“有易”。上甲遵跡而有易不寧,是王亥弊于有易,非弊于有扈,故曰扈當為易字之誤也。狄、易二字,不知孰正孰借,其國當在大河之北,或在易水左右。孫氏之騄說。蓋商之先,自冥治河,王亥遷殷,今本《竹書紀年》:“帝芒三十三年,商侯遷于殷。”其時商侯即王亥也。《山海經》注所引真本《竹書》亦稱王亥為“殷王子亥”,稱“殷”不稱“商”,則今本《紀年》此條,古本想亦有之。殷在河北,非亳殷。見余前撰《三代地理小記》。已由商邱越大河而北,故游牧于有易高爽之地,服牛之利,即發見于此。有易之人乃殺王亥,取服牛,所謂“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者也。其云“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者,似記王亥被殺之事。其云“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者,恒蓋該弟,與該同秉季德,復得該所失服牛也。所云“昏微遵跡,有狄不寧”者,謂上甲微能率循其先人之跡,有易與之有殺父之讎,故為之不寧也。“繁鳥萃棘”以下,當亦記上甲事,書闕有間,不敢妄為之說。然非如王逸《章句》所說解居父及象事,固自顯然。要之,《天問》所說,當與《山海經》及《竹書紀年》同出一源,而《天問》就壁畫發問,所記尤詳。恒之一人,并為諸書所未載。卜辭之“王恒”與“王亥”,同以“王”稱,其時代自當相接。而《天問》之“該”與“恒”,適與之相當,前后所陳,又皆商家故事,則中間十二韻自系述王亥、王恒、上甲微三世之事。然則王亥與上甲微之間,又當有王恒一世,以《世本》《史記》所未載,《山經》《竹書》所不詳,而今于卜辭得之;《天問》之辭,千古不能通其說者,而今由卜辭通之,此治史學與文學者所當同聲稱快者也。

    圖片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端平刻本《楚辭集注》


    上甲

    圖片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上甲”條書影


    《魯語》“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是商人祭上甲微,而卜辭不見上甲。郭璞《大荒東經》注引《竹書》作“主甲微”,而卜辭亦不見主甲。余由卜辭有圖片三人名,其乙、丙、丁三字皆在匚或圖片中,而悟卜辭中凡數十見之圖片,或作圖片。即上甲也。

    卜辭中凡田狩之田字,其口中橫直二筆皆與其四旁相接,而人名之圖片,則其中橫直二筆或其直筆必與四旁不接,與田字區別較然。圖片圖片字,即古甲字。卜辭與古金文皆同。甲在□中,與圖片之乙、丙、丁三字在匚或圖片中同意,亦有□中橫直二筆與四旁接而與田狩字無別者,則上加“一”作圖片以別之。上加一者,古六書中指事之法,一在圖片上,與二字古文上字。之一在一上同意,去上甲之義尤近。細觀卜辭中記圖片圖片者數十條,亦惟上甲微始足當之。卜辭中云“自圖片或作圖片。至于多后衣”者五,《書契前編》卷二第二十五葉三見,又卷三第二十七葉、《后編》卷上第二十葉各一見。其斷片云“自圖片至于多后”者三,《前編》卷二第二十五葉兩見,又卷三第二十八葉一見。云“自圖片至于武乙衣”者一。《后編》卷上第二十葉。衣者,古殷祭之名。又卜辭曰“丁卯貞:來乙亥告自圖片”,《后編》卷上第二十八葉。又曰“乙亥卜,賓貞:□大御自圖片”,同上,卷下第六葉。又曰“上闕。貞:翌甲□圖片圖片”。同上,第三十四葉。凡祭告皆曰“自圖片”,是圖片實居先公先王之首也。又曰“辛巳卜,大貞:之自圖片元示三牛,二示一牛,十三月”,《前編》卷三第二十二葉。又云“乙未貞:其求自圖片十又三示牛,小示羊”,《后編》卷上第二十八葉。是圖片為元示及十有三示之首。殷之先公先王稱示,主壬、主癸,卜辭稱“示壬”、“示癸”,則圖片又居先公之首也。商之先人王亥始以辰名,上甲以降皆以日名,是商人數先公當自上甲始,且圖片之為上甲,又有可征證者。

    圖片

      《甲骨文合集》14852關于上甲的刻辭


    殷之祭先,率以其所名之日祭之。祭名甲者用甲日,祭名乙者用乙日,此卜辭之通例也。今卜辭中凡專祭圖片者皆用甲日,如曰“在三月甲子□祭圖片”,《前編》卷四第十八葉。又曰“在十月又一即十有一月。甲申□圖片圖片”,《后編》卷下第二十葉。又曰“癸卯卜,翌甲辰之圖片牛,吉”,同上,第二十七葉。又曰“甲辰卜,貞:來甲寅又伐圖片羊五卯,牛一”。同上,第二十一葉。此四事,祭圖片有日者,皆用甲日。又云“在正月□□此二字闕。祭大甲,圖片圖片”,同上,第二十一葉。此條雖無祭日,然與大甲同日祭,則亦用甲日矣。即與諸先王、先公合祭時,其有日可考者,亦用甲日。如曰“貞:翌甲□圖片圖片”,同上。又曰“癸巳卜,貞:圖片肜日自圖片至于多后衣,亡它,自□,在四月,惟王二祀”,《前編》卷三第二十七葉。又曰“癸卯,王卜貞:翌日自圖片至多后衣,亡它,在□,在九月,惟王五祀”,《后編》卷上第二十葉。此二條以癸巳及癸卯卜,則其所云之“肜日”、“翌日”皆甲日也。是故圖片之名甲,可以祭日用甲證之。圖片字為圖片古甲字。在□中,可以圖片三名乙、丙、丁在匚中證之。而此甲之即上甲,又可以其居先公、先王之首證之。此說雖若穿鑿,然恐殷人復起,亦無易之矣。

    圖片
    《甲骨文合集》25426關于上甲的刻辭

    《魯語》稱商人“報上甲微”,《孔叢子》引《逸書》“惟高宗報上甲微”,此魏晉間偽書之未采入梅本者,今本《竹書紀年》武丁“十二年報祀上甲微”,即本諸此。報者,蓋非常祭。今卜辭于上甲有合祭、有專祭,皆常祭也。又商人于先公皆祭,非獨上甲,可知周人言殷禮已多失實,此孔子所以有文獻不足之嘆與!

    報乙、報丙、報丁

    自上甲至湯,《史記·殷本紀》《三代世表》《漢書·古今人表》有報丁、報丙、報乙、主壬、主癸五世,蓋皆出于《世本》。案:卜辭有圖片三人,其文曰“乙丑卜,□貞:王賓圖片祭。”下闕,見《書契后編》上第八葉又斷片二。又曰“丙申卜,旅貞:王賓圖片□亡圖片。”同上。又曰“丁亥卜,貞:王賓圖片肜日,亡□。”同上。其乙丙丁三字皆在匚或圖片中,又稱之曰“王賓”,與他先王同,羅參事疑即報乙、報丙、報丁,而苦無以證之。余案:參事說是也。卜辭又有一條曰“丁酉,圖片圖片中闕圖片三、圖片三、示中闕大丁十、大。”下闕,見《后編》卷上第八葉。此文殘闕,然示字下所闕當為“壬”字,又自報丁經示壬、示癸、大乙而后及大丁、大甲,則其下又當闕“示癸”、“大乙”諸字。又所謂“圖片三、圖片三”“大丁十”者,當謂牲牢之數。據此則圖片圖片在大丁之前,又在示壬、示癸之前,非報丙、報丁奚屬矣。圖片圖片既為報丙、報丁,則圖片亦當即報乙,惟卜辭圖片圖片之后即繼以“示”字,蓋謂“示壬”,殆以圖片圖片圖片為次,與《史記》諸書不合,然何必《史記》諸書是而卜辭非乎?又報乙、報丙、報丁稱報者,殆亦取“報上甲微”之“報”以為義,自是后世追號,非殷人本稱,當時但稱圖片而已。上甲之“甲”字在□中,報丁、報丙、報乙之乙、丙、丁三字在匚或圖片中,自是一例,意壇??或郊宗石室之制,殷人已有行之者與!

    圖片

    《合集》32384關于報丙、報丁的刻辭

    主壬、主癸

    卜辭屢見示壬、示癸,羅參事謂即《史記》之主壬、主癸,其說至確,而證之至難。今既知圖片為上甲,則示壬、示癸之即主壬、主癸,亦可證之。卜辭曰“辛巳卜大貞:之自圖片元示三牛,二示一牛。”《前編》卷三第二十二葉。又曰“乙未貞:其求自圖片十又三示牛,小示羊。”《后編》卷上第二十八葉。是自上甲以降均謂之“示”,則主壬、主癸宜稱示壬、示癸。又卜辭有“示丁”,《殷虛書契菁華》第九葉。蓋亦即報丁。報丁既作圖片,又作示丁,則自上甲至示癸,皆卜辭所謂元示也。又卜辭稱“自圖片十有三示”,而《史記》諸書自上甲至主癸,歷六世而僅得六君,疑其間當有兄弟相及而史失其名者,如王亥與王恒疑亦兄弟相及,而《史記》諸書皆不載。蓋商之先公,其世數雖傳,而君數已不可考。又商人于先王、先公之未立者,祀之與已立者同,見后。故多至十有三示也。

    大乙

    湯名天乙,見于《世本》《書·湯誓釋文》引。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記》仍之。卜辭有“大乙”,無“天乙”,羅參事謂“天乙”為“大乙”之訛。觀于“大戊”卜辭亦作“天戊”,《前編》卷四第二十六葉。卜辭之“大邑商”,《周書·多士》作“天邑商。”蓋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訛也。且商初葉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如大戊,皆冠以“大”字,則湯自當稱“大乙”。又卜辭曰“癸巳貞:又圖片于伊其□大乙肜日。”《后編》卷上第二十二葉。又日“癸酉卜,貞:大乙伊其。”下闕,見同上。伊即伊尹,以大乙與伊尹并言,尤大乙即天乙之證矣。

    卜辭又屢見“唐”字,亦人名。其一條有唐、大丁、大甲三人相連,而下文不具。《鐵云藏龜》第二百十四葉。又一骨上有卜辭三:一曰“貞:于唐告圖片方”,二曰“貞:于大甲告”,三曰“貞:于大丁告圖片。”《書契后編》卷上第二十九葉。三辭在一骨上,自系一時所卜,據此,則唐與大丁、大甲連文而又居其首,疑即湯也。

    圖片

    《合集》6139中“唐、大丁、大甲”三人相連的刻辭

    《說文》口部“圖片,古文唐,從口、昜。”與湯字形相近。《博古圖》所載齊侯镈鐘銘曰“虩虩成唐,有嚴在帝所,尃受天命。”又曰“奄有九州,處禹之都。”夫受天命有九州,非成湯其孰能當之?《太平御覽》八十二及九百一十二引《歸藏》曰:“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博物志》六亦云“案:唐亦即湯也”。卜辭之“唐”,必湯之本字,后轉作啺,遂通作湯。然卜辭于湯之專祭必曰“王賓大乙”,惟告祭等乃稱“唐”,未知其故。

    羊甲

    卜辭有“羊甲”,無“陽甲”,羅參事證以古“樂陽”作“樂羊”、“歐陽”作“歐羊”,謂“羊甲”即“陽甲”。今案:卜辭有“曰南庚、曰羊甲”六字,《前編》卷上第四十二葉。羊甲在南庚之次,則其即陽甲審矣。

    圖片

    《合集》1820有關“曰南庚、曰羊甲”的刻辭


    祖某  父某  兄某

    圖片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祖某 父某 兄某”條書影

    有商一代二十九帝,其未見卜辭者,仲壬、沃丁、雍己、河亶甲、沃甲、廩辛、帝乙、帝辛八帝也。而卜辭出于殷虛,乃自盤庚至帝乙時所刻辭,自當無帝乙、帝辛之名,則名不見于卜辭者,于二十七帝中實六帝耳。又卜辭中人名,若圖片甲、《前編》卷一第十六葉,《后編》卷上第八葉。若祖丙、《前編》卷一第二十二葉。若小丁、同上。若祖戊、同上,第二十三葉。若祖己、同上。若中己、《后編》卷上第八葉。若南壬、《前編》卷一第四十五葉。若小癸,《龜甲獸骨文字》卷二第廿五葉。其名號與祀之之禮皆與先王同,而史無其人。又卜辭所見父甲、兄乙等人名頗眾,求之遷殷以后諸帝之父兄,或無其人。曩頗疑《世本》及《史記》于有商一代帝系不無遺漏,今由種種研究,知卜辭中所未見之諸帝,或名亡而實存。至卜辭所有、而史所無者,與夫父某、兄某等之史無其人以當之者,皆諸帝兄弟之未立而殂者,或諸帝之異名也。試詳證之。
          
    一事:商之繼統法,以弟及為主,而以子繼輔之,無弟然后傳子。自湯至于帝辛二十九帝中,以弟繼兄者凡十四帝,此據《史記?殷本紀》。若據《三代世表》及《漢書?古今人表》,則得十五帝。其傳子者亦多傳弟之子,而罕傳兄之子,蓋周時以嫡庶長幼為貴賤之制,商無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與已立者同。王亥之弟王恒,其立否不可考,而亦在祀典。且卜辭于王亥、王恒外又有王夨,《前編》卷一第三十五葉兩見,又卷四第三十三葉及《后編》卷下第四葉各一見。亦在祀典,疑亦王亥兄弟也。又自上甲至于示癸,《史記》僅有六君,而卜辭稱自圖片十有三示,又或稱九示、十示,蓋亦并諸先公兄弟之立與未立者數之。逮有天下后亦然。《孟子》稱大丁未立,今觀其祀禮則與大乙、大甲同。卜辭有一節曰“癸酉卜,貞:王賓此字原奪,以他文例之,此處當有賓字。父丁圖片三牛,眔兄己一牛,兄庚□□,此二字殘闕,疑亦是'一牛’二字。亡□”,《后編》卷上第十九葉。又曰“癸亥卜,貞:兄庚□眔兄己□”,同上,第八葉。又曰“貞:兄庚□,眔兄己其牛”。同上。考商時諸帝中,凡丁之子無己、庚二人相繼在位者,惟武丁之子有孝己,《戰國》秦、燕二《策》,《莊子?外物篇》,《荀子?性惡》《大略》二篇,《漢書?古今人表》均有孝己。《家語?弟子解》云:“高宗以后妻殺孝己。”則孝己,武丁子也。有祖庚,有祖甲,則此條乃祖甲時所卜,父丁即武丁,兄己、兄庚即孝己及祖庚也。孝己未立,故不見于《世本》及《史記》,而其祀典乃與祖庚同,然則上所舉祖丙、小丁諸人名,與禮視先王無異者,非諸帝之異名,必諸帝兄弟之未立者矣。周初之制,猶與之同。《逸周書?克殷解》曰:“王烈祖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蓋周公未制禮以前,殷禮固如斯矣。

    圖片

    《甲骨文合集》23187關于“兄己、兄庚”的記載


    二事:卜辭于諸先王本名之外,或稱“帝某”,或稱“祖某”,或稱“父某”、“兄某”。羅參事曰:“有商一代帝王,以甲名者六,以乙名者五,以丁名者六,以庚、辛名者四,以壬名者二,惟以丙及戊、己名者各一。其稱大甲、小甲、大乙、小乙、大丁、中丁者,殆后來加之以示別。然在嗣位之君則徑稱其父為父甲、其兄為兄乙,當時已自了然。故疑所稱父某、兄某者,即大乙以下諸帝矣。”余案參事說是也。非獨父某、兄某為然,其云“帝”與“祖”者,亦諸帝之通稱。卜辭曰“己卯卜,貞:帝甲□□,中闕二字。其眔祖丁”。《后編》卷上第四葉。案祖丁之前一帝為沃甲,則帝甲即沃甲,非《周語》“帝甲亂之”之“帝甲”也。

    圖片

    《甲骨文合集》27439關于“帝甲”的記載

    又曰“祖辛一牛,祖甲一牛,祖丁一牛”,同上,第二十六葉。案祖辛、祖丁之間,惟有沃甲,則祖甲亦即沃甲,非武丁之子祖甲也。又曰“甲辰卜,貞:王賓求祖乙、祖丁、祖甲、康祖丁、武乙衣,亡□”。同上,第二十葉。

    圖片

    《甲骨文合集》35803關于“祖某”的記載

    案武乙以前四世為小乙、武丁、祖甲、庚丁,羅參事以庚丁為康丁之訛,是也。則祖乙即小乙,祖丁即武丁,非河亶甲之子祖乙,亦非祖辛之子祖丁也。又此五世中,名丁者有二,故于庚丁實康丁。云“康祖丁”以別之,否則亦直云“祖”而已。然則商人自大父以上皆稱曰“祖”,其不須區別而自明者,不必舉其本號,但云“祖某”足矣。即須加區別時,亦有不舉其本號而但以數別之者,如云“□□于三祖庚”。《前編》卷一第十九葉。案商諸帝以“庚”名者,大庚弟一,南庚弟二,盤庚弟三,祖庚弟四,則三祖庚即盤庚也。又有稱“四祖丁”者。《后編》卷上第三葉,凡三見。案商諸帝以“丁”名者,大丁弟一,沃丁弟二,中丁弟三,祖丁弟四,則四祖丁即《史記》之祖丁也。以名庚者皆可稱“祖庚”,名丁者皆可稱“祖丁”,故加“三”、“四”等字以別之,否則贅矣。由是推之,則卜辭之祖丙或即外丙,祖戊或即大戊,祖己或即雍己、孝己,此“祖己”非《書?高宗肜日》之“祖己”。卜辭稱“卜,貞:王賓祖己”,與先王同,而伊尹、巫咸皆無此稱,固宜別是一人。且商時云祖某者,皆先王之名,非臣子可襲用,疑《尚書》誤。故祖者,大父以上諸先王之通稱也。其稱“父某”者亦然。父者,父與諸父之通稱。卜辭曰“父甲一牡,父庚一牡,父辛一牡”。

    圖片

    《甲骨文合集》2131關于“父某”的記載

    《后編》卷上第二十五葉。此當為武丁時所卜,父甲、父庚、父辛,即陽甲、盤庚、小辛,皆小乙之兄,而武丁之諸父也。羅參事說。又卜辭凡單稱“父某”者,有父甲,《前編》卷一第二十四葉。有父乙,同上,第二十五及第二十六葉。有父丁,同上,第二十六葉。有父己,同上,第二十七葉及卷三第二十三葉,《后編》卷上第六、第七葉。有父庚,《前編》卷一第二十六及第二十七葉。有父辛。同上,第二十七葉。今于盤庚以后諸帝之父及諸父中求之,則武丁之于陽甲,庚丁之于祖甲,皆得稱父甲;武丁之于小乙,文丁之于武乙,帝辛之于帝乙,皆得稱父乙;廩辛、庚丁之于孝己,皆得稱父己。余如父庚當為盤庚或祖庚,父辛當為小辛或廩辛,他皆放此。其稱“兄某”者亦然。案卜辭云“兄某”者,有兄甲,《前編》卷一第三十八葉。有兄丁,同上,卷一第三十九葉,又《后編》卷上第七葉。有兄戊,《前編》卷一第四十葉。有兄己,《前編》卷一第四十及第四十一葉,《后編》卷上第七葉。有兄庚,《前編》卷一第四十一葉,《后編》卷上第七葉及第十九葉。有兄辛,《后編》卷上第七葉。有兄壬,同上。有兄癸。同上。今于盤庚以后諸帝之兄求之,則兄甲當為盤庚、小辛、小乙之稱陽甲;兄己當為祖庚、祖甲之稱孝己;兄庚當為小辛、小乙之稱盤庚,或祖甲之稱祖庚;兄辛當為小乙之稱小辛,或庚丁之稱廩辛;而丁、戊、壬、癸則盤庚以后諸帝之兄在位者,初無其人,自是未立而殂者,與孝己同矣。由是觀之,則卜辭中所未見之雍己、沃甲、廩辛等,名雖亡而實或存。其史家所不載之祖丙、小丁、此疑即沃丁或武丁,對大丁或祖丁言,則沃丁與武丁自當稱小丁,猶大甲之后有小甲,祖乙之后有小乙,祖辛之后有小辛矣。祖戊、祖己、中己、南壬等,或為諸帝之異稱,或為諸帝兄弟之未立者,于是卜辭與《世本》、《史記》間毫無抵牾之處矣。

    來源:出土文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色欲AV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漫画|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97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又大又硬又爽18禁免费看|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字|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特黄三级又爽又粗又大|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综合色AAA成人无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 国产精品VA尤物在线观看|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亚洲成人av在线资源|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少妇午夜啪爽嗷嗷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