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伴隨著衰老,我們會逐漸出現腰酸腿軟,頭暈目眩,畏寒肢冷,自汗盜汗,發白齒脫等問題,以上表現說明我們身體出現了腎虛,正常人,年紀大了出現一兩種腎虛輕微的腎虛表現是一種生理性的衰老,但如果年紀尚輕,正處在青壯年,出現了明顯的腎虛表現而且以上表現有很多,就要及時加以干預,及時補腎填精,以免延誤時機,病入膏肓。 那為什么會出現腎虛的表現,出現腎虛的表現該怎樣解決呢? 腰酸腿軟是腎虛的一個主要表現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腎虛的原因,并區分一下陰虛和陽虛。 腎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勞累過度,腎中醫上稱為“作強之官”,《黃帝內經》第八篇《素問·靈蘭秘典論》:“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腎臟,是人生發精力的器官,人的腦力和活力精力是從腎產生的。如果勞作過度,不加節制,就會導致腎精不足,出現精力下降,頭暈目眩,腰酸腿軟,時間久了,就會須發早白,早衰。 ![]() 2、先天不足,先天不足的情況與許多因素有關,很多人從娘胎開始就在身體和腦力上落后別人,由于近親結婚、未進行產前檢查導致的遺傳基因缺陷,早產兒先天發育不足就降生在這個世界,母親懷胎時營養缺乏,小孩子脊柱裂,孩子月子里照顧不正確,落下疾病,久病及腎,都會導致一個人的腎精不足,出現遺尿、尿頻,盜汗自汗等腎虛的情況。 3久病及腎,中醫認為,身體抱恙后,若失治誤治,久病遷延會傷及先天之本,出現腎虛,腎精不足,出現陰損及陽或者陽損及陽導致最后陰陽兩虛。 如何區分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1、看寒熱,身體寒,怕冷是陽虛;身體熱,怕熱是陰虛 ![]() 陽虛,舌胖大,苔白滑 2、看舌苔,舌胖大,苔白滑是陽虛;舌瘦小,鮮紅無苔是陰虛 ![]() 陰虛舌瘦小,鮮紅無苔 3、看出汗,睡覺出汗(盜汗),入睡困難,手腳心熱是陰虛,陽虛睡覺不出汗,白天醒著出汗。 腎陰虛陽虛的表現都有就是腎陰陽兩虛了。 今天分享一劑腎陰陽同補,補腎填精的方子,出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名字是地黃飲子,我們分析下藥物,看看為何能溫腎陽,補腎陰,填精益髓。 我們把藥物按寒熱溫涼,藥物屬性進行歸類 一、補腎陰藥——熟地黃、山茱萸、石斛、麥冬、五味子 二、補腎陽藥——巴戟天、肉蓯蓉、制附子、肉桂、 三、化痰開竅藥——茯苓、石菖蒲、遠志、 四、反佐藥——生姜、大棗、薄荷 熟地黃 首先來看熟地黃和山茱萸能滋補腎陰,填補腎精,配合巴戟天、肉蓯蓉來溫養腎陽,這四個是這個方子里面最重要的藥,配合起來可以陰陽并補,益腎填精。解決腎精不足出現的腰酸腿軟,頭暈目眩,須發早白問題,及陰虛火旺食物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腎陽虛推動無力的便秘問題。 山茱萸 然后看肉桂、制附子兩個溫補腎陽,大辛大熱之藥,可以溫助真元,腎陰虛容易虛火妄動,陽氣上浮,火不歸元,出現遺精、滑精,肉桂、制附子可攝納浮陽,引火歸元。還可以讀懂腎中真陽,旺盛陽氣,解決怕冷腳涼,四肢末梢冰冷,夜尿頻多,女性宮寒痛經,甚至宮冷不孕的問題。 制附子 再加上了麥冬、五味子、石斛,三者滋陰斂液,育陰以配陽,與前藥配合,起到增補腎陰,益腎填精之力。對于肺腎陰虛,在腎陰虛基礎上兼有陰虛干咳,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入夜尤甚等問題效果尤好。 五味子 然后又加入了茯苓、石菖蒲、遠志,茯苓健脾祛濕,配合石菖蒲、遠志化痰祛濕,脾虛濕盛的人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滋補容易加重痰濕,因此加入茯苓、石菖蒲、遠志健運脾胃,祛濕化痰,此外,茯苓、石菖蒲、遠志都有交通心腎,配合起來可以祛濕開竅化痰,解決腎虛失眠問題,以及中風后腎虛竅閉,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的問題。 ![]() 石菖蒲 ![]() 遠志 最后加上了薄荷幫助開竅醒神,生姜、大棗調和諸藥。 地黃飲子還能用于中風后腎陰陽兩虛,出現半身不遂,言語不能,口不能言,手足不能用的問題。 最后來總結一下,“地黃飲子”中熟地、山茱萸、肉蓯蓉、巴戟天滋腎陰,溫腎陽,肉桂、附子溫陽降虛火,麥冬、五味子、石斛滋陰補液,配合溝通心腎的石菖蒲、遠志、茯苓,還能解決虛不受補的問題,配合反佐藥,全方可以很好的解決早衰,腎陰陽兩虛,須發早白,頭暈健忘,陽虛怕冷,陰虛盜汗的問題,中風后腎虛出現的半側身體萎廢不用也可以辯證選用。 最后奉上一個中藥方歌,便于大家記憶: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棗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