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李是一天一次大便的,很規律。前段時間開始,他一天可能要跑三四趟廁所,但當時他沒多大在意,以為只是吃壞肚子了。 直到前幾天上廁所時,他發現大便上竟然有血,而且沖水的時候,大便還粘在馬桶上,得多沖幾次才能沖干凈。 小李立即前往醫院檢查,想著可能得了痔瘡。沒想到做完腸鏡檢查后,他被確診為腸癌了!聽到醫生的診斷后,小李怎樣都想不明白,明明自己只是上廁所次數多了,怎么就腸癌了呢? 一、1天1次大便和3天1次,哪個才是正常的?可能大家都認為,每天都排便才是正常、健康的,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排便次數跟個人有關,會受到體質、飲食情況和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除了排便次數外,也需要關注大便的形態。即使是1天1次,如果大便不成形的話,也是不正常的。想知道自己大便是否健康,可以參考下圖: 那正常的排便次數是多少呢?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有54%的英國人每天只排便1次,而大約有400萬英國人每周排便只有1次,甚至沒有排便。英國營養治療師娜塔莉·萊姆指出,排便的健康頻率是每天1-2次,最好是飯后排便。 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徐志潔表示,一天排便只要不超過3次,其實都是正常的。 二、大便粘馬桶是腸癌征兆嗎?有的時候上完廁所,在沖水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大便粘在馬桶上,沖個三四次才能沖干凈,難道大便粘馬桶是腸癌的征兆嗎? 一般來說,便便粘馬桶意味著大便的成分中含有過多的液體,往往是水和油過多。 正常的情況下,大便中大部分的水和油性物質,都會在腸道內被黏膜上皮細胞所吸收,但如果這些成分沒有被完全吸收,就可能會導致便便稀爛、不成形,于是便粘在了馬桶內。 導致便便粘馬桶的具體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點: 1、吃得太油膩 經常大魚大肉、吃太多肉類、油炸類、堅果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吃太少蔬菜、水果、粗纖維的食物,過多的油脂和蛋白質可能無法吸收也不易消化,這樣很不利于大便的排出。 當大便滯留在腸道沒有及時排出時,各種細菌會大量生長和繁殖,分解大便中殘留的蛋白質等,使其腐敗和發酵,不斷地產生各種毒素和氣體,導致大便變得粘稠且帶有強烈的惡臭味,排便也不順暢,大便更會粘在馬桶上,不管怎么沖水都沖不干凈。 2、腸道功能紊亂 如果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功能失調或者受到了破壞,就會導致小腸黏膜吸收脂肪的能力下降,大腸黏膜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甚至還可能反向將水分排入腸道中,于是便便就會呈稀爛狀。 3、腸癌信號 大便粘馬桶還可能是腸癌的信號。除此之外,當腸癌來臨時,大便還會發生這些變化,比如大便變得干燥、性狀變細、呈扁形,大便的次數增加,有的人會腹瀉交替,到了后期還可能會出現便血,量多且伴有粘液。 正常大便的形狀是呈類似香蕉的長條型,顏色是黃色或黃褐色,排便時間會比較短。如果發現排便次數改變、大便性狀改變或是大便帶血等異常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做腸鏡或大便潛血檢查。 三、大便總是黏黏膩膩,拉不干凈是怎么回事?大便總是感覺拉不干凈,而且黏黏膩膩的,好像怎么擦都擦不干凈,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報,可能原因包括痔瘡、飲食不當、便秘、結直腸疾病、直腸脫垂、腸易激綜合征和婦科疾病等。 那如何正確排便,才能排得“干凈利落”呢?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例如每天清晨或者某個固定的時間上廁所大便。這樣可以培養排便反射,讓身體到了固定時間就會自然產生便意。 如果上廁所時,超過3分鐘都沒有便意,建議應停止排便。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5-10分鐘內,時間過長的話會增加痔瘡風險。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促進排便,預防便秘,對腸道健康很有益處。平時可以多吃些粗糧、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其中獼猴桃、火龍果等帶籽的食物是不錯的選擇。
研究表明,每天喝2升水會增加膳食纖維的通便作用。建議平時要多喝水,很多便秘指南推薦水的攝入量為1.5-2升/天,大約是3-4瓶礦泉水的量。
規律的運動有助于縮短腸道傳輸時間和通便,其中有氧運動對改善便秘相當有效。因此建議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每周至少2次,每次運動30-60分鐘,運動類型可以選步行、騎單車等有氧運動。 大便的形狀、顏色、氣味和排便的次數,都能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平時要多加留意,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者大便有異常癥狀,就應及時就醫檢查。 建議日常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并適當運動,讓腸道維持健康的狀態。 參考資料: [1]肛腸科醫生:如果「大便」是這3種顏色,你可能該去醫院了.生命時報.2019-07-05 [2]“大便總是粘馬桶”怎么回事?是不是身體出了問題?.家庭醫生在線.2017-12-31 [3]拉不出來別擔心,幾個建議助你輕松排便.e藥環球.2021-0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