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 、國家名老中醫吳中朝繼承人 胡靜 編輯:靈蘭小草 一、按經脈配穴法以經脈或經脈相互聯系為基礎而進行穴位配伍的方法稱為經脈配穴法;包括本經配穴法、表里經配穴法、同名經配穴法。 1、本經配穴法 當某一臟腑、經脈發生病變時,選擇該臟腑、經脈的腧穴配成處方稱為本經配穴方法。 例:膽經郁熱所致頭痛,近取率谷、風池,遠取俠溪。 例:胃火上擾所致牙痛,近取頰車,遠取內庭。 2、 表里經配穴法 此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里配合關系為依據的配穴方法。當某一臟腑、經脈發生疾病時,取該經和與其表里的經脈腧穴組成腧穴配方。 原絡配穴法是本方法的特殊實例。 例:風熱襲肺所致感冒咳嗽,選肺經尺澤和大腸經曲池、合谷。 3、同名經配穴法 此法為:將手足同名經的腧穴配合使用的配穴方法。 例:前額疼痛取手陽明經合谷配合足陽明經內庭。 例:落枕取手太陽經后溪配合足太陽經昆侖。 二、按部位配穴法結合腧穴分布部位進行穴位配伍的方法為部位配穴法。常用八脈交會穴的配對應用, 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 此法是: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及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 八脈交會穴的配穴是本方法的特殊實例。 例:胃痛上取內關、下取足三里。 例:胃陰不足所致咽痛,上取曲池或魚際,下取太溪或照海。 2、前后配穴法 將人體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為前后配穴法。主要指將胸腹部和腰背部腧穴配合使用。主要用于治療臟腑疾病,俞募配穴法是本方法的特殊實例。 例:膀胱疾病,前取水道或中極,后取膀胱俞或秩邊。 例:肺病,前取中府,后取肺俞。 3. 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是將人體左側和右側的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 一種是取雙側同一腧穴,可加強治療作用。 另一種是選同側局部腧穴和遠端對側腧穴。 例:左側頭痛,選同側太陽、頭維,對側外關、足臨泣。 例:左側面癱,選同側地倉、頰車,對側合谷。 三、特定穴的臨床應用(一)五俞穴的臨床應用 十二經脈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腧穴。 五行屬性:陰井木,陽井金。 陰經:木、火、土、金、水 陽經:金、水、木、火、土 1、按五輸穴主治特點選用 《難經》“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井穴:急救,如高熱、神志錯亂、昏迷。 滎穴:熱證。 輸穴:全身困重、關節痛。 經穴:臟腑實證。 合穴:臟腑虛證。 2、按五行生克關系選穴 五行補瀉原則“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分為本經子母補瀉法和他經子母補瀉法。 (1)本經子母補瀉法 實證瀉本經子穴,虛證補本經母穴。 例:肺實證瀉本經水穴尺澤;肺虛證補本經輸穴太淵。 (2)他經子母補瀉法: 實證,瀉子經子穴,虛證,補母經母穴。 例:肺實證瀉水經水穴,腎經合穴陰谷; 肺虛證補土經土穴,脾經輸穴太白。 (二)原穴、絡穴的臨床應用 原絡配穴法是表里經配穴法的特殊實例。 取穴原則:先病臟(腑)的原穴和后病腑(臟)的絡穴。 例:肺先病選原穴太淵,大腸后病選絡穴偏歷。 大腸先病選原穴合谷,肺后病選絡穴列缺。 (三)郄穴的臨床應用 郄穴在治療急癥方面有獨特的療效。 陰經郄穴尤其擅長治療急性血癥。 例:肺病咳血選肺經郄穴孔最。 陽經郄穴尤其擅長治療疾病痛癥。 例:急性胃脘痛選胃經郄穴梁丘 (四)背俞穴、募穴的臨床應用 背俞穴和募穴均主治臟腑相關疾病。根據《難經》“陰病行陽,陽病行陰。”的觀點,臟病多與背俞穴相關,腑病多與募穴相關。 臨床常將背俞穴和募穴配合使用,即“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穴法的特殊實例。 例:膽囊疾病可取膽背俞穴膽俞和募穴日月。 ![]()
(五)下合穴的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六腑的治療和輔助診斷。 例:便秘取上巨虛,膽囊炎取陽陵泉。 足三里處有壓痛或靜脈迂曲提示胃功能失常。 ![]()
(六)八會穴的臨床應用 此類腧穴雖分屬于不同經脈,但對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相關疾病有特殊治療作用,臨床將他們作為治療此類疾病的重要腧穴。 例:瘀血證取膈俞,眩暈、記憶力下降等取懸鐘。 ![]()
(七)八脈交會穴的臨床應用 古人總結的可用于治療奇經八脈病癥的腧穴。 例:沖脈病變引起的惡心嘔吐選公孫,督脈病變引起的腰脊痛選后溪。 腧穴之間配合使用對有關部位疾病也有特殊治療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