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 骨盆髖臼損傷診療中心 骨盆髖臼損傷微創診療研究組 E-mail:china_pelvis@163.com 著作權聲明:本文圖文內容均100%原創,享有著作權。 微創開放“雙管齊下” 髖臼T型加后壁骨折的手術治療 病人信息:Cui XX,Male,44yrs 受傷機制:A traffic accident victim 合并損傷:閉合性顱腦損傷(蛛網膜下腔出血) 術前影像: 術前診斷: 損傷特征: 圖1. 髖臼橫行/T型骨折的三種不同解剖亞型 2. 前柱經皮固定后,再轉為俯臥位進行后路骨折的復位內固定手術; 手術時間:傷后第15天 手術步驟:按照上述“手術方案”順利實施。 術中所見: 1. 經皮逆行前柱螺釘導針距髖臼軟骨下骨較近,經折彎針尖并調整導針后成功跨越軟骨下骨; 2. 因空心螺釘長度不足(最長110mm),逆行置釘后螺釘對前柱近折端的把持不足而影響固定效果,故欲將導針打透髂骨外板而改成順行置釘; 3. 但因導針尖端折彎,不論是錘擊還是電鉆,均未能鉆透髂骨外板,反而從髂骨內外板之間逆行,直至鉆透髂嵴骨皮質后方穿出皮膚; 4. 無奈,沿導針鉆入空心鉆,鉆頭抵在髂骨外板的髓內側后,撤出折彎的導針,更換新導針后,方成功自空心鉆芯內將髂骨外板鉆透并刺破臀部皮膚; 5. 沿導針順行置入最長的6.5mm直徑全螺紋空心釘,并將導針針尾撤入恥骨髓內后保留其及螺釘在位以利于后路手術過程中不時之需的調整及術畢的撤出,縫合會陰部穿刺切口并包扎; 6. 轉為俯臥位進行后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術中發現,骨折端有明顯增生的纖維骨痂,說明病人所合并的顱腦損傷對骨折治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7. 對骨折端進行徹底的清理及松解,切斷了骶棘韌帶,隨后的復位過程方顯順暢; 8. 復位后柱中間段累及GSN的骨塊,經臀部應用兩枚克氏針將其臨時固定于主體骨;再復位后柱遠段,經皮經IT,直視并錘鉆結合下置入一枚2.5mm克氏針將之固定于主體骨; (克氏針1、2臨時固定后柱中間段累及GSN的骨塊,克氏針3臨時固定后柱遠段并可作為空心釘導針) 9. 觸診后柱骨折端的臼后面(retroacetabular surface,RAC)及經GSN觸診后柱骨折端的盆面,確認復位良好; 10. 復位后壁骨折部并應用彈性鋼板固定,然后置入后柱鋼板及后壁保護鋼板; 11. 透視確認復位及固定良好,逆行后柱螺釘導針位置良好,隨后沿其置入一枚6.5mm直徑110mm長度全螺紋空心釘加強固定; 12. 如上所述,放置兩根引流管。 術后影像: 術后康復:術畢回病房后,病人即可半臥位(搖高床頭)。病人麻醉完全恢復后即可嘗試完全坐直。術后1~2天內即可嘗試拄雙拐站立活動,引流管拔除后即可拄雙拐患肢平足負重(foot-flat weight bearing ≈ 15kg),持續6周。隨后復查影像資料,根據骨折愈合情況而適度增加負重。術后3月復查影像資料,確認骨折愈合后即可嘗試棄拐完全負重活動。 手術效果:病人術后第一天坐起活動,第三天拄雙拐患肢有限負重下床活動,第五天出院。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骨盆髖臼損傷診療中心骨盆髖臼損傷微創診療研究組誠摯地邀請全國各地創傷骨科界的各位老師、兄弟姐妹以及骨盆髖臼損傷微創診療與科研愛好者來院參觀、指導、交流、協作、互助、共進。 |
|
來自: 豆子htpuvvjjvj > 《骨盆髖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