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去世二十周年,網上有一些評論紀念的文章。現在,張愛玲的文學成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其實對她最早、或者說是最中肯的一個評論家是傅雷。當時他以“迅雨”的筆名寫了一篇文章評論張愛玲的小說,有贊揚,也有批評。張愛玲很晚才知道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翻譯家傅雷。 張愛玲在1944年寫過一篇小說叫《殷寶滟送花樓會》,最早發表在1944年11月的《雜志》上。《雜志》當時是一個親日的雜志,但是主編據說是地下黨。小說寫了一個叫殷寶滟的女子,來找小說里邊那個叫張愛玲的作家,向作家傾訴一段叫她困惑的愛情。原來她愛上了她學校教音樂史的羅潛之教授。羅教授有老婆有孩子,雖然他們的愛情很真誠,但是這個愛情走不到哪里去,產生了困難。在小說里邊,愛玲就給寶滟出了一個主意,說你趕快愛上另外一個人吧,或者離開上海到內陸去。
傅雷夫婦 有意思的是,1982年張愛玲在給宋淇——宋淇是張愛玲最后的委托人,把所有的出版都委托給他,是她非常信任的朋友——的信里邊說:“(《殷寶滟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這篇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陸去嫁了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惱。” 這個事情就奇怪了,張愛玲明言這個作品中的男主角就是傅雷,在小說的補記里也是這樣說的。她說,我叫她到內陸去,結果呢?這個羅潛之教授看了這個小說,對這件事情感到很生氣,無法忍受。張愛玲說,我為了寫這么篇小說破壞了兩個人一輩子“唯一”的愛情。這個“唯一”我們要打一個問號。她覺得心里有點歉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宋淇的兒子宋以朗在一本新書《宋家客廳:錢鍾書到張愛玲》里邊討論了這個問題。1927年,傅雷十九歲的時候到法國去留學。之前,他已經跟一個遠房表妹朱梅馥訂婚了。到法國后,傅雷愛上了一個法國女子,曾經一度想叫他的朋友劉海粟幫他寄信來退婚,可劉海粟卻把這封信壓下了。過了一陣傅雷后悔了,不想退婚了,結果因為信沒有寄,可以說劉海粟成全了他們的婚姻。傅雷回來后,跟宋家還有成家一起,住在上海江蘇路的安定坊。 據說劉海粟在1933年離婚了,跟成家的成家和結婚。十年以后離婚,成家和嫁給了一個德國留學生,生了個女兒,我們都知道叫蕭芳芳。傅雷卻愛上了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她是歌唱家、美院的學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傅雷這么出名,有人就去采訪了他的兒子傅敏。傅敏對這個事情也并不掩飾,他說當時只要成家榴不在身邊,父親就沒法工作。連母親(朱梅馥)都打電話跟她(成家榴)說,你快來吧,老傅不行了,沒有你他沒法工作。時間一長,母親的善良偉大和寬宏大量感動了成,成后來主動離開父親去了香港,成了家,也有了孩子,這是傅敏的回憶。 這跟小說有一點相似,小說里邊描寫的三角關系就是女學生一直到教授家里來,他們一起做功課,隔壁房間就是他太太還有他小孩,就這樣很長很長時間,非常非常令人困惑的畫面。傅雷的兒子,著名的鋼琴家、傅聰也有回憶,他說成家榴確實是非常美麗迷人的女子,和我父親一樣有火一般的熱情,兩個人在一起熱到愛到死去活來,但是或許因為他們太相似了,命運又將他們分開。這是兒子的回憶。 我們都知道非常有名的《傅雷家書》。傅雷一生除了翻譯巴爾扎克以外,現在青年人知道的最多的是他的《傅雷家書》。《傅雷家書》里邊有一封他太太朱梅馥在1961年寫給傅聰的信,里邊這樣說:“我對你父親的性格脾氣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則的,因為我太了解他,他一貫的秉性怪異,疾惡如仇,為人正直不茍,對事業忠心耿耿,我愛他,我原諒他,為了家庭的幸福,兒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業的成就,放棄小我,顧全大局。”這是一個太太、一個賢惠妻子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使得張愛玲覺得她的小說寫得實在太壞,后來對這篇小說都不大愿意提。 在我看來,這一段文壇的舊事一點都無損于我對傅雷的尊敬和仰慕。也可以說張愛玲無心當中破壞了傅雷的一段婚外情,但卻成全了傅雷一生的婚姻。 本文選自
《書生之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