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18:50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五行學說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不斷地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動態地協調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含義。我國古代的思想家用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其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而中國傳統的命理學則用其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學說最早在道家學說中出現。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西周末年,我國已經有了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的 “五材說” 。從《國語 ·鄭語》“ 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 ”和《左傳》“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 ”,再到《尚書·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出現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且已把生、克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黃帝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金主義。金曰 “從革” ,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金,其性剛,其性烈。 木主仁。木曰 “曲直” ,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育,故木又具有生發向上修長的柔和、仁慈之性。木,其性直,其性和。 水主智。水曰 “潤下” ,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鉆研掩藏的特性。水,其性聰,其性善。 火主禮。火曰 “炎上” ,炎者,熱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保溫之功,鍛煉金屬之能。火,其性急,其性恭。 土主信。土曰 “稼穡” ,播種為稼,收獲為穡,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母,具有貢獻厚重之性。土,其性重,其情厚。 五行的相互關系 在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克被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正因為萬物之間存在著彼此相生彼此相克的聯系,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 相生的含義是支持、合作、相容,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滋長的作用。 木生火:火以木為燃燒的材料,木燃盡,則火自熄。 火生土:火燃燒物體后,被燃物化為灰燼,而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金屬蘊藏于泥土或石塊之中,經冶煉后才能提取。 金生水:水要依靠金屬器物來開導疏通;金若被烈火燃燒,便熔為液體。 水生木:水可以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 相克的含義是抑制、排斥、相對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 水克火:眾勝寡,故水勝火。火遇水便熄滅。 火克金:精勝堅,故火勝金。烈火能熔化金屬。 金克木:剛勝柔,故金勝木。金屬切割工具可以鋸斷樹木。 木克土:專勝散,故木勝土。樹苗的力量強大,能夠突破土地的障礙。 土克水:實勝虛,故土勝水。水來土掩,土能防水。 旺相休囚死 旺,指處于旺盛狀態;相,指處于次旺狀態;休,指休然無事,亦即退休;囚,指衰落被囚;死,指被克制而生氣全無。五行周游于四時,故四時之中,木火土金水,無時不有。由于四時變遷,寒、暖、燥、濕的不同,所以五行亦受此自然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旺衰起伏的周期變化。旺者會由旺轉衰,衰者亦由衰而旺,循環無窮,并且由于五行相互生克的關系,故在同一時期中,各種五行衰旺的程度完全不同,而且每一時段只有一行是最旺的,也只有一行使最衰的。 由此可以看出以下規律:當令的旺,我生的相,生我的休,克我的囚,我克的死。比如,春天是木當令的季節,所以木旺;火是木生出來的,所以火相;水如同生木的母親,現在木已長成旺盛之勢,母親便可以退居一旁,所以木休;春木旺盛,金已無力克伐,所以金囚;土是木所克,現在木既當令,氣勢強旺,所以土死。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應用時,如果一個人是春天出生,八字以木為主的,就是當令得時,而八字以金為主的,就是被囚而不得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