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太極松功。綜合了吳家師傳和楊家師傳松功,。并經過精心設計,和20多年的實踐總結,。最終調整為以下十法:。第一法太極腕松功;第二法太極提舉擎指松功;第三法太極肩圈松功;第四法太極腰圈松功;第五法太極太極跨圈松功;第六法太極抱球腰跨松功;第七法太極摩膝圓轉松功;第八法太極升降松功;第九法太極彎腰補腎松功;第十法太極蹲下開竅松功。 功法的特點是,一切為了(練松通氣)、(練松積氣)、(練氣助松)和實現(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基礎功。 通過松功練習 ,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健康養生,強身健體。為進一步的性命雙修打下基礎。 (松)則由上往下練,“一松到底”、“一沉到底”。由下往上練,先沉后升,元氣流動,“因為濁陰不降,清陽不升”,最后要縹虛騰空,,才能“后天返先天。修煉過程中有毫不含糊地實現“五大 回歸“五無”。五大即“大靜、大松、大柔、大軟、大虛(空)”,五無即“無形、無相、無根、無源、無點”。這樣才能達到“肢體松柔軟,體內松空通,最后進入“全體虛空無””。 松功修煉的原則是以養為主,先養后練,養練結合。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循序暫進,逐步增量,不可心切貪多。要一法一法地修煉,精通一法,得益一法,先循規矩,后脫規矩二合規矩,才能階介神明。 松功十法開始入靜后, 都要回歸無極靜樁態,修心養性。起動的動作,都要以“神主行,氣主動,腰主形”原則引導,久練放松入靜而凝聚氣,深入氣穴而內氣充盈,然后會用涌泉觸動內氣上升主導動作,體現了心息形相依。所以“太極松功”是筑基功。 大道太極松功修煉總體要求是:靜須穩沉,動須輕靈,身須虛騰,形須飄逸,肢須柔軟,體須松通,皮須堅韌,筋須伸展,肉須舒松,骨須柔長,髓須盈滿,腹須息深,心須虛神須虛靈,精須充沛,氣須暢通,血須川流,絡須通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