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國家干部”的提法,成為國家干部曾經也是兩代人追捧的身份,國家干部意味著體面、穩定和生活上有保障,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特權;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哪些干部屬于國家干部。 一般來說,國家干部就是指體制內的干部,這些干部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交流,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不同性質單位之間是可以調動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公務員:公務員身份至今仍然是畢業生熱捧的職業,每年畢業季,本科生、碩士生,甚至是博士生首選的職業仍然是黨政機關公務員,特別是國考和省考,非常熱門,經常會出現幾百人競爭一兩個崗位的情況,競爭非常慘烈。 公務員是凡進必考,主要是指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國家工作人員;上到國家部委的司長、部長,再到省直單位的處長、廳長,縣長、市長和省長,一直到基層的鄉鎮干部都是公務員身份。 總體來說,公務員待遇是體制內待遇最好的,車改以后公務員都有車補,大部分事業單位人員的車補沒有落實。 在黨委、政府、人大和政協等機關中的工勤人員雖然也是由財政發工資,但是不屬于公務員。 ![]() 2022年國考,突破200萬人報考。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就是我們常說的參公單位人員,具體是指由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使用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事業單位,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范圍。 例如黨校、社保局、就業局、城管局、團委、婦聯、工會、科協、文聯等單位的干部。 事業編制人員:各類期刊報社、電視臺、醫院、學校等單位,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待遇與公務員相比稍低一點,現在還沒有車補。 在我國,事業編制人員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群體,高校、中小學教師都是事業編制,高校里的干部教師又分為管理崗位和專技崗位;隨著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現在慢慢地取消高校事業編制,很多高校教師采用的是員額制。 疫情再難,也要跨省報考公務員。 軍隊中的現役軍官和文職人員:部隊干部轉業時可以轉到機關公務員單位或者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任職;到政府部門任職的,一般都按照低一個級別安排崗位,但工資待遇還是按照在部隊時的級別落實;轉業到行政事業單位時,如果單位暫時沒有職數,也可能按照更低的崗位級別安排,等到空出職數時再做調整。 央企和省屬市屬國企的管理層干部職工:在國有企業里,正式企業員工都是體制內的國家干部,臨聘的合同工則不是,一般是指管理層人員,例如中石油、工商銀行等企業的管理層人員。 在國有企業里,相當于副處級及以上的管理層領導人可以向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流動,就是說可以調到黨政機關擔任處長、甚至是廳長,有些央企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還調任了省領導。 高校在逐步取消事業編制。 結束語:國家干部都是體制內的干部,但與公職人員不能劃上等號,例如村干部屬于公職人員,但不是國家干部;國家干部都是財政供養人員,是國家事業發展的管理者、組織者和推動者。 自古以來,我們的觀念是學而優則仕,長期以來一直是這樣的觀念,國家干部身份是幾代讀書人的目標,從現在考公務員熱的現象也可見一斑;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國家干部的素質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很多碩士、博士都努力擠進基層國家干部行列,都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歡迎留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