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當中有句話叫無評估不治療,其中量表評估因其便捷、簡單、高效,在康復之中應用廣泛。常用的評估量表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一、心肺評估類 1 感知用力評級(RPE) RPE是衡量我們主觀努力程度的一種工具。由個人在運動或康復訓練期間自主地評價他們的運動用力水平。在沒有心率監測設備情況下,RPE是一種能幫助我們很好掌握訓練強度的評估工具。 用法:將它與組數/次數結合起來。例如,如果你希望以8-9 RPE進行5×5訓練,那么就選擇8 RPE到9 RPE之間的重量。也就是說,你選擇的重量應該使你在完成一組后有能力多做1-4次。
2 心率(HR) 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的心率范圍是60-100bmp(次/分鐘)。如果心率大于100,屬于心搏過速,反之少于50,屬于心搏過慢。如果長期過快與過慢,都有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需要我們關注。 對于日常訓練來說,則需要關注到運動心率,指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運動心率達標后,才能實現相應的運動效果,評估運動心率能夠有效判斷出我們的運動強度,指導調整訓練計劃,檢驗運動強度,避免發生意外等作用。根據年齡不同,所需最大運動心率不同,見表格。 我們最安全的最大運動心率計算方式為:「220 - 年齡」,在這個數字下的運動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公式計算的結果僅供參考,畢竟個體存在差異,另外此公式對年齡大、心臟有問題的小伙伴不適用!
3 1RM(One-repetition maximum) 指一次動作重復的最大力量,常見的估算方法有預測法和實際法兩種: (1)預測法:適用于對自由重量不熟悉的新手,評估1RM使用次最大肌力測試。 ![]() (2)實際評估:適用于掌握良好的動作操作技術的人群。在錯誤的技術動作下絕不能進行1RM測試。 ① 先以輕的重量(“預計1RM'的50%)來進行熱身,次數不超過10次,然后休息1分鐘。 ② 第二組應該增加重量(“預計1RM的70~75%),減少其次數(3~5次),然后進行1分鐘的休息。 ③ 第三組應該以85~90%的強度來進行2~3次,然后接著2~4分鐘的休息。 從這三組中獲得到的信息,用來決定1RM的負荷。若在負荷150磅時進行8次,這代表大約是1RM的80%。要計算1RM試舉的重量,選擇第三組的重量(150磅),除于1RM的百分比就可以獲得。比方說,若你第三組的重量是150磅,這是你80%的重量,所以1RM試舉的重量是(150/0.8) 187磅。 ![]() 若1RM有成功完成,休息2~4分鐘的時間,稍微增加5~10磅的重量,然后再嘗試一次。若不成功的話,休息2~4分鐘,稍微減掉5~10磅的重量,然后再嘗試一次。 這個過程應該重復進行,直到達到他們的1RM,最好不要超過5組。 提升1RM對于想要增加肌肉力量的人群來說是非常好的動機。保持記錄1RM的數值對于評估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進行1RM評估。 二、意識評定類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 Glasgow Coma Scale):是用來評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方法,昏迷程度以睜眼、言語、運動三者反應分數相加來評估,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常用于創傷性腦損傷評估,來判斷病人的意識情況,比較客觀。
分數越低則意識障礙越重。選評判時的最好反應計分。注意運動評分左側右側可能不同,用較高的分數進行評分。改良的GCS評分應記錄最好反應/最差反應和左側/右側運動評分。 Glasgow昏迷評分法(GCS評分)
三、平衡協調評估量表 1 Berg平衡量表(BBS量表) 是綜合性功能檢查量表,它通過觀察多種功能活動來評價患者重心主動轉移的能力,對患者坐、站位下的動、靜態平衡進行全面檢查。目前Berg平衡量表是一個標準化的評定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顯示出較好的信度、效度和敏感性,常用于評定腦血管及腦損傷患者的平衡功能。 檢查方法:Berg評定量表將平衡功能從易到難分為14項內容進行檢查。檢查內容見表-評分標準。 計分方法: ①每一評定項目分為0、1、2、3、4五個功能等級予以計分。4分表示能夠正常完成所檢查的動作,0分則表示不能完成或需要大量幫助才能完成。 ②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56分。 ③分數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平衡與步行能力關系密切。大量研究已顯示,Berg平衡量表(BBS)與跌倒風險度具有高度相關性,但無法體現神經康復患者比較薄弱的地方,比如動態步行平衡。 Berg量表評分的臨床意義
Berg平衡量表(BBS)-評分標準 檢查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板凳和臺階。測試用椅子的高度要適當。 ![]() ![]() ![]() ![]() ●注:檢查者將一把尺子放在指尖末端,手指不要觸及尺子測量的距離是被檢查者身體從垂直位到最大前傾位時手指向前移動的距離如可能,要求被檢查者伸出雙臂以避免軀干的旋轉。 2 步行平衡評估 功能性步態評估(FGA):共10項組成,分別為水平地面步行、改變步行速度、步行時水平方向轉頭、步行時垂直轉頭、步行和轉身站住、步行時跨越障礙物、狹窄支撐面步行、閉眼行走、向后退、上下臺階等。 檢查內容:每一項分為0-3分、共4個等級,滿分30分,分數越高,提示平衡及步行能力越好。檢查內容見表-評分標準。 檢查所需物品:一條6m×30.48cm的有標記的跑道,1個秒表,2只鞋盒以及1套邁步臺階。 ![]() ![]() ![]() 3 特定活動的平衡信心量表(ABC) 共有16項目,包括室內和室外的日常活動。在評估開始前,須告知患者在進行以下的活動時,有多少信心可以保持平衡,并且站穩。每項0-100分,0%表示沒有信心,100%則表示有絕對信心保持平衡。患者得分越高,表明越有平衡信心。在計算ABC量表的得分時,先把所有條目的分數相加,然后除以條目數得到ABC量表總分。 評估患者標準:①初次診斷為腦卒中6個月以上的景者;②生命體征穩定,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或MR檢查確診。③能獨立進行短距離的室內及室外的步行(可使用輔助器及穿戴矯形器等)。④能配合評估者完成ABC量表檢查。 排除標準:意識障礙;失語癥患者:伴發嚴重其他各系統疾病的患者:伴發性腫瘤患者;不能配合完成本實驗的患者。 ![]() 四、步行速度評估 1 10米步行測試(10mWT) 測試方法: ①個人無輔助步行10米(32.8英尺),測量中間6米(19.7英尺),允許加速和減速。 ②當前足腳尖跨過2米標記時計時開始;當前足腳尖跨過8米標記時計時結束;可以使用輔助器具,但應該持續使用并在每次測試時記錄。 ③如需他人輔助步行,不應進行此項測試。 ④可進行個人習慣步行速度或可能最快的步行速度測試。 ⑤記錄應包括速度測試(習慣速度vs快速) ⑥收集3次測試數據,計算平均數 ⑦指導語:正常舒適速度:“我會說準備,開始,走。當我說走的時候,用你正常的感覺舒適的速度行走,直到我說停。” 最大速度測試:'我會說準備,開始,走。當我說走的時候,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快速的行走,直到我說停。' 測試工具:有扶手的靠背椅;秒表。 測試示意圖:10米 ![]() 記錄患者走10米的時間(前后2米不計) 2 六分鐘步行測試(6MWT) 簡單,易于管理,耐受性好,適用于心肺手術后患者評估運動耐力,主要的是測量6分鐘步行的距離(6MWD),比其他步行測試更好的反應日常生活活動。 安全性:6MWT的絕對禁忌癥包括在前一個月有過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臟病發作。 相對禁忌癥:包括靜息性心動過速(心率> 120次/分)或未控制的高血壓。測試應在醫生可控制的環境中進行。 測試方法:測試時室內進行,患者穿著熟悉的鞋子,必須獨立行走,不和其他患者一起測試。患者沿著長,平直的,封閉的走廊,且不與堅硬的地面接觸。如果天氣舒適,試驗可戶外活動 應在行走的地面上每隔3M及開始與結束處使用顏色鮮艷的膠帶表明出來。步行軌道的距離最少要30M,所以走廊的距離應該要有100英尺(100-ft)這么長。大多數研究機構使用了30M的走廊,但走廊的長度與患者行走的長度并無太大聯系。 若6分鐘步行距離小于150m,表明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為中度;426~550m為輕度心功能不全。 ![]() 文本內容來自于下方課程: Therapist's Arriv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