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印度老山檀黑肉清刀造像】 整體22×17×29 在江南的道教信仰中,“伏魔大帝關圣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鐘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稱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其初為星宿身,名玄武,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游》篇有“召玄武而奔屬”。至宋元明三代,神格不斷提升。北宋時,為避圣祖名諱,改稱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自元大德七年(1303)敕封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祗。明代則為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 真武大帝,為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鎮于北方,故稱玄武神,常伴以龜蛇形象出現。北宋時,為避圣祖名諱,改稱真武。道教認為:人之生死壽夭由北斗星宿主宰,故祈求延生長壽,均奉祀真武大帝。 《佑圣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故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 此件真武大帝坐像以老山檀香整木雕刻,造型大氣,相容英武,神態溫良和藹,長發披于腦后,面形方正,額寬頤豐,髭須低垂,下頷微收,長發披于腦后,神態平和寧靜。儀態威嚴肅穆,身穿鎧甲,表示主掌兵戈之事,司權收服邪魔;外罩龍袍,胸護鎧甲,腰圍玉帶,左手膝上捻指結手印,右手持握長劍,腰束飄帶,腹部隆起,垂足正襟危坐于石臺之上。腹部盔甲浮雕饕餮瑞獸,衣緣亦刻畫龍紋及纏枝蓮紋。衣紋自然下垂,流暢飄逸。正前方石座之上,雕有玄武盤結左右,仙風道骨之氣洋溢。 綜述,此真武大帝造像,體格較大,造型端莊,形態飽滿,品相佳美,用料講究,色澤沉靜素雅,雕工精湛,十分傳神,飽含英武之氣。整件作品更流露出一種高于凡人,只有神明才有的神韻,是一件精美絕侖,極為罕見的道教藝術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可點擊右下角 在看 分享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