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文穴書評|薩莉·魯尼的彷徨

     文穴閱讀館 2022-11-11 發布于浙江

    編校:Carol

    排版:LIT.CAVE STUDIO

    特別鳴謝:Ziyang Zhang、彭倫空間

    當當五折封頂后疊加券,號內回復「買書」立搶


    前言



    愛是可以確信存在且脫離關系的一種社會本質嗎?如果是,那愛的盡頭是什么?這是薩莉·魯尼三本小說都試圖回答的問題。可能由于閱讀量有限,我尚未發現有嚴肅的書評試圖分析薩莉給出的答案,或揣摩她試圖表達的事物,又或者挖掘她的寫作狀態。

    關于薩莉·魯尼的書評,是一個月前就確定下來的選題。之前看過不少評論,包括彭倫老師推薦的《消失與永存》,受益匪淺。的這篇專稿單草稿大綱就起了3稿:第一稿本想從標題入手,寫新書與《荒原》的對比;第二稿想從Tinder入手,寫薩莉作為一位西歐年輕女性在小說中呈現的人物性格,最后還是確定了「薩莉的彷徨」這個選題,因為這個題目似乎與文本以及薩莉·魯尼的寫作狀態結合得最緊密。

    薩莉的彷徨讓我聯想到了一些影視作品,在書評寫作過程中好友也有推薦,較受啟發的有約阿希姆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托多羅夫斯基的《潮人生命》等等。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劇照

    文本也參考了不少薩莉的公開采訪和演講,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薩莉的性格和表達方式。文本的分析必然需要結合作者的自述,這一點毋庸置疑,只不過評論者需要時刻對自述保持警惕。因為語言呈現是更為即時性,且受更多因素影響的思維流動,特別是有攝影機存在的公開場合。

    當然某種意義上,即興的演講也比文本更容易捕捉作者真實的表達,所以本文吸收了部分作者表達,具體讀者可以參考最后的引用列表。




    作者: Sally Rooney
    出版社: Faber & Faber
    出版年: 2021-9-7

    1

    薩莉的情愛非愛

    公孫龍在《白馬篇》如此寫道:
    “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有人稱之為唯心的詭辯,將馬形和白色視為脫離具體物質的存在,而有人則從白馬與馬的類比,聯想到具體個體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辯證區別。
    在千百年后的歐洲,薩莉·魯尼試圖用同樣的辯論技巧向讀者展示著她所描繪的愛與19世紀英語小說家們所描繪的愛之區別,試圖挖掘當下更具即時性且更接近本質,并被藝術化的社會現實。
    在圣路易斯論壇的采訪中,薩莉坦誠了自己對于愛的見解,她頗具諷刺意味地自嘲自己作品情節俗套,但她又努力地強調隱藏在人物感情關系中復雜的情感流動和人物細節。

    采訪截圖

    那時,薩莉第二本新書《正常人》即將出版,她與主持人只聊了《聊天記錄》里的內容,薩莉直言她所探尋的是語言文本對人物關系的塑造。

    作者: Sally Rooney
    出版社: Faber & Faber
    出版年: 2018-8-29
    她說,在小說中不少郵件內容并非實時發生的。在書的部分片段中她只是重現了主角弗朗西斯查看歷史聊天記錄的過程。薩莉特別強調,這是在描繪弗朗西斯重新思考和探尋情感交互乃至情感關系確立的過程。
    這一行為頗具解構意味,不由地讓我們從兩個層次重新去思考小說的主題意旨:
    首先,小說呈現給讀者的是隨人物視角目睹情感升溫,純粹剖析關系構建的過程。向大家展示了寬泛意義上的愛情是如何通過彼此交互的文字萌發的。而作者巧妙地提供了一個觀察員的位置,讓讀者和自己一起觀察。
    其次,從更具批判性的維度上來講,作者又想通過這種類似「切片」的方式,將鮮活的語言取來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試圖暴露足夠多的細節來呈現情感最為真實的活性。
    在她的小說中,薩莉所宣稱的女性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傾向絕非“口號般”的高帽,而是滲透到文體細節以及人物言行之中,正如詹姆斯·伍德在《小說機杼》中所宣稱的那樣,寫實主義并非僅是一種流派,好的小說都是盡無限可能地在靠近現實。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行思文化
    這一理念在薩莉的小說文本上有著「旗幟鮮明」的呈現:
    薩莉說自己寫不了的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或者說女性主義小說。這是因為她早已經將部分的理念融入到小說人物和具體情節之中了,或者說她的小說人物遵循著某種“實踐大于口號”的信條。
    她強調人的感情并不是為了結果而開放的花朵,而是本身便具有其獨立的意義且與框架關系(男女朋友、夫妻婚姻)無關。她所崇尚的愛僅與個體、個體與他者的相互影響相關。
    薩莉坦言自己并不想抨擊一夫一妻制,她只想說明「情感」比「關系」要復雜得多。
    《聊天記錄》是薩莉的處女作,同樣是情感流動最頻繁,人物關系最具不確定性的一部。在書中,四個人物,一男三女組成了具備各種可能性的戀情故事,所以在一部分讀者眼中薩莉在保守且稚氣地呈現青春愛戀的浪漫,展現主人公對純粹情愛的追求,但在另一部分讀者的眼中,薩莉則是道出了當代青年對于框架關系的輕蔑。
    而薩莉·魯尼的敘述之所以新鮮,是因為她的人物和劇情是從細節的情感處萌發的,她試圖通過一種對關系純粹的「忽視」,來重現當代年輕人生活(更謹慎地說是她本人所體驗的當代生活)中更為獨立且自我的一面。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薩莉在誤導讀者作更深層次的解讀,從而掩蓋她對于純粹情感描摹的沉溺以及她本身對于波西米亞式情愛的浪漫向往。
    在《聊天記錄》里,「婚姻」一詞倒是出現過,但薩莉顯露的不過是它歷史的殘骸:
    在第九章弗朗西斯來到尼克家時,她對于涉足尼克的婚姻惴惴不安時,尼克卻笑稱他與梅利薩的婚姻早就經歷過了幾樁婚外情,只不過那些都與他無關(p.53)。
    這看似是對待婚姻舉重若輕的成年男性試圖讓弗朗西斯放松警惕,但薩莉給出了另一種解釋。在采訪中她表示,雖然這是一個年輕女子愛上已婚男性的故事,但小說人物彼此的感情遠比俗套的概括要復雜得多。
    薩莉通過這次的對話在小說中解構了「婚姻」——這一現代情感關系的象征。
    在尼克看來,婚姻有些像一艘在陸地上行駛的船,是現代人不得不戴上的身份「假面」,光棍似乎是卑鄙且猥瑣的。梅利薩多次的婚外情以及尼克與弗朗西斯的感情正是對這一象征尖銳的諷刺。
    但是在這部小說中,薩莉對于小說人物對于婚姻概念的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系列矛盾中徘徊掙扎的。
    在小說的第十六章,弗朗西斯的前女友博比似乎成了一部分讀者的代言人,簡單甚至有些粗暴地從另一個角度概括了這段感情:
    尼克已然是一個被經紀人拋棄的過氣男星,或許與21歲的女孩發生婚外情可以讓他重拾自信。
    而弗朗西斯能說的只有“尼克沒那么老”,“也沒有那么失敗”。但是弗朗西斯無法自信地辯駁對方真的沒有在感情上欺騙她利用她,又或者弗朗西斯也清晰地洞察到這一俗套的劇情在她的身上真實地發生,而這種體驗,并非身在其外的人可以通過觀察就能簡單概括的。
    對讀者而言,很難說這不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輕人宣告情愛無上意義的吶喊,那些自詡藝術家的年輕人談起婚姻永遠輕蔑,大有一副”正經人誰會想著談婚論嫁”的姿態。
    作為一個年輕的馬克思主義者,薩莉·魯尼或許與當代年輕人一樣,堅信并非為關系而生的感情,即脫離資本主義產品框架的情感,包括現在社會中我們包裝的男女關系、夫妻、父母、姐妹、兄弟,繼而重新肯定馬克思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情愛。
    情愛不僅僅可以在關系確立之前萌發,其也可以從關系中脫落,甚至被剝離,而是感情本身并不一定與關系相關,感情是獨立且自由的,它只服從于具體的個體,只會因個體之間的交流而變化。
    但是,這樣的論調與上世紀薩特和波伏娃等人對婚姻關系的反對,對個體自由的追求,以及類似“他人即地獄”的人道主義呼吁又有何不同呢。
    或許有那么一種可能,時隔半個世紀,寫出《聊天記錄》的薩莉·魯尼僅是拿了新瓶,裝了舊酒。
    這也是為什么在大多數讀者眼中,薩莉·魯尼的第一部小說并沒有在作品內涵上凸顯很強的先鋒性。
    雖說她描摹現代年輕人生活在網上和郵件里的故事并不值得稱道(無論是她自己聲稱還是其他學者評價),但從書名以及它在社交媒體上的受歡迎程度上,我們就不難看出,她作為天才少女的名譽正是來源于小說中她認為「不足為外人道」的特質。
    薩莉·魯尼在全球的盛名實則來自她的第二部作品——《正常人》,這也是她屢獲大獎,并因為影視化而被全球讀者熟知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薩莉憑借著第一本書的出版,找到了更為自在的創作主題和方式,由此,比起《聊天記錄》來說,這本書顯得更自如一些。

    影視劇《聊天記錄》官方海報

    在這部小說中,婚姻似乎成為更為虛無的背景,無論是因為年齡還是因為作者有意的設置,婚姻壓根就不存在于小說的世界中,全文沒有一句提到過婚姻。小說只是從主角康奈爾的視角,帶過了關于家庭和婚姻的想象:
    康奈爾想象瑪麗安已嫁為人婦,但是她會向康奈爾抱怨丈夫的無趣,并對他說「為什么我沒有嫁給你」(p.135)。
    薩莉的主角通常都是女性,甚至時常有她自己的影子,她對于女性的描摹由此也無畏大膽。反觀小說中的男性,似乎都帶有「良家男人」的特質,相對于女性角色而言,在情感中更加被動、內斂且對安全感更為在意,這可以說是一種女性書寫的意識覺醒和對父權制的反抗,但也可以被說成是另一種迎合世相的“媚俗”。

    影視劇《正常人》劇照

    從尼克到康奈爾,再到西蒙和菲利克斯,相對于鮮活靈動且妙語連珠的女性,薩莉描摹的這些男性個體,誠然單調乏味一些,但這也反襯出女性追尋自我情感需求時的不懈和獨立(如果不能說是果敢的話)。
    這也從另一個維度解釋了薩莉的小說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女性讀者的喜歡,倒不是因為小說只描寫了純粹的情愛,而是說她的人物大有張愛玲小說里女性人物「我愛你,與你無關」的魄力,縱使小說里女性追求男性的歷程百轉千回,但她們最終也沒有放下「我喜歡你,但你盡可以不喜歡我」的傲慢,反倒絲毫沒有「我愛你,所以你必須愛我」的可憐。
    菲萊克斯在《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中對愛麗絲道出了自己的感覺:
    有時候你有點讓人生畏”(p.112)。
    正如很多評論者都注意到的一樣 ,薩莉為了呈現感情中的細膩和復雜化,不斷地置入語言和肢體上的沖突。
    這也是為什么小說總有那么多動詞,且人物又都或多或少有著薩德和莫索克式的心態和行為,部分篇章內容甚至會讓讀者覺得,假如被嫁接到有“Mom Porn”之稱的《五十度灰》系列里也不一定違和。

    影視劇《五十度黑》劇照

    2

    自建的環形監獄

    這一代所謂的「知識分子」(如果這個詞不是被拿來當作諷刺的話)大多都是薩特和福柯的后代。
    正如大多數年輕人身上,都有某種犬儒式的叛逆與虛無感,因為所有的社會建構和固有秩序在這個時代都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審視和挑戰,婚姻和固定的情感關系更是如此。
    早在上世紀下半葉,??戮驮凇缎愿拍钍贰分屑怃J地批判婚姻,指出為生育的兩性婚姻是帝國主義為進一步殖民補充勞動力的「社會建構」。倘若你出生在對多樣性高度包容的西歐,就連「同性關系」都顯得有些尋常得過時的社會,婚姻自然而然是一個逐漸虛無化的存在。

    作者: [法]米歇爾·???/span>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者: 佘碧平

    這種局部社會的共識就好比當代人對于互聯網的認知一樣,又或者是現代國人對于紙幣的認知一樣。很多事物逐漸在變為常識,而很多認知又不再是社會的共識。
    而薩莉·魯尼那些19世紀的前輩同行們恰恰相反,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時代局限,無論是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還是艾略特的《米德爾馬契》,婚姻始終是牽引著人物甚至指引著人物行為的一條主線,甚至包括后來者,乃至當代的叛逆者,大多只是圍繞著關系的概念進行著祛魅或重建的實驗。
    不知是因其年齡段特有的優勢,還是出生社會所賦予的特權,薩莉的小說文本所呈現的人物認知中,婚姻已然不是必選項,甚至連穩定的關系都可以與愛無關。
    而這反過來會引發讀者對于薩莉說教式的批評:認為她正如大多數擁有足夠社會福利來行使自由權利的中產階級白人女性,以及對穩定關系缺乏責任感的青少年一樣,只是另一個愛在漫長的青春期中做夢的年輕人罷了。甚至連她的作品也被批評有“小雞文學”的影子。
    不過有別于純粹美式的“野丫頭”,薩莉筆下的人物性格更為內向,你可以看到這些人物去酒吧喝酒,但是你看不到她們在夜店跳舞。
    可能《聊天記錄》里的弗朗西斯算是相對最美式的一個人物,在《正常人》和《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中,瑪麗安、艾琳、愛麗絲都展露出了某種意義上的內斂、深邃、驕傲和自我。你很難捉到她們在尋常空間里夸夸其談的時刻,也很難目睹到她們在公開場合失態或者崩潰的瞬間,但是她們會告訴你在某個孤單的時刻,她們也曾經歷痛苦。
    她們滔滔不絕的長對話只發生在人物個體十分熟悉的場域之中,而這種近乎偏執的克制和理性似乎也是西歐人較為突出的特性,從而賦予了小說某種獨特的韻味。
    此外,薩莉在小說中從不讓人物停止反思和批判,往往就像一個分別扮演正反方的辯手,她小說里的人物往往喜歡提出觀點,繼而又飛快地自我否定,這也造成了某種具有自反性的敘事結構以及靈動的對話景象。
    無論是弗朗西斯面對有婦之夫尼克與自己關系的反思,瑪麗安面對康奈爾與自己感情的躊躇,愛麗絲面對菲利克斯以及艾琳面對西蒙的彷徨。
    薩莉有意無意地推進彼此的關系,但是又在另一個時刻借用人物自己或者朋友的口來抨擊這種感情的庸俗,由此賦予了小說故事某種辯證性,使它更加豐富飽滿且復雜。
    這樣的習慣延續到了前兩部小說的結尾,薩莉甚至都不愿意給讀者一個確定性的結局:
    在《聊天記錄》的結尾,尼克打錯了電話,本想打給妻子,卻打給了弗朗西斯,兩人聊了許久之后,弗朗西斯簡單地說了句“來接我吧”。
    很多讀者以為,這暗示弗朗西斯最終與尼克走到了一起,不過薩莉解釋說事實并非如此,尼克和妻子必然不會離婚,而四人的關系會依舊復雜下去。

    薩莉·魯尼采訪截圖

    而回到關系更為簡單(畢竟主角只有兩位)的《正常人》中,薩莉給到兩位主角的思考以及糾結的時間儼然比上一部要多得多,這也導致了小說所呈現的男女繾綣在三本小說中最為細膩,但是薩莉依舊沒有讓瑪麗安與康奈爾簡單地走到一起,只是在拋出了一個甜蜜相擁的前奏之后,立馬送出一張別離的機票,小說在瑪麗安自我獻祭般的承諾中戛然而止,留下一抹神秘的暗色。
    這種神秘感誠然是薩莉在小說創作探索過程中的附贈品,但讀者也很難認定它是作者的無意創造。
    正如西蒙對愛麗絲的評價一樣“神秘的國際女性”,而艾琳則帶著更為諧謔的口吻說,那正是愛麗絲想給大家營造的這種人設?;蛟S在許多讀者看來,這抹神秘感也是薩莉自造的人設。
    批評家們曾諷刺??碌睦碚撓褡叱鰬已聟s無視腳下無物的湯姆貓一樣,在近乎完美的自我辯證中走向了虛無。薩莉在小說中刻意營造的這種“時刻保持著批判與自我批判”的人物狀態,雖然讓小說顯得詼諧、睿智且有趣,但確實也避開了真正意義上更具確定性和社會性的討論。
    正如《唐頓莊園》里,當老伯爵夫人說“希望是對人的惡作劇,只會讓人逃避現實”的時候,伊薩貝爾則反駁道:“你說這話只是為了顯得睿智。”

    《唐頓莊園第五季》劇照

    薩莉在小說中表現的批判或者說自我反思是否也是為了讓作為作者的她顯得睿智,這一點每個讀者有自己感受,但就算是,想必薩莉也會學老伯爵夫人那樣優雅地反唇相譏:
    “我知道如此,不過你也該試試?!?/span>

    《唐頓莊園第五季》劇照

    在當代,大多數的人已然區分不出現資本主義對現代語言和社會形態的侵蝕有多嚴重,消費與商品的概念在當下社會不僅是一種社會共識而且還在不斷被批判的同時成為社會繼續前進的前提。
    正因如此,薩莉才會在自己的小說中不斷構建環形監獄,并將小說人物放置到不同位置。她將這種狀態暴露給讀者時,讀者也應該清晰地感受了薩莉的文本中有一種導向虛無的重復在蔓延,而她對此無能為力。

    全景環形監獄示意圖(來源Youtube)

    和平年代的年輕人,很難建構宏觀的歷史變遷,而且薩莉也將對生活的真實描摹作為自己寫作的信念和動力,由此宏大的故事或者說離奇的情節很難出現在薩莉的小說之中,但無論是作家的宿命也好,又或者是薩莉本身的個性也好,倘若延續這種批判與自我批判,薩莉必將迎來自我的重復。
    或許正是因為這雙重的困境,讓盛名下的彷徨悄然將至,薩莉甚至決定在參加完倫敦書評書店的一次簽售之后就暫別公眾視野,到鄉下去喝下午茶、遛狗,似乎薩莉也想在自己的生活中上演一場「逃離」。

    3

    僅擁有的生活

    “這或許不是你想象中我會有的生活。這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生活,但這是我僅擁有的生活”(p.276)。
    薩莉用艾琳這樣確定性的回應來作為全書的結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作為對書名《美好世界,你在哪里?》的回應。
    有人說薩莉·魯尼的小說意旨保守,但意旨保守并不會影響一部作品成為杰作,艾略特的《荒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毫無疑問,薩莉的文本駕馭能力和對時代細節的捕捉能力是很強的,但是薩莉自己卻覺得這點不足為奇,她在很多次采訪中暗示了自己的文本意旨才是值得一說的,可這并沒有被讀者所接受。
    薩莉的第三部小說對她自己的意義大于它對公眾的意義。就仿佛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一樣,年輕人無處安放的人生倘若最終以買房和生育作為終點,那是否意味著先前的波動和吶喊便真的成了青春期的狂躁。
    革新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落腳點,這一直是歷史難題,調子起得頗高的薩莉讓小說人物給了讀者過多期待,當這些簡單的生活被賦予了廣闊的詮釋空間之后,普通讀者自然會默契地配合作者去詮釋文本所演繹的各種可能性。

    薩莉·魯尼采訪截圖

    正如《美好世界,你在哪里?》唯一一次提到“美好世界”這個名詞那樣:
    愛麗絲和艾琳在車站相遇,總是周遭一切都那么破舊丑陋,她們兩人還彼此臉上洋溢著幸福,就仿佛他們處在一個平行的美麗世界(p.208)。
    藝術有時候往往帶著欺騙性,而薩莉也應該讀過莫洛亞的那篇小說——《大師的由來》。
    愛麗絲與艾琳的美好世界真的存在嗎?這個問題的另一個問法就是,薩莉所期冀的俗套關系下是否真的存在復雜的情感涌動?還是說一切都不過是直白的寫實,只是被過度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價值。
    毫無疑問,小說寫到第三本,薩莉已走進了一個怪圈,就仿佛開頭起高了的歌唱家,薩莉似乎很難再將平凡的伴侶甚至夫妻關系進一步升華成復雜且值得描摹的現實。
    從《聊天記錄》里交錯的四人關系,《正常人》里交織著社會主流與邊緣討論的青蔥愛戀,最后再到《美好世界,你在哪里?》兩對最終步入穩定關系的情侶。
    倘若要說這樣不言而喻的關系有什么復雜性可言,薩莉恐怕連自己都很難說服,所以在回應的時候,薩莉不斷給人物賦予了無奈甚至有些抱歉的口吻,既是對自己,也是對讀者。
    無論作者自己還是對薩莉滿懷期望的讀者來說,這都是讓人失望的,這就好比波伏娃和薩特開始強調“雖然婚姻并不完美,但它是目前兩人關系的最佳終點”,又或者比如華盛頓在獨立戰爭后宣稱“雖然共和很美好,但是帝制仍是民主目前最好的港灣”。
    知行合一本來就很難做到,薩莉也知道讀者的期許是寫作者的毒藥,但她還是背負著屬于自己的“彷徨”。
    這彷徨一方面是小說創作中的批判和自我批判在循環之中找不到合適的出口,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作者深陷情感回環的書寫中無法逃離。
    想要尋求更進一步的確定性,似乎除了穩定關系和生育之外別無他法。
    這就好像一個離家者兜兜轉轉最終走到了出發的原點,正如薩莉借弗朗西斯說出的內心獨白一樣:
    “你只能通過生活去了解事物,你不能一直分析它。”(p.214)
    薩莉在描繪結局之前不斷地給讀者作心理建設,并滿不在意地表示自己對評價和作家光環并不在意,但是她的驕傲背后隱藏著無奈和切實的彷徨。
    也是有別于前兩本書,在這本書中,婚姻這個詞被無數次提起,并被不斷地討論,且最終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推崇」。
    在小說的18節,愛麗絲在信中寫下了一段為婚姻鏗鏘有力的辯護,就仿佛她在做辯手時單純為辯而辯的論述,只是這次她呈現的是彷徨背后的絕望。
    愛麗絲在文本中如此寫道:
    雖然我們并不想重復過去的錯誤被婚姻這樣關系彼此束縛、限制和定義,我不想為一夫一妻制辯護,但是好歹那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而在當下我們似乎沒有其他的選擇(p.157)。
    愛麗絲在小說中的論述大多數并不是在支持或者反對某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僅是單純的抱怨,而正是這種抱怨背后似乎透露著她的「軟弱」。
    可以說小說里的人物,無論是愛麗絲還是艾琳,她們本質上都是惶惑而不安的,新的世界到底應該怎樣,她們的原則該如何堅守,薩莉沒有展開想象,而是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因為未來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過去的更好。
    這是小說所凸顯的作者較為保守的一點。
    ”這是我僅有的”、“這是僅供的選擇”,類似的語言透露出的是某種借口式的無奈。
    而想必心細的朋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雖然三本小說中薩莉都提到了自己的伴侶約翰,但是在第三本書中,她直接了當地將其稱為丈夫。
    我也是在讀致謝的時候發現了這一點,并從他人的評論中得知薩莉寫這本書時新婚不久。雖說作品批評理應與作者生活保持距離,但就薩莉·魯尼固有的創作模式和取材來看,她的作品實則很難與她的生活以及生活的狀態撇清關系?;橐龌蛟S是她選擇的另一條待體驗的路,由此薩莉也把這樣的結局傾向留給了讀者。
    借用愛麗絲的話來說,至少這是一條確切可以選擇的路。
    而在精神狀態上艾琳或許更像是薩莉的自我化身,在結尾自顧自地為想象中的讀者們做著對自己生活的解釋。
    讀完這本書,我難免為薩莉感到遺憾,也由此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結尾的那一句: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END

    參考資料

    “Even If You Beat Me.” The Dublin Review, 1 June 2016, https:///article/even-if-you-beat-me/.

    LRBshop. “Sally Rooney on Normal People, with Kishani Widyaratna.” YouTube, YouTube, 8 May 2019, https://www./watch?v=4jH_0rg46Es&t=506s.

    PBSNewsHour.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Author Sally Rooney Answers Your Questions.” YouTube, YouTube, 30 Sept. 2019, https://www./watch?v=iIGSMGdgCyQ&t=6s.

    Rooney, Sally.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 Picador, 2022.

    Rooney, Sally.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A Novel. Hogarth, 2018.

    Rooney, Sally. Normal People. Faber & Faber, 2019.

    “Sally Rooney on the Hell of Fame: 'It Doesn't Seem to Work in Any Real Way for Anyone'.”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28 Aug. 2021, https://www./books/2021/aug/28/sally-rooney-hell-of-fame-normal-people.

    “Sally Rooney's 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 Tops UK Book Charts.”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14 Sept. 2021, https://www./books/2021/sep/14/sally-rooneys-beautiful-world-where-are-you-tops-uk-book-charts#:~:text=Strong%20sales%20in%20the%20week,to%20sales%20monitor%20Nielsen%20BookScan.

    Translation, Original. “Schiller's 'The Gods of Greece’ Set by Franz Schubert.” Thechainedmuse, 5 Mar. 2022, https://www./post/2018/09/30/the-gods-of-greece-set-by-schubert.

    “消亡與永存:美麗世界.” Breath, 9 June 2022, https:///2022/05/22/%e6%b6%88%e4%ba%a1%e4%b8%8e%e6%b0%b8%e5%ad%98%ef%bc%9a%e7%be%8e%e4%b8%bd%e4%b8%96%e7%95%8c/?continueFlag=4cbd7485e2823eaa75ed8eb5484525a7.

    “薩莉·魯尼旋風一場感官和話語的喧囂.” 北青網, https://t./baijia/32928577.html.

    文藝正發生|林棹憑《潮汐圖》獲第5屆寶珀文學獎;吉羅獲龔古爾文學獎;年度世界奇幻獎獲獎名單揭曉……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少妇愉情理伦片BD| A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日韩av|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免费 |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午夜通通国产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全国最大成人网站| 日本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白嫩护士被弄高潮| 日本高清视频色欧WWW| 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四五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