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2900字 閱讀需要8分鐘 在一般的印象中,晚清時期,洋人來中國,只要你是濃眉大眼鷹鉤鼻,甭管百姓對這些人啥態度,至少官府是絕對不能把這些人怎么著的,甚至恨不得把洋人高看一等,當爺爺供著。 不過,這種事也不盡然,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正值太平軍在江南肆虐之時,一名美國人來到中國來冒險闖蕩,結果搞得太平軍和大清都不待見他,最后,這位美國人甚至被李鴻章下令秘密處死。他到底干了啥,搞得兩頭不討好?李鴻章為啥非得殺了他?今天就聊聊這個被李鴻章處死的美國人,白齊文的故事。 ◇ 白齊文(1836年—1865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人 白齊文是個法裔美國人,他爹曾經是拿破侖麾下的一名士兵,拿破侖敗亡之后逃到美國,在北卡羅來納當教師,本想著從此子孫安定,幸福圓滿,但沒曾想兒子白齊文骨子里就有非常強烈的冒險精神。 這個白齊文年輕的時候自告奮勇跟隨法軍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這一打仗白齊文發現自己就天生的戰士,適合活在戰場上,一天不打仗渾身難受皮癢癢。等克里米亞戰爭結束,白齊文跑去美國西部冒險,又輾轉澳洲印度,最后在1860年來到上海。 白齊文來到上海不久,就攤上一件大事兒。太平軍占領蘇州,眼看就要進攻上海,大清在上海的兵力不值一提,關鍵時刻,富商楊坊出資購買西洋槍械,招募了一百多號人,主要是菲律賓人,交給美國人華爾指揮,這就是著名的洋槍隊。 ◇ 華爾(1831—1862)美國人 不過,菲律賓人玩不轉西洋槍械,得有專門教官訓練他們,而華爾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白齊文有豐富的戰場經驗,理所當然被華爾委以重任,充當洋槍隊的副隊長。從此之后,華爾和白齊文帶著洋槍隊保衛上海,免受太平軍的進攻,并且屢立戰功。 到了1862年,洋槍隊在戰場上連戰連捷,于是就改名常勝軍,看著很威風,但這支部隊經常為軍餉所苦,甚至華爾都曾放任部下縱兵劫掠。這一年華爾在慈溪作戰中陣亡,白齊文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常勝軍司令官。 ◇ 太平軍擊潰“常勝軍” 白齊文平時也就管行軍打仗,至于軍隊的行政餉銀開支,那是一竅不通,而且他疏于人事,跟清朝官員和背后出資人的關系并不好。所以有一次他跟楊坊去商議軍餉的事情,楊坊表示這次的軍餉已經到了,需要走一遍手續就給發放,但言語之間白齊文感到了對自己的侮辱,于是拂袖而起,把楊坊打了一頓,將楊坊鼻、頭、胸膛打傷,吐血不止,并拿著槍逼迫大清的官員,將發餉之洋銀四萬余元搶去。 就算是個外國人,名義上那也是清朝的打工仔,干出這樣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通的。朝廷命江蘇巡撫李鴻章拿辦白齊文,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以領事裁判權為由,拒絕讓李鴻章按照大清律例審判白齊文。李鴻章不能把他關進監獄,就只好將白齊文撤職,理由是毆打餉官,不聽調度,在此之后常勝軍就歸了英國人戈登指揮。 ◇ 查理·喬治·戈登( Gordon,Charles George)(1833年1月28日—1885年1月26日),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工兵上將 按理說沒進監獄,對于白齊文已經算是運氣夠好的了。但他還是覺得自己沒做錯什么,甚至跑到北京,面見各國駐華公使,希望自己可以官復原職。清政府面對這事兒態度也很強硬,白齊文打人索餉,也的確是干的太過分,各國都無法幫他在輿論上造勢,于是白齊文在北京叫嚷許久,沒人幫他,只得悻悻地回到南方。 此后,他干了一件驚人之舉,1863年7月,他拉了十幾個跟他忠心耿耿的人一起,搶了常勝軍的“高橋號”輪船,并購置大量軍火,駛往蘇州,投奔鎮守蘇州的太平天國慕王譚紹光。要知道這時候太平軍跟大清那是勢同水火,白齊文這么干,相當于把自己在大清的后路給徹底堵死了。 ◇ 大概是這樣 但白齊文不這么想,他覺得反正自己有指揮洋槍的技術,這技術到哪兒都是稀罕玩意兒,你們都得讓著我。于是他見到譚紹光,開口就說自己來是要指揮一方軍隊的,最起碼也得比照太平天國的王爺待遇。 譚紹光對于白齊文自然是早有耳聞,也知道此人行軍打仗有那么兩把刷子,但真要貿然把自己的士兵全都交給白齊文指揮,那也沒傻到這個地步。于是,譚紹光給白齊文兩千人訓練,而白齊文真正開始訓練的也就一千人左右。別看這人數少,這已經比白齊文過去指揮的洋槍隊人數多多了。 但白齊文還不滿意。他真覺得自己的才能指揮千軍萬馬都不在話下,現在指揮一千人那是嚴重地屈才了。再加上這會兒他覺得太平軍不可能有前途,既然這樣我還不如投降清朝呢。于是在1863年10月,他致書譚紹光,要求離開蘇州,譚紹光也沒為難他,而白齊文離開蘇州之后,就直奔上海常勝軍的大本營,找他的繼任人戈登投降去了。 ◇ 1860年的李鴻章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白齊文兩次橫跳,如何處置此人,大清朝廷犯了難。李鴻章找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商議,蒲安臣雖然堅持治外法權,但也覺得白齊文這樣子太過分了,幾方討論之后,最終達成了妥協意見,白齊文雖然跟著太平軍混了一段時間,但他也沒有跟清朝打仗,就當不知道這事兒,禮送出中國,永遠不許再回來了。 于是,白齊文返回上海之后,被美國領事館遣送到日本橫濱,讓他在這里買船票愛去哪兒去哪兒。 此時的白齊文已經除了中國哪里都呆不住了。 在他看來,自己的那一身武藝只有在中國才有用武之地,真要回美國參加南北戰爭,撐死也就是個大頭兵,只有在中國才有可能一步登天。所以,1864年2月,他從橫濱買船票回上海找機會,被美國領事館逮了個正著,又給送回日本。 同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這會兒只要人不傻,都能看得出來此時再投奔太平天國那就是自尋死路,但白齊文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太平軍此時正處于危難之中,這時候過去投奔,如果能再造天國,自己可不就是中興的股肱之臣么,于是他在1865年又一次想要偷渡到中國,這次的目的地是福建漳州,他打算投奔太平軍的殘余勢力侍王李世賢,結果到了廈門就被清朝給捉住了。 ◇ 曾國藩攻入天京 這次沒有美國領事館護著,大清可以自由處置白齊文。這位曾經投靠過太平軍,又在兩年之內契而不舍地想要投奔太平軍,這要是大清臣民,都夠剮好幾回了,但他是美國人,美國公使館也得到消息,找清朝要人。 這種情況對于李鴻章來說的確是個小把戲。他下令把白齊文用船走內陸水道轉移到蘇州,暗地里卻悄悄吩咐,結果船走到浙江蘭溪的時候翻掉了,白齊文溺斃于河中,而美國政府也受夠了白齊文,對此也不追究,于是白齊文就這么死了,享年29歲,至今死不見尸。 白齊文的悲劇其實潛藏在他的性格和認知當中。在他看來,自己懂槍械行軍布陣之法,這些東西在東方的中國是絕對的稀罕玩意兒,所以大家都得讓著他,自己不管做過什么也都無所謂。 但其實中國自古以來用人的標準,起碼的忠義是個底線,不然也不會有呂布被罵成三姓家奴的故事流傳下來。白齊文一直到死,都看不到這一層,可以說是認知的缺陷把自己給害了。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于網絡,若有侵權,后臺聯系刪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