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蕭退庵先生(1876—1958),初名守忠、敬則,后改為嶙(亦作鱗),字中孚。后又更名蛻,號蛻庵、退庵、退闇、蛻公、蛻翁、退公、太黯、寒蟬、勁草、無翁、旋聞室主、聽松庵行者,晚年又號辠松、苦綠、南園老人,法名慧脫、本無、幻一等,別署甚多,他曾解釋說“為了不求人知”。先生為江蘇常熟人。蕭退庵先生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之后,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人知。先生早年參加了南社,又入加入同盟會,后執教上海愛國女學、城東女學,又兼行醫,醫術精湛,被推為上海中醫公會副會長。1953年,蕭退庵先生被聘任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聘而未任),后任文管會成員、蘇州金石書法研究會主任。 蕭退庵先生孤高而拔俗,一生有志節,平素狷傲鯁直為人,雖以鬻書自給,但不為奸偽所用,為一世英名。抗戰期間,僧服蓄須明志。時任偽江蘇省主席李士群為了汪精衛做壽,持金求蕭退庵先生書法,蕭退庵先生拒而不納,笑著說:“我是汪精衛南社舊友,他當知我野性未馴,不會答應寫字。”蕭退庵嫡傳弟子沙曼翁先生回憶:“老師之書,非其人相干,輒不輕許。即強應,亦多惡札敗墨,遇會心人至,興到筆隨,攜去亦不計酬。” 蕭退庵先生學問涉及領域眾多,古文字學、書法學、醫學、音韻學、詩文、地理學等均有建樹。深厚的國學學養和豐厚的功底,造就了其書法瀟散儒雅、超凡脫俗。被人稱為常熟“虞山第一書家”(趙古泥刻贈蕭退庵印章語),更是我國近現代書法史上難得人品與書品高度一致、天分與才情共存和技法與神韻合璧的一代大家。為蘇州書學近代第一家。 ![]() 先生遺像 ![]() ![]() ![]() ![]() ![]() ![]() ![]() ![]() ![]() ![]() ![]() ![]() |
|
來自: 72行 > 《名家對聯篆刻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