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說,吼完孩子就感覺不對,但往往忍不住地又對他吼了起來,看著孩子被吼時的那可憐、委屈或呆愣的樣子,既心疼又內疚,不該怎么辦好。 我也吼過孩子,吼過后就后悔,心里覺得很難受。你是不是也會忍不住地吼孩子呢?其實,吼孩子的現象在許多家庭里出現過,應該說是個普遍的現象。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于吼孩子的危害、起因和避免的方法。 1、吼孩子的三大危害 (1)使孩子養成暴躁性格,對其將來的社交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我一個鄰居,其孩子的媽媽性格相對暴躁,其孩子作業拖拉,邊作業邊玩,她的把孩子的書撕壞了,把玩具摔壞了,吼著說你不好好做作業就不要讀書了,而孩子也大聲哭喊著說媽媽是壞媽媽,我就要讀書,你把我的書撕壞了,我還能讀好嗎,啊! 我們住對門,?些時間就會傳來吼叫等聲音。我們兩家關系不錯,兩家的孩子是同齡人,我們有時也會交流孩子教育的問題。這位媽媽說,她也感到這樣對孩子不好,發現孩子有時居然會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可是自己性格就那樣,往往忍不住地吼叫他。 事實上,孩子,尤其是12歲以下的孩子處于模仿學習較強的年齡階段,有樣學樣也是他們的天性。家長尤其是媽媽和爸爸的壞情緒的表現會給孩子處理情緒提供錯誤的示范,還很可能使孩子在心情不好時,也會大吼大叫、打人罵人、摔東西等,從而養成情緒不穩定且脾氣暴躁的性格。 這種性格的人的社交能力是會受到負面影響的,因為誰都不太喜歡性情暴躁的人。 (2)使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對孩子的進步和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孩子由于智力發育還不到位,對父母的經常吼叫還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很可能使感到是自己做什么都錯,不敢去做。 一位媽媽介紹,由于她經常吼叫孩子,使她孩子在學校經常被同學欺負,這孩子告訴媽媽:我也想反擊他,但我不自不覺地認為也可能是我的錯,而且我也為一定打得過他。 一位媽媽介紹,由于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總忍不住地吼叫孩子,說孩子笨,造成孩子覺得自己真的笨,不管怎么努力都學不好,出現做什么事都沒有信心,動力不足。 可以看到,沒有自尊或自尊心弱,會削弱的自愛和自信,容易被欺負,而沒有自信,容易出現不求進取,甚至自暴自棄的現象。 (3)使孩子產生討厭情緒,嚴重影響親子關系 被經常吼叫的孩子,都會對吼叫他的人產生討厭或厭煩情緒,有時會對這大人說:我不喜歡你,不愛你了。大了點還會產生逆反心理,你叫他做啥他硬是不做啥。 2、吼孩子的三大覺得起因 (1)家長的情緒不好。家長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大,或工作不順心,或受到上司的批評,或錢少沒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等。家長壓在心里的情緒容易被孩子的某些表現激發。 (2)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與孩子的現狀矛盾。“我這輩子看樣了是難以發達了,我的孩子一定要有出息”,這家長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平凡。 (3)家長不太清楚孩子的的心理特點,覺得孩子真的笨。這樣會引起家長的焦慮從而產生不良情緒,其表現之一就是吼叫。孩子一般有以下心理特點: 一是需要家長尤其是父母的倍伴。其實,8歲以下的孩子的一個心理特點是尋求特家長特別是父母的關注。平時家長尤其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倍伴孩子,家長的倍伴是他的迫切需求,給孩子指導作業就是倍伴孩子的時間。 二是注意力集中(專注力)時間年齡越小越短。超過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長,孩子就會放棄正在做的事而做他喜歡的事或磨增著。 三是知識的儲備還不夠或沒有掌握所學課文的內容。這種情況下孩子作業就覺得難而有畏難心理。其實現在有的小學作業題就家長也一時難以解答得了。 四是玩不夠。10歲以下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孩子心理很想玩而你卻強迫他做作業,他有時會有逆反心理。 3、避免吼孩子危害現象的方法 一是家長要加強修養并及時規避對孩子的壞情緒,當覺得自己情緒不好時及時避開,調節好情緒再繼續。 二是承認孩子是個孩子的事實,對其期望不要過高,要根據其相應年齡的身體和心理發育特點正確對待孩子。如盡力抽時間倍伴孩子、安排孩子學習和作業時間不要持續太長(可分段中間休息一定時間)、幫助孩子掌握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和提高注意力或專注力的訓練。 三是已經發生吼叫等過激情緒后,要及時讓孩子知道為什么并用行動讓孩子感覺到你是愛他(她)的,必要時還要及時給孩子道歉。 4、結束語 總之,對孩子吼叫等過激行為對孩子的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害的,家長不但要及時規避過激情緒的發生,而且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采取適當方式方法避免有害情緒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