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5月16日,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 投身建筑事業70多年,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在他的故土,他的精神家園,中國。 無數人都有一份有關貝聿銘的記憶。無論是從事任何與建筑空間有關的事,或只是生活中曾與這些作品偶然相遇,都曾或一時或長久沉浸于他的給予的建筑之美中。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筑,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被譽為“現代建筑的最后大師”。 他人或許對貝聿銘先生有各種的附會、誤讀,這些都不重要,貝聿銘先生應該也不會介意。 貝聿銘先生有幾句自述,應該是關于他這一生和作品的最重要的描述:
大師永去,且讓我們再次欣賞這些代表作品,在這些繼續呼吸、生長于我們身旁的作品中,體會建筑藝術之美,也當緬懷大師曾給予我們的想象、感動、沉醉…… 1.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 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被公認是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國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貝聿銘年」,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筑學院金質獎章。貝聿銘確立世界級建筑大師地位之作。 ![]() ![]() ![]() 2.北京.香山飯店 1979年設計建設,一個深刻揭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的作品。 ![]() ![]() ![]() ![]() 3.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 驕傲的法國人在建成前形容其為“玻璃上的一道劃痕”,后來形容其為“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p> ![]() ![]() ![]() ![]() ![]() 4.香港.中國銀行大樓 一棟對貝聿銘來說有特殊意義的建筑。一九一八年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創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時,貝聿銘那年才一歲。作品結構采用4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室內無一根柱子??胺Q一本關于幾何的規范與變化的教科書。 ![]() ![]() ![]() ![]() 5.日本甲賀.美秀美術館 80%以上的建筑物都埋藏于地下。這座建筑呈現的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畫面:一座山,一個谷,還有躲在云霧中的建筑。這就是一座桃花源,就該建造一座地上天堂。 ![]() ![]() ![]() ![]() ![]() 6 蘇州.蘇州博物館 2003年,家鄉蘇州為了讓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拿出位于拙政園、獅子林之間的黃金之地。獅子林當時是貝家的家族產業,留在童年記憶中。蘇州博物館,幾乎是中國傳統建筑精粹與當代建筑手法形成共鳴的最大可能性都得以實現,一度號稱貝聿銘的收官之作。 ![]() ![]() ![]() ![]() 7.卡塔爾.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塔爾王儲為其建立一個獨立的島。整個作品像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建筑。他稱其為自己最后一個大型文化建筑。 ![]() ![]() ![]() ![]() ![]() 建筑師,貝聿銘40年的伙伴Henry Cobb曾經說:“20世紀可能沒有一個人能比貝將東西文化融合的這么有深度?!?/p> 貝聿銘永遠離去,他也一定是這樣一個人,以他一生的作品長久留在人類的記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