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檢查是診斷乳腺癌的“金標準”,是乳腺彩超、鉬靶、增強磁共振等檢查不能代替的。病理學診斷不僅是確診乳腺癌的標準,也是指導乳腺癌后續是否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的依據。很多人對乳腺病理的內容,看不懂,不了解,下文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 1.乳腺癌病理報告內容 正規的乳腺癌的病理報告,包括組織學類型、分級、腫瘤大小、有無脈管侵犯、切緣和淋巴結情況及病理學分期等,這些與患者治療和預后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也是臨床醫師最關心的。 ![]() 2.乳腺癌類型 1)乳腺原位癌:乳腺導管、小葉就像一個完整的供水系統,當水管壁出現生銹、破損,但是還沒有出現流水的情況時,就是我們常說的“乳腺原位癌”,管壁雖然發生破壞,但是還能正常供水,此種情況上不會出現轉移。 2)乳腺浸潤癌:當管壁繼續破壞,出現漏水,就是“浸潤癌”,漏水多了,就會對周圍產生破壞(局部浸潤),甚至破壞其他部位(轉移)。 3.組織學分級 組織學分級,是根據癌組織中小管或腺體形成、細胞核多形性和核分裂像計數進行分級。每項指標都分別評分1~3分,將這3項指標的得分相加:3~5分為l 級;6~7分為Ⅱ級;8~9分為Ⅲ級。組織學I級預后好,Ⅲ級預后差。 4.脈管侵犯 脈管侵犯,是指腫瘤周圍淋巴管或血管中發現癌組織(癌栓),常用LVI(+)表示。脈管侵犯是腫瘤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的基礎,有脈管侵犯不一定就有轉移。 5.淋巴結 腋窩淋巴結是否轉移是預后的重要因素,轉移越多,預后越差。如0/3,表示3枚淋巴結中未發現轉移;2/15,表示15枚淋巴結中發現2枚有轉移。 6.ER、PR狀態 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只有ER或PR陽性的乳腺癌才可能從內分泌治療中獲益。判斷標準是癌細胞中有≥1%的細胞核染色就報告為ER或PR陽性。 ER、PR表達水平越高,即百分比數值越高,內分泌治療效果越好,從內分泌治療中獲益越大。相反,對于低水平ER表達(1%~10%),應判斷為ER弱陽性,從內分泌治療中獲益的證據是有限的,但是也需要內分泌治療的。 7.HER2狀態 HER2是判斷患者預后和是否需要靶向治療的指標。HER2陽性的判斷是免疫組化檢測'3+'或FISH檢測顯示基因有擴增。免疫組化檢測結果為“0”或“1+“則判斷為HER2陰性。免疫組化為“2+”,需要進行FISH檢測,有擴增為陽性,無擴增為陰性。 8. Ki-67數值 Ki-67是反映癌細胞增殖能力,Ki-67指數越高代表癌細胞的增殖活性越強。Ki-67>30%為高表達,也是判定是否需要化療的重要指標。 個人體會: (1)病理診斷是乳腺癌定性的“金標準”,也是目前最準確方法。只有病理學診斷明確是癌癥后,才可以按照癌癥方案進行治療,禁止在病理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下,進行試驗性的應用化療藥物,損害病人的身體健康,杜絕進行人體試驗。 (2)乳腺癌的精準治療,需要根據病理免疫組化的指標(ER、PR、HER2、Ki-67),進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B,HER2過表達型,三陰型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讓乳腺癌的治療更加精準,讓患者的治療獲益更大。 (3)根據病理報告中的TNM分期,T(腫瘤大?。?、N(淋巴結狀態)、M(遠處轉移),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進行判斷。根據TNM分期,判斷出患者是早期、中期、晚期等分期情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指導后續的隨訪觀察。 (4)對于癌癥的治療,病理診斷是基礎,免疫組化對癌癥進行分型,讓癌癥的治療越來越精準,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基因技術的發展,將來癌癥的治療效果只會越來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