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 林立湖山 佛塔經幢 幢 ![]() ![]() ![]() 歷代遺存的佛塔經幢均為佛教建筑藝術的組成部分。錢弘俶不僅在造塔方面為后人留下了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等佛塔建筑,在建造經幢上也成就頗豐。 ![]() 雷峰塔老照片 經幢也稱石幢,系刻有佛像或佛經、佛名的石柱。位于延安路燈芯巷的龍興寺經幢建于唐開成二年(837年)為杭城留存最早的經幢,人稱“杭州金石之冠”。 關于錢弘俶建經幢現有的文字記載如下: 梵天寺經幢 ![]() ![]() 梵天寺經幢(圖源網絡) 該經幢位于鳳凰山南麓古梵天寺遺址前。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共兩座,高15.67米,與全國最高的趙縣經幢高度相等,而早于趙縣經幢七十三年,幢身八面,下為三層束腰基座,束腰上刻龍及佛像,更下為九山八海基石。 ![]() 梵天寺經幢刻經與方位(圖源網絡) 左幢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右幢刻《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兩幢均有建幢記,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歲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錢俶建”。 ![]() 梵天寺經幢分級雕刻內容(圖源網絡) 經幢雕刻精美,各部組合協調,幢身之上疊有華蓋、腰檐、仰蓮、聯珠、三花焦葉、平座、覆蓮、嬪伽及日月寶珠等構件,計有二十七層,結構高妙,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靈隱寺經幢 ![]() ![]() 靈隱寺經幢(圖源網絡) 兩座經幢分別位于靈隱寺天王殿前的東西側,東幢高7.07米,西幢高11米,為多層八面形,基座為兩層須稱座,幢身刻佛經,左幢刻有《尊勝陀羅尼經》,故稱“尊勝塔”;右幢刻有《大自在陀羅尼咒》,故稱“大自在塔”。 幢身上面疊置華蓋、腰檐,聯珠、仰蓮、傘蓋、流云、覆蓮以及磐石等,磐石上刻有迦陵嬪伽,雙手合十,背有翅膀,形象生動。 ![]() 梵天寺經幢(圖源網絡) 該幢由吳越王錢弘俶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置吳越王家廟奉先寺,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由靈隱寺住持延珊遷建于此,幢身刻有“靈隱寺住持傳法慧明禪師延珊于景祐二年十一月內移奉先廢寺基上”。 ![]() ![]() |
|
來自: 蘭若青青 > 《杭州雷峰塔錢俶延壽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