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文學之都居士) 2023年7月6日 朋友們,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千百年的親身經歷與實踐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天氣的變化和農耕事宜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這一認知體系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在道家,立春是生肖、干支、太歲等更換之日。盡管現在很多人都用公歷生日,但是計算傳統生肖、干支、太歲等是用萬年歷來換算的。用六十甲子以紀年。推算之法,由黃帝紀元(公元前2697年)開始,迄今(公元2023年)萬年歷為2697+2023=4720年。 在醫學界,二十四個節氣在養生方面有著自然的秘訣 1.立春——防寒護肝養陽氣;2.雨水——防濕調脾除虛胖; 3.驚蟄——養肝明目勤春練;4.春分——春分興陽防舊病; 5.清明——平肝安膽瘦腰身;6.谷雨——避火除濕解春愁; 7.立夏——培補陽氣重養心;8.小滿——防風寒,清濕熱; 9.芒種——北防寒涼南防濕;10.夏至—-培陰補陽強心肺; 11.小暑——去暑平心三伏天;12.大暑—中伏前后防中暑; 13.立秋——立秋養收順天地;14.處暑—秋當斂陽重收養; 15.白露——白露季節防寒濕;16.秋分—陰平陽秘重養收; 17.寒露——重陽時節說菊花;18.霜降—溫中散寒防冷濕; 19.立冬——收斂厚藏補腎精;20.小雪—小雪時節溫腎陽; 21.大雪——呵護陽氣避風寒;22.冬至—暖身迎冬不懼冷; 23.小寒——冷在三九說御寒;24.大寒—調整身心迎新春; ![]()
我們說養生,其實最最主要的是要把握陰陽平穩。 陰陽是人體自生的大藥,五臟為陰、六腑為陽,氣為陽、血為陰,氣血二虛、陰陽不合才是生病的根源。陰虛、內熱、脾濕是中國人陰陽失衡的罪魁禍首,火氣大是現代人的通病。食物都有陰陽之分,你用對了、吃對了嗎。三招太極拳、一套五禽戲,養生原來如此簡單;你的“硬件”結構決定了你的健康。經脈也分陰陽,會使用經絡的人會養生,神奇經脈調理法使經絡成為調節陰陽平衡最有價值的良藥。《治病要治本: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大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