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重點詞挖空 材料一:太宗以(憑借)英武定(平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怒。初即位,有勸以(用)威刑肅(整肅)天下者,魏征以為(認(rèn)為)不可,因(趁機)為上言王政本(根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納(采納)之,遂以寬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斷(被判處)死罪二十九人。六年,親錄囚徒(皇帝或上級司法機關(guān)訊察復(fù)核囚徒的罪狀,以平反冤案、疏理滯獄),閔(同情)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縱(放)之還家,期(約定)以明年秋即刑(接受刑罰);及期(到了約定日期),囚皆詣(到)朝堂,無后(晚到)者,太宗嘉(稱贊)其誠信,悉原之。然嘗謂群臣曰:“吾聞?wù)Z曰:'一歲再(兩次)赦(赦免),好人暗啞(不再發(fā)表意見)。’吾有天下未嘗(不曾)數(shù)(多次)赦者,不欲誘(誘導(dǎo))民于幸(僥幸)免也。”自(自從)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訖(到)大宗世,用之無所變改。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刑法志》) 材料二: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因為)義(信義)死,不茍(茍且)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審查記錄囚犯的罪狀)大辟(死刑)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接受死刑)。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難道)近于人情哉? 或(有人)曰:罪大惡極,誠(的確)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改變)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做)此(這),所以(用來)求此名(名聲,名望)也。安(哪里)知夫縱之去也,不意(料想,預(yù)料)其必來以冀(希望)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fù)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窺測)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fù)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互相)賊以成此名也,烏(哪里)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如果不是這樣),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理論)也!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何為而可(怎么做才好呢)?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zé)o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不可為常者,其(難道)圣人之法乎?是以(因此)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根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違背)情以干譽(求取名譽)。 (節(jié)選自歐陽修《縱囚論》)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水調(diào)歌頭·中秋口占 劉辰翁[注] 明月幾萬里,與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幾時留。何處胡笳三弄,尚有南樓余興,風(fēng)起木颼颼。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賦黃樓。人間安得十客,譚笑發(fā)中流。看取橫江皓彩,猶似沈河白璧,光氣徹天浮。舉首快哉去,燈火見神州。 [注]劉辰翁:號須溪,南宋遺民。 補充注釋:余興:未盡的興致。南樓:晉人庾亮任江、荊、豫三州刺史時,曾與屬吏秋夜登武昌南樓詠吟賞月。后遂將南樓用作詠月夜或長官屬吏宴集歡會的典故。颼颼:象聲詞。形容風(fēng)聲雨聲。白石:潔白的石頭。玉露:指秋露。青州:指青州從事。后因以“青州從事”為美酒的代稱。十客:指南朝陳后主的親信江總、孔范等十人。譚笑:說笑。中流:江河中央,水中。神州:指中原地區(qū)。又指京都。 參考譯文:皎潔的月亮照耀著萬里江山,而我與身在遠(yuǎn)方的您共享這美好的中秋之夜。如此美好的中秋之夜,古往今來幾時為誰而停留過?清風(fēng)吹來,萬木蕭蕭,不知何處傳來胡笳吹奏梅花三弄的曲子,讓人體會到晉代南樓吟詠未盡的興致。四面的山峰,在月光的沐浴下,潔白如玉,晶瑩的露珠落滿了錯落的洲渚。 如此良月夜,古人暢飲美酒,赤壁高歌,登覽黃樓吟詩作賦。人生怎樣才能擁有情投意合、才華橫溢的朋友,并和他們在江流中央飄出歡聲笑語?看,那江面皎潔的月光月影,好似沉于河底的潔白的玉璧,的光彩照亮了整個夜空。恍惚之間,我抬頭向上,飛升而去直達(dá)九天,然后俯視塵寰,看到燈彩熠熠的神州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