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為學習資料,不構成醫療建議 摘要: 針灸: A,董氏奇穴法:肩三針(三間穴,中渚穴,后溪穴)可治療肩周炎 五腧穴所講的陽脈上的輸穴“”俞主體重節痛“”?!?/span> 輸穴適用病情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和肢體重著,骨節酸痛者。 輸穴 :手陽明經(三間)、手太陽經(后溪)、手少陽(中渚穴) B,阿是穴:肩髃穴(患側) C,循經絡(經之所過 ,病之所治):陽明經(健側)的手三里、三間、曲池 D,經外奇穴:外勞宮(落枕穴) 一,經外奇穴:外勞宮別名:叉氣穴、項強穴、落零五穴、落枕穴外勞宮穴在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0.5寸處,因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故名“外勞宮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第二掌骨間背側肌和第二骨間掌側??;有掌背動脈,手背靜脈網;分布有橈神經淺支。 〖取穴方法〗患者伏掌,位于手背中央,當第2、3掌骨間,掌指關節后0.5寸凹陷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艾炷炙1~3壯,或艾條炙3~5分鐘。 〖作用〗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理氣和中。 〖主治疾病〗頸椎病、頭項強痛、落枕、偏頭痛、手指麻木、五指不得屈伸、手背紅腫、頸椎綜合征、肩背痛、腹痛、腹瀉、小兒消化不良。 二,手三里穴 屬于手陽明大腸經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的作。臨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療手臂無力、上肢不遂,腹痛,腹瀉,齒痛,頰腫等病癥。 三,肩髎穴: 屬于手陽明大腸經。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有疏經通絡,理氣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癮疹等病癥。 肩胛提肌勞損癥狀及治療建議 一,.癥狀表現:頸背部疼痛、肩膀后伸受限,頭不能進行向前后的動作... 類似于落枕
斜方肌與肩胛提肌鑒別(以右側損傷為例): 吩咐患者頭部稍前傾,讓患者頭部向右側旋轉,此刻右側肩胛提肌處于相對放松的狀態,而右側斜方肌處于被拉長的狀態。這時如果出現疼痛則表示,右側的斜方肌出現損傷。同理可得在患者頭部向左側旋轉出現疼痛,則為右側肩胛提肌受損傷。 三,治療方法 1,個人認為,肌肉損傷后導致氣血不暢,類似于腰肌勞損,有可能一周通過自身的睡眠或其他而自愈,熱敷和輕度按摩效果不明顯。 2,用按摩儀加紅外線進行按摩患處,可極大緩解初起癥狀及愈后。 3,針灸: A,董氏奇穴法:肩三針(三間穴,中渚穴,后溪穴) 五腧穴所講的陽脈上的輸穴“”俞主體重節痛“”。” 輸穴適用病情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和肢體重著,骨節酸痛者。 輸穴 :手陽明經(三間)、手太陽經(后溪)、手少陽(中渚穴) B,阿是穴:肩髃穴(患側) C,循經絡:陽明經(健側)的手三里、三間、曲池 D,經外奇穴:外勞宮(落枕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