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龍鄉 2024-4-2011:55浙江 ?引言? 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那么這部悲劇的序幕是從何處拉開的呢? 無疑是女媧補天遺棄的那塊石頭。 ![]() 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 《三國演義》,是桃園三結義拉開了群雄爭霸,形成魏蜀吳割據的序幕; 《西游記》,是靈猴出世拉開了大鬧天宮,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序幕; 《水滸傳》,是一眾神魔被洪太尉從伏魔殿地穴中放出,拉開了風雨江湖,一百零八將聚義造反的序幕。 雖然序幕各有不同,可后面所展開的畫卷均稱得上波瀾壯闊。比較起來,《紅樓夢》則顯得似乎有些截然相反: 序幕中,幻化為通靈寶王的遺石來自于女媧補天,我們來想象一下,女媧補天那種場景,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比《西游記》里的大鬧天宮、《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里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都更加恢宏浩大,而后面所敘述的故事,只不過是圍繞著寶黛釵愛情糾葛的兒女情長,與寧榮府等四大家族的衰敗而展開的。 雖然都說它是一部體現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但畢竟給人一種風花雪月、纏綿悱惻之感覺。 這就猶如當空響了一聲天崩地裂的炸雷后,卻于古巷深處放起了一串串噼里啪啦的小鞭炮。悅耳固然悅耳矣,只是與起始那聲驚心動魄的炸雷既不相稱也不陪襯。 因此上,開頭那聲炸雷給人一種故弄玄虛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紅樓夢》的研究者們,在解讀這部名著時,大多都會把開端那聲炸雷有意無意地遺忘或忽略。 這樣的解讀,首先是在無形中認定,以女媧補天所開啟的《紅樓夢》序幕,完全是在故弄玄虛; 其次是對開卷“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因以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這樣的開宗明義沒有認真對待,甚至完全忽略。 因此上才會對以假語村言敷演出的故事中,時不時地會出現:末世;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開辟鴻蒙;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白骨如山忘姓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等等語句置若罔聞。也難怪,因為細究起來,這些語句更應該是形容天下之興亡,怎么可能會與一個人的自傳,一個家族,一城一域的敗落聯系到一塊呢? 而根據以女媧補天相關的元素作為全書的序幕,也更證明了這些具有天下興亡色彩的語句,暗示著于假語村言敷演出的表面故事的背后,隱藏的同樣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炸雷,隱去的真事是可以與女媧補天來作比擬的。 問題在于,被隱去的真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作為全書情節引子、開端的序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因為序幕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把全書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背景、主要人物及其關系進行交待和說明。 ![]() 由此可見,讀懂與女媧補天相關的這個序幕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真正讀懂了這個場面恢宏浩蕩的序幕,才可能幫助我們去正確理解全書隱去的究竟是什么“真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透視性梳理”來分析分析,《紅樓夢》的序幕到底是在表達和隱寓什么吧。 ?(一) “真事隱去”與”假語村言” 《紅樓夢》起筆是這樣寫的: [“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又自云: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須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實愧則有馀,悔則無益之大無可奈何之日也。當此時,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绔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普天下人。雖我之罪頻固不能兔,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風夕月,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何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以悅人之耳目哉。故曰賈雨村云云。開卷即云'風塵懷閨秀’,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并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于世態,然亦不得不敘煮,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 通過這段文字描述,我們都能從中看到些什么呢? 首先,“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是作者開宗明義地強調《紅樓夢》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也就是說,于完全虛構的表面故事背后,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故事。因此,這種寫作手法習慣上被稱作“一擊兩鳴”、“一筆兩寫”、“一喉二歌”。 更通俗地講,用假語村言敷演出的表面故事,是精心設置的一個巨大且千頭萬緒的謎面,而被隱藏在背面的“真事”才屬于謎底。 ![]() 至于這個謎面是怎么設置與組成的,下面這段脂批便是最好的參考和解答: [““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至草蛇灰線、空谷傳音、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云龍霧雨、兩山對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復少。”] 其中我們在談《紅樓夢》時,頻頻被提到的“草蛇灰線”,綜合起來便有這樣幾種:1,諧音法;2,讖語法;3,影射法;4,引文法;5,化用典故法。 這使我們明白,為了精心地設置編織出這樣一個巨大的謎面,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是那么地多變與復雜。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假語村言中,把真事給隱藏起來,同時也是在提醒我們這些筆法貫穿了全書,在閱讀和理解上,對于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段落,每一情節,都是怎樣的假語村言,又是怎樣地在把真事隱去;都是怎樣的謎面,又是怎樣的謎底。 開卷即對所用筆法進行如此地申明強調,足見其對全書的意義是何等地重要。 與此同時,為何要將“真事隱去”呢?書中給出的緣由是“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對此,我們既可理解為作者自身的經歷,被記述下來后,那便屬于“自傳”;也可以理解為對這一場“夢幻”曾經親眼目睹,并且處身其中,那便不能簡單地稱之為自傳了。 ![]() 而下文的“借'通靈’撰此《石頭記》一書也”,使得方向上又發生了轉變。所謂“通靈”究竟代表或隱寓著什么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隨后在序幕中是否理所當然地作出某種交待或暗示呢? 與“真事隱去”的緣由,只用了寥寥兩句作概括作比較,關于因何要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所用筆墨則稍微多了一些。 在這些筆墨中,所謂的“又自云: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憶起當日所有之女子……”,“我之罪故不能免”,“而借假語村言……”乍然看去,又似乎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便是“假語村言”的緣由,可仔細一揣摩,前面的“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撰此《石頭記》一書也”,不已經完全包含了“假語村言”之緣由嗎? 因而可知,后面所謂的“憶及當年所有之女子”,“我之罪”等類似自況的一番說辭,已是借“通靈”之口的假語村言。也就是說此處已經不知不覺地在簡單的“偷天換日”“瞞天過海”“暗度陳倉”的筆法中進行了轉換。如果還是以為作者在自述“自敘”,那便屬于看得不夠細致,而沒有看出作者所用之筆法。 可以說從“借通靈撰此《石頭記一書”之后,《紅樓夢》便完全進入把真事隱去的假語村言模式。 ![]() 那么下文中的“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并非怨時世罵時之書矣”等語句,已然不可按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了。 至于該怎么理解,如果試圖在此處找去尋找答案,得到的肯定是主觀性的斷章取義。合理正確的方法是,通過對后文假語村言中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進行透視性梳理,從而得出”通靈”的真實寓意,得出《紅樓夢》的序幕從何處拉開。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