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長期身、腰、四肢疼痛,以酸、脹為主,呈慢性發作,醫院檢查排除風濕、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常和久病入絡有關。由于氣滯,血液運行不暢,或遇到障礙,發生絡脈管腔淤塞,表現疼痛。葉桂先賢深曉此義,提倡活血開結,乃根本之治,但不宜破血通經,投水蛭、虻蟲、大黃,只可用桃仁、紅花、蘇木、桂枝、蔥管溫化調理,取性味平緩、柔和之品;躲避猛藥,以免損氣傷血,殺雞動了牛刀。這是關鍵問題,不要小覷,否則人體蒙害,得一失九,功不補過。 石印本不悉撰人所寫《傷寒論新吟》,謂《大論》含有風、火、冰、水、雷,指麻黃、附子、石膏、麥冬、大黃,有宣散、驅寒、清熱、滋陰、開閉作用,屬“醫門五仙”。經方家常將麻黃、附子,麻黃、石膏,麥冬、石膏,大黃、附子,石膏、大黃同用,是古圣、先賢組方特色;吾多年來曾師此法,投向表里同療、攻補雙治、寒熱合解,能起沉疴,獲得速愈。 臨床所見一般的噫氣、打嗝、呃逆,常和肝郁氣逆沖胃有關,依據《傷寒論》以降為主,有效藥物不要離開半夏、代赭石、桂枝、旋覆花、大黃,典型處方為旋覆代赭湯,其中就包括了上藥中的三味。老朽蒙業師傳授,由于桂枝降沖,屬療奔豚重點,必須加入助陣,旋覆代赭湯可簡化成應急方,去掉人參、甘草、大棗,只開代赭石、半夏、旋覆花、生姜,配上桂枝、大黃少許。若去痰飲,則舉大量旋覆花當君,投15~30克,半夏居二。雖然肝氣較盛,亦不宜盲添柴胡、白芍,能影響功力下行,乃南派傷寒家的經驗,盡管白芍護陰,也恐柴胡劫肝升陽降低療效,等于開門揖盜。 仲景先師瓜蔞入藥,《傷寒論》有小陷胸湯,《金匱要略》有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以寬中、開結、通痹為主。凡胸悶、積熱、痰飲、氣滯、血瘀都宜應用,是解凝、降下藥。常與半夏、黃連、枳殼、厚樸、薤白、桂枝、桔梗組方。事實表明,無論開胸、散結、破積、行痹,用量輕者30克、重則100克,才能符合《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書小、大一枚的要求。 甘遂、大戟、商陸、芫花,該四味習稱“四龍”,通過炮制,從0.5克小量開始,連用2~5次,配入人參、黃芪、白術、大棗,驅逐水邪,十分有效。對胸腔積液、浮腫、肝硬化脾大腹水,服之則消,被稱神品;如掌握發病不久、身體尚強、非利水不能脫險,適合投予標準,就應取用,此為老朽家傳經驗。關鍵問題,要適可而止,液去水消,立即轉吃補養藥物,善后不留遺患。 《金匱要略》醫“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條,謂補氣加半夏三兩,與證不合,切勿照說師法,雪上加霜,增重病情。老朽經驗:半夏瀉而乏補,除特殊需要,不宜多投。 露蜂房俗名馬蜂窩,消癥散結,療乳癰、癲癇、風寒濕痹、過敏性瘙癢,《金匱要略》鱉甲煎丸收入組方。常取其調理肝脾腫大、咽炎、鼻炎、喉炎、支氣管炎、各種關節炎,惡性癌瘤亦可應用。既往認為能以毒攻毒,實則苦平無毒,很少發生不良反應。老朽臨床重點投向四個方面:一、頑固性咳嗽;二、梅核氣,咽中有異物感;三、乳腺小葉增生、炎塊;四、痛風,多種關節炎。效果均顯著。
|
|
來自: 新用戶6492XJVX > 《名老中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