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南面 還有兩座已有百多年的歷史建筑 它們是一組著名教堂的最后遺存 此教堂曾是華北最大的教堂之一 而且圍繞著傳教士墓地發展成為 教堂 神學院 教會學校 葡萄酒廠... ![]() 馬尾溝教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6號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暨北京行政學院)院內,又名石門教堂、法國教堂、圣母修道院、致命圣教堂等。 馬尾溝教堂的所在地曾經是歐洲傳教士在北京的公共墓地,后來在墓地旁興建教堂,此后還曾經在這里設立了專門培養高級神職人員的神學院——文聲學院,現在中國大陸著名的葡萄酒品牌龍徽也是誕生在馬尾溝教堂的地下酒窖。 馬尾溝教堂建立就是因為利瑪竇墓 利瑪竇賜葬京師后 漸漸形成墓地群 <滕公柵欄墓地>陸續葬入許多教士 光緒庚子/1900年 義和團運動爆發 拳民將墓地徹底搗毀 掘墓穴砸墓碑 八國聯軍進京后簽訂了<辛丑條約> 清政府于1903年被迫重修墓地教堂 利瑪竇等六人的墓地恢復墓碑立起 其他教士的殘碑則嵌在教堂墻面上 在教堂正面 還鑲嵌著那塊<恥辱碑> 此處乃 欽賜天主教歷代傳教士之塋地 光緒二十六年 拳匪肇亂 焚堂決墓 伐樹碎碑 踐為土平 迨議和之后 中國朝廷為已亡諸教士雪侮滌恥 特發帑銀為恤款 重新修建 勒于貞珉 永為殷鑒 大清光緒二十九年秋月立 陸續蓋起了<口>字樓<山>字樓 從西安門遷來了法國圣母會總院 創辦神學院 教會學校和葡萄酒廠... 新中國成立后 發生了一些列變化 市委黨校籌建時選中了這塊地界 市政府用西郊西北旺的一塊土地 辟為新天主教墓地 置換這處地產 并購買山字樓和口字樓兩組建筑 馬尾溝教堂保留 仍舉行宗教活動 直到1958年教堂才停止宗教活動 當時遷走的教士墳墓有八百多座 利瑪竇等三人的墓地仍保留當地 文化大革命中 墓地再次受到沖擊 出于保護墓地 墓碑被埋到了地下 1974年殘破的原馬尾溝教堂被拆 嵌在墻上傳教士墓碑散落于院中 文革之后 墓地墓園才陸續被修復... ![]() ![]() ![]() ![]() 如今仍可以看到口字樓和山字樓 口字樓鐘樓的風向標仍然轉動著 山字樓目前已經騰空了 外觀整潔 樓內依稀能看出當年教堂的結構 中樓上的<十字架>變成<五角星> 清晰地記錄了時代變遷的痕跡 ... ![]() ![]() ![]() ![]() ![]() ![]() ![]() ![]() ![]() ![]() ![]() ![]() ![]() ![]()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與馬尾溝教堂的幾處遺存 承載了太多太多歷史信息 它們記錄了中西方的交流 和歷史及時代留下的烙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