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相關研究時整理的,僅供大致了解。偏向于科普或者快速入門。 NH?-TPD Py-IR 全稱Pyridine adsorption Fourier,也叫吡啶-紅外吸附,可以提供材料的布朗斯臺德(Bronsted)酸和路易斯(Lewis)酸酸性位點及酸量。 1550cm-1對應布朗斯臺德酸性位點(B),1450cm-1對應路易斯酸位點(L),1480 cm-1對應布朗斯臺德和路易斯酸(B + L)。吡啶-紅外分析是一種半定量分析,獲得的酸量是由紅外本身的定量特性決定的。對于深色樣品,由于透射率低,酸含量通常比實際值低得多。建議對NH3-TPD和吡啶-紅外分析結果進行系統(tǒng)比較,以全面準確地分析酸性位點。此外,也可以根據(jù)峰面積比值確定B酸或L酸占據(jù)總酸性位點的比值。這能表明B/L酸是對反應有利。 ![]() 以吡啶作為探針分子,吡啶-紅外光譜能夠揭示催化劑上酸性位點的信息。對于無機催化劑,吡啶在布氏酸性位點和路易斯酸性位點的吸附峰分別為1547cm-1和1446cm-1(圖(b))[3]。對于有機催化劑,吡啶分子被路易斯酸位點吸收后會在~1069和1040cm-1處出現(xiàn)兩個不同的峰值(圖c-d)[4]。同時,根據(jù)吡啶的解吸溫度,可將酸性位點分為總酸性位點(T=50°C)、中酸性位點(T=150°C)和強酸性位點(T=250°C)。 Yu等人通過摻雜Ce調節(jié)了Fe-MOFs上的路易斯酸位點。他們發(fā)現(xiàn),隨著Ce摻雜量增加到0.20,MIL-88A上的總路易斯酸位點和中等路易斯酸位點的數(shù)量逐漸增加,從而促進了-OH·和1O2的生成。但強路易斯酸位點沒有變化[4]。通常,路易斯酸位點越多的催化劑對O3的催化活性越大。在我們之前的研究中,F(xiàn)e-Cu-MCM-41(42.0μmol/g)和Cu-MCM-41(15.6μmol/g)的路易斯酸位點數(shù)量少于Fe-MCM-41(86.4μmol/g),但它們的O3活化效率更高。在XPS的幫助下,Cu-MCM-41和Fe-Cu-MCM-41發(fā)現(xiàn)了明顯的價態(tài)變化。因此,我們推斷是Fe和Cu之間的氧化還原循環(huán)促成了Fe-Cu-MCM-41更好的HCO性能[3,5]。 雖然提供了定量數(shù)據(jù),但需要注意的是,吡啶-紅外分析是一種半定量分析,獲得的酸量是由紅外本身的定量特性決定的。對于深色樣品,由于透射率低,酸含量通常比實際值低得多。建議對NH3-TPD和吡啶-紅外分析結果進行系統(tǒng)比較,以全面準確地分析酸性位點。 例1: ![]() 所有電催化劑的路易斯酸度都是通過氨的溫度編程解吸(NH3-TPD)測得的,這取決于吸附的NH3與吸附位點之間的結合強度。一般來說,酸性較強的吸附位點與NH3的結合力較強,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解吸NH3。結果表明,O-C(Al)的路易斯酸度最強(即O-C(Al)中的Al處于缺電子狀態(tài)),而O-C(Ga)的路易斯酸度最弱。 例2: ![]() 目前,TPD- NH3是確定開放金屬中心的存在和酸性位點密度的最常用技術之一。這種方法是測量吸附分子隨溫度升高而解吸的速率。從技術上講,酸性位點越強,解吸溫度越高。如圖a所示,從TPD-NH3光譜中可以發(fā)現(xiàn)CUCs-MIL-88B-Fe有兩個不同的吸附位點。位于142.25°C(低溫;LT)和400.28°C(高溫;HT)的解吸光譜分別歸因于NH3分子在路易斯酸位點和布朗斯臺德酸位點上的吸附。對于MIL-88B-Fe,只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的熱信號,位于162.35°C。根據(jù)上述結果可以得出結論:CUCs-MIL-88B-Fe比MIL-88B-Fe顯示出更大更強的吸附位點,這表明它具有更高的路易斯酸位點和開放的金屬中心來吸附NH3。 除NH3外,大型非反應性氣體(CO和CO2)和蒸汽(丙酮、吡啶-乙腈)也可用作探針分子來確定路易斯酸位點。這類探針分子只能滴定中等和強酸位點。可以通過紅外(IR)光譜研究探針分子與酸性位點之間的關系來確定這些位點。吡啶是紅外技術中應用最廣泛的探針分子,其吸附帶很容易通過紅外光譜識別。原則上,吡啶吸附到MOF中的CUC上會產(chǎn)生額外的紅外光譜峰。如圖b所示,在373K下抽真空除去物理吸附的吡啶后,CUCs-MIL-88B-Fe的紅外光譜顯示出三個分別位于1435、1470和1541cm-1的峰,這三個峰分別表明了其路易斯位點、布朗斯臺德+路易斯位點和布朗斯臺德酸位點。位于1435、1470和1633處的峰可分別歸因于CUCs-MIL-88B-Fe中吡啶與FeII/FeIIICUC配位的v19b、ν19b和ν8a模式。 例3: ![]() 此外,F(xiàn)e-MOFs 在圖中 2172-2179 cm -1 處的峰強度序列為 MIL-88B > MIL-101 > MIL-53,證明 MIL-88B 具有最多的路易斯酸位點,代表了 MIL-88B 結構中配位最多的不飽和位點。CO-FTIR 分析結果與實驗現(xiàn)象一致,因此推斷配位不飽和位點的數(shù)量是導致 TC-HCl 降解的主要因素。 例4: ![]() 考慮到配體缺失缺陷與路易斯酸性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我們使用Py-FTIR技術分析了催化劑的表面酸性。如3所示,光譜中與四面體CUMS(Ce或Fe中心)配位的吡啶分子的ν18a模式(約1069cm-1)和ν12模式(約1040cm-1)出現(xiàn)了兩個不同的峰,證明存在路易斯酸位點。Py-FTIR圖譜中的ν12模式在溫度為150°C時發(fā)生移動,這是因為相互作用強度較弱的吡啶-Fe(III)物種消失了。在250℃時,峰值幾乎消失,表明存在少量強LAS。 根據(jù)之前的研究,我們計算了每種催化劑的路易斯酸度(又稱LAS含量,用LA表示)。0.6cmμmol-1是ν18a波段的摩爾吸收系數(shù)。表S2總結了母體和摻雜Ce的MIL-88A(Fe)催化劑的LAS量。當Ce取代量增加到0.20時,觀察到總LAS量和中等LAS量穩(wěn)步增加。但是,強LAS的含量沒有明顯變化。這表明,Ce取代主要是在MIL-88A(Fe)催化劑中產(chǎn)生更多的中等/弱LAS。本文作者后續(xù)還通過測定LAS量與Ce/Fe(進料和實際)比率的對比圖,確定節(jié)點中Ce的取代率可以調節(jié)配體缺失缺陷的形成以及LAS的含量。 例5: ![]() 表面羥基、Ce陽離子和OV是激活O3和/或H2O2的潛在位點。因此,我們采用了各種表征方法來研究暴露面對這些活性位點的影響。首先使用吡啶吸附紅外光譜來研究CeOx表面酸性位點的類型/數(shù)量。吡啶的面內環(huán)變形和振動在1580和1572cm-1處有兩個特征峰,吸附在布氏位點后,這兩個特征峰轉移到了1540cm-1。吡啶的CH振動在1482和1439cm-1處有兩個特征吸收峰,吸附到路易斯位點后,這兩個吸收峰轉移到了1450cm-1處。如圖所示,所有CeOx表面都存在布氏位點和路易斯位點,而路易斯位點的酸性占主導地位。酸性位點的詳細信息見表1。 據(jù)測定,(100)、(110)和(111)CeOx的布氏位點分別為8.0、9.0和12.6μmol/g。不同CeOx面上的路易斯酸含量依次為(111)CeOx(87.3μmolg-1)>(110)CeOx(80.8μmol/g)>(100)CeOx(73.3μmol/g)。一般來說,Br?nsted位點歸因于表面羥基,而表面Lewis位點則是指表面暴露的Ce陽離子。 我們還引入了SBET歸一化酸性位點量,以探索Br?nsted/Lewis位點的可及性。如表1所示,(100)和(111)CeOx的SBET歸一化酸性位點數(shù)量大于(110)CeOx,這表明它們的表面羥基和Ce陽離子暴露更多。此外,據(jù)報道,無缺陷CeO2中路易斯位點的酸性順序為(100)>(110)>(111),而本研究的結果恰恰相反。在本研究中,除了CeOx表面的固有Ce離子外,CeOx(111)面上的7配位Ce和(110)面及(100)面OV上的6配位Ce也暴露了Ce陽離子。因此,(110)和(111)CeOx與(100)CeOx相比具有更多的路易斯酸位點,是因為它們具有更多的OV。 ![]() 例6: ![]() 含鐵催化劑的傅立葉變換紅外吡啶譜見圖。所有樣品都在1447-1448cm-1和1489-1490cm-1處顯示出吸收帶。前者是路易斯酸位點的吸收帶,后者是吸附在布氏和路易斯酸位點上的吡啶的吸收帶。這些條帶的強度隨著鐵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除RH-5Fe外,所有催化劑在1535-1547cm-1處的肩帶都歸因于布氏酸性。1570-1577cm-1和1620-1625cm-1區(qū)域的條帶歸因于路易斯酸位點,而1632-1641cm-1處的條帶歸因于與布氏酸位點相關的吡啶。對于RH-20Fe,在1610cm-1處觀察到一個低強度帶。其他含鐵催化劑幾乎檢測不到該峰值。這歸因于與框架外Fe3+物種相關的路易斯酸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所有的鐵改性二氧化硅催化劑都同時具有布氏酸和路易斯酸位點。 ![]() 不同鐵負載催化劑的NH3TPD圖譜見圖。相應的氨解吸量(以μmol/g為單位)見表1。所有鐵改性催化劑都顯示出以125-200°C為中心的強烈解吸峰,表明存在弱酸位點。然而,當鐵含量5wt.%(182°C)增加到20wt.%(125°C)時,發(fā)現(xiàn)弱酸區(qū)的峰值向低溫移動。此外,所有樣品都顯示存在兩個不同酸度的酸性位點,分別對應于中酸性位點和強酸性位點。如表1所示,氨的總解吸量在添加10wt.%時有所增加,隨著添加量的進一步增加,氨的總解吸量急劇下降。這種趨勢可能與RH-15Fe和RH-20Fe中存在團聚體有關,團聚體可能覆蓋了活性位點,降低了NH3滲入孔隙的可能性,最終導致其脫附曲線降低。 ![]() 例7: ![]() 通過吡啶-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測定了CeOx@SiO2的酸性位點。如圖4所示,1448、1575和1590cm-1處的峰代表路易斯酸位點。1625cm-1處的峰值對應于吡啶在布氏酸位點上的吸附。路易斯酸性(見下表)在SiO2和CeOx@SiO2(S)中都占主導地位。CeOx@SiO2中存在更多的路易斯位點。增加的路易斯酸位點為O3和H2O2活化和轉化為-OH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點。 ![]() ![]() |
|
來自: 江西擬態(tài)王格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