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二帝 如果說神農和炎帝就是同一個人的話,最早記錄神農(炎帝)的文字就是《山海經》了。 可惜得很的是,山海經對于炎帝本人的記錄也是十分的摳門,基本沒有正面描寫過,所以上古神話中對于炎帝的形象是十分模糊的。相對多一些的,卻是涉及到炎帝的后人及子女的。 ![]() 炎帝 比方說咱們以前掰扯過的瑤姬,就是赤帝(一般認為赤帝即炎帝)的小女兒,后來化作了巫山神女。 還有就是更加有名的,精衛填海故事里的精衛,原名叫做女娃(注意不是女媧),也是炎帝的女兒。此外,還有伯陵、大名鼎鼎的祝融、水神共工、共工之子后土、后土之子時間之神噎鳴等等等等。 包括威名最為響亮,名震上古神話史的蚩尤,說起來還是炎帝的下屬二級單位的首領。 ![]() 蚩尤教耕 擁有如此之多威名遐邇的后人、下屬的炎帝,為什么在山海經的記錄只有寥寥幾筆。即使是級別低得很多的四方大神,比如說春神句芒是鳥身人首、秋神蓐收是虎身人首,都在山海經中有一定的描述。祝融作為炎帝的后人,而且是炎帝作為南方大神的輔佐神,書中出鏡的次數都數不勝數,作為一個配角比主角還要出彩許多,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思來想去,如果有點陰謀論的思路,只能推測黃帝和炎帝在阪泉打過一場大戰,畢竟最終的勝利者是黃帝。有句老話說得好,歷史都是勝利者的歷史……后面的事情大家自己腦補一下,不多說了。 ![]() 句芒 ![]() 蓐收 反正不管怎么說,炎帝在山海經中的記錄很少是事實,所以神話故事也幾乎沒有。那些后人的神話故事,除了個別的(比如祝融),絕大部分的結局都不是很喜人。 比如說瑤姬,死后精魂不滅化作瑤草后,成為了巫山神女。不成想,被后世楚國的兩代國君深度調戲了一番,搞得名聲烏煙瘴氣。如果不是唐末道家的高人杜光庭拉了她一把,炎帝這個神格被污損的女兒,怕是一千年也翻不過身來。好在瑤姬自己也爭氣,堅決地和勞苦大眾站在一起,最后被老百姓生生地重新扶上了神壇,成為了名垂千古的女神。 ![]() 瑤姬 再比如說炎帝的另一個女兒女娃,說起來算是意外事故,淹死在了東海里。這件事,不管對于炎帝本人還是女娃來說,都稱得上是一件悲劇事情。眾所周知,女娃死后化作神鳥精衛,每日從西山叼起石頭,要填滿淹死她的東海。這個故事雖然體現了精衛那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精神,可是故事的本身還是透著一些悲壯的蒼涼感,每次細想到日夜奔波無果的精衛,都不禁讓人心中產生了一種同情與傷感。 ![]() 精衛填海浮雕 還比如說水神共工。共工的故事咱們前面講了不少了,他作為炎帝的后人曾經在浮游的蠱惑之下,和黃帝的后人顓頊干了一仗。結局是沒有打過人家(當然這里面亂臣賊子浮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負面作用),一氣之下還把不周山給撞倒。這個沖動的行為導致了嚴重的后果,西天下陷,天下之水東流。好在東海深處有個歸墟,流到東海的天下之水,都從歸墟這個無底洞里流走了,不然的話,一度稱霸上古神話史的東夷眾多部落估計要倒大霉了。這個鍋,不得不說共工氏背得瓷實。 ![]() 共工撞倒不周山 凡此種種吧,總給人一個印象:炎帝本人記錄寥寥,他的后人要么不寫,寫出來的絕大多數不是悲情就是背鍋。 一直到了《周易》里說,
這會兒,神農的名號才剛剛出來。 黃帝 周易里說得很清楚,神農和黃帝是前后腳的關系,神農衰落了,黃帝緊隨其后接班上任。至于這期間是怎么交接過渡的,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是從上古兩次最重要的神戰: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來看,如果神農和炎帝是同一個人的話,很明顯應該是一個武裝斗爭奪取勝利的過程。阪泉之戰的主角就是炎帝和黃帝本尊,而涿鹿之戰的主角是炎帝下屬的二級單位一把手蚩尤和黃帝,所以可以大概推斷一下應該是:炎帝首戰失利,黃帝占據主動;而蚩尤不服氣來了一個二番戰,再次失利,比賽結束,黃帝擊倒對手KO獲勝。 ![]() 周易往后,失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從出土的一批戰國竹簡中復活,里面記錄道:“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這個文字十分的重要,印證了周易里伏羲、神農、黃帝順位而下的說法。 到了戰國末年,
這里雖然把炎帝和神農畫了等號,但是里面提到的神農氏而不是神農,這是有很微妙的區別的。神農氏很可能說的是一個群體,而帝則顯而易見的是一個個體。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司馬遷先生的史記怎么說。司馬遷先生向來寫史嚴謹,基本不胡說八道,而且可怕的是后世很多考古發現都印證了:凡是和司馬遷先生的史記有出入的,史記都是對的。 ![]()
這里面有兩個信息很重要:其一,司馬遷記錄的也是神農,和周易及尚書相吻合;其二、神農氏和黃帝的確是前后腳的關系,也印證了周易和尚書里的記錄。 此外,稍微有些不同的是,這里黃帝不是和神農對抗的一個角色,而是匡扶正義的角色。諸侯互相干仗,把老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神農已經衰敗了估計拿諸侯們也沒啥辦法,黃帝于是挺身而出說:這事兒我來辦!結果就把那些不聽話的諸侯給辦了。 史記里也提到了蚩尤作亂,黃帝把蚩尤擺平。所以,上古史中蚩尤的的確確是作為一個主動起來對抗的角色出現了,并且最終的確是失敗了。
那么就是說,不聽話鬧情緒的諸侯都被打服了,沒鬧事的諸侯一看軒轅這般厲害,看著看著就服了。反正大家都服了,那就您來接替神農氏來做這個天下共主吧,這事兒也是水到渠成理所當然。 很顯然在司馬遷的記錄中,這個神農和黃帝的交接過程,不是一個武裝奪取政權的過程,而是一個順天民意,眾望所歸的光榮過程。 史記中提到了阪泉之戰,而且寫明是黃帝和炎帝之間的戰爭。
那么如果從這個故事背景來說,炎帝應該并非神農氏,而是“鬧事諸侯”中的一份子。或者說是在推崇黃帝為天下共主的時候,投反對票的那一個。那么炎帝和神農如果真的是一個人,那么阪泉之戰的記錄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難道是黃帝被諸侯奉為天子的時候,神農后悔了掉頭打過來要奪回天子的位子嗎?總而言之疑竇重重,所以說炎帝和神農究竟是不是一個人呢,還真的不好說。咱們今天先掰扯到這兒。下期繼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