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經 辨經即辨經絡。針灸治療除辨病和辨證外,還需辨經。辨經論治針灸診療的一大特色。古諺有云:“學醫(y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薄侗怡o心書》又云:“昔人望而知病者,不過熟其經絡故也。”掌握辨經論治對于針灸臨床舉足輕重。 辨經時可根據《靈樞·經脈》中經絡病候的記載來判斷病在何經何絡。當經脈循行所過部位及相關臟腑出現病候時,可由此病候推出哪條經脈變動,并取此經脈上的腧穴進行治療。尤其當病位不明確或不固定時,病候辨經甚為重要。如關于足陽明胃經的病候記載:“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出現以上病候, 可辨為胃經病候,當取此經上的相關腧穴來治療。 另外,對于病位明確、固定者,可通過經脈循行所過來辨其為何經所主,再施術于相關經脈腧穴。《靈樞·衛(wèi)氣》日:“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知候虛實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睂τ诮浢}肢節(jié)病,循按病變部位可辨在何經。通常,“切而循之,按而彈之”后,會出現疼痛、結節(jié)、條索狀物、局部腫塊、 局部凹陷等異常反應。如漏肩風病人,按壓時疼痛以肩前區(qū)為主,可辨為手太陰肺經型;疼痛以肩后區(qū)為主,可辨為手太陽小腸經型;疼痛以肩外側為主,可辨為手少陽三焦經型;疼痛以肩前外部為主,可辨為手陽明大腸經型。對于臟腑病,可結合經脈所絡臟腑以辨經,如手太陰肺經“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故當大腸、胃、肺出現病證時,可考慮選取肺經上的相關腧穴來治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