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在大地上,整個城市仿佛被放進了巨大的蒸籠。走在街頭,熱浪撲面而來,讓人喘不過氣。這樣的天氣里,很多人都感覺身體有些不對勁,尤其是中老年人,總覺得渾身沒勁兒、提不起精神。這背后可能隱藏著一個關鍵因素 —— 缺鉀。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看似不起眼卻對健康影響重大的鉀元素。 咱們先來說說張大叔的事兒。張大叔已經 62 歲了,大半輩子都在戶外工作,身體一直還算硬朗。幾年前,他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好在一直遵醫囑按時服藥,血壓控制得還算穩定。可最近這段時間,他總覺得身體有些奇怪。有時候,正好好地走著路,突然就感覺渾身軟綿綿的,一點力氣都沒有,腦袋也暈暈乎乎的,像被一層迷霧籠罩著。起初,他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又在戶外工作,累著了,就沒太在意。 有一天,張大叔像往常一樣去上班。路上,太陽越來越毒,他感覺自己的雙腿越來越沉重,步子也邁得越來越艱難。走著走著,眼前突然一黑,他直接暈倒在了地上。路過的同事發現后,急忙撥打了急救電話,把他送到了附近的醫院。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醫生給出的診斷讓張大叔十分疑惑 —— 低鉀血癥,而且醫生說這和他的高血壓有關。張大叔滿心不解,自己一直都按時吃藥,怎么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其實,像張大叔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都容易出現缺鉀的狀況。鉀,別看它在人體里只是一種微量元素,作用可大著呢!人體的細胞和各個臟器想要正常運轉,都離不開鉀元素的 “幫忙”。心臟有規律地跳動、順暢的呼吸,還有神經肌肉的活動,這些都和鉀元素密切相關。就好比一臺精密的機器,鉀元素就是其中一個關鍵的小零件,雖然個頭不大,但要是沒了它,機器可就沒法正常工作了。 為什么夏天人體容易缺鉀呢?這背后有好幾個原因。大家都知道,夏天熱得厲害,為了讓體溫保持正常,人體會通過出汗來散熱。想象一下,在戶外走一會兒,汗水就不停地從額頭、后背冒出來,順著臉頰、脖子往下流。這些汗液里可不只有水和鈉,還含有一定量的鉀離子。每出一次汗,就相當于身體里的鉀元素在慢慢流失。 另外,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會加快。就像汽車發動機在高速運轉時需要消耗更多的汽油一樣,身體在加快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對鉀元素的需求也會增加。可如果攝入的鉀元素跟不上需求,缺鉀的情況就很容易出現了。當然,除了這些,像胃腸道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腎小管酸中毒等疾病,也可能會讓身體里的鉀流失得更快,或者影響身體對鉀的吸收,從而引發缺鉀癥狀。 缺鉀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對身體的影響可不小。體內哪怕只丟失 0.3 克鉀,就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癥狀。很多人會感覺疲乏無力,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原本輕松就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卻覺得格外費勁。肚子也會脹脹的,還可能伴有惡心、嘔吐的感覺。要是鉀丟失達到 0.5 克,心臟就會受到影響。心肌會變得無力,心臟的電活動也不穩定,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心律失常。大家都知道,心臟是人體的 “發動機”,心臟一旦出問題,那可不是鬧著玩的,甚至會增加猝死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血清鉀濃度應該保持在 3.5 - 5.5mmol/L 這個范圍。要是這個數值低于 3.5mmol/L,那就可以確診為低鉀血癥了。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鉀元素的流失可能會更加明顯。鉀不僅是維持心臟正常跳動、肌肉收縮的關鍵,更是保持身體活力的重要因素。缺鉀會讓心臟的收縮變得紊亂,無法正常給大腦和各個臟器供血。這時候,人就容易出現暈倒的情況,血壓也可能會上升,嚴重威脅到生命健康。 當身體里缺鉀時,其實是會發出一些 “信號” 的,大家一定要留意。 最常見的就是疲憊感。缺鉀的人會感覺特別疲勞,虛弱無力,就算睡了一整晚,第二天還是覺得身體很乏,怎么休息都緩不過來。思緒也會變得混亂,注意力很難集中,甚至有些人還會出現幻覺,情緒也變得低落,容易患上抑郁癥。 心臟也會出現不適癥狀。體內鉀元素不足時,心跳會變得不規則,一會兒快一會兒慢,還可能會有心悸的感覺,就像心里揣了只小兔子,撲通撲通跳個不停。這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 呼吸也會受到影響。呼吸離不開肌肉的參與,而鉀元素不足會影響膈肌的正常功能。膈肌就像是呼吸的 “小助手”,它出了問題,人就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窒息,危及生命。 在飲食方面,缺鉀的人往往會食欲不振。鉀對神經肌肉系統的正常功能很重要,缺鉀會讓胃腸道肌肉的收縮功能下降,食物在胃里難以正常消化吸收,肚子就會脹脹的,一點食欲都沒有。而且,身體排泄廢棄物的能力也會變弱,便秘的情況也比普通人更常見,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腸道麻痹。 情緒方面也會有變化。缺鉀會影響神經之間血清素的傳遞,導致情緒出現問題。研究發現,有 20% 的精神障礙患者都存在缺鉀的情況。有些人會變得煩躁不安,一點小事就容易發脾氣;有些人則會情緒低落,整天無精打采。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缺鉀更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這主要和幾個因素有關。有些高血壓患者需要服用利尿劑類藥物來控制血壓,這類藥物在增加尿液排泄的同時,也會讓鉀元素跟著排出體外,導致體內鉀元素減少。還有很多高血壓患者同時伴有腎臟疾病,像腎上腺皮質功能衰退的患者,腎臟對鉀元素的調節功能出現問題,鉀元素排出會增加,很容易誘發低鉀血癥。另外,部分患者有挑食的習慣,飲食結構不合理,無法從食物中獲取充足的鉀元素,這也會讓身體面臨缺鉀的風險。 既然鉀元素這么重要,尤其是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那該怎么補充鉀元素呢?補鉀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飲食。專家建議,普通人每天最好攝入 2000 毫克鉀元素,如果想要預防疾病,攝入量最好增加到 3600 毫克 / 天。但實際上,我國居民每天的鉀攝入量平均只有 1421 毫克,遠遠低于推薦量。所以,大家在飲食上要多下功夫,多吃一些富含鉀元素的食物。 這里給大家推薦 4 種高鉀食材。 豆類食物的鉀元素含量在所有食物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100 克豆類的鉀元素含量在 800 - 1500 毫克不等。像紅豆、綠豆、黑豆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在煮飯的時候,可以抓一把紅豆或者綠豆放進去,煮出來的飯不僅有獨特的香氣,還能補充鉀元素,同時還能補充 B 族維生素、鈣鎂等礦物質,一舉多得。用黑豆打豆漿,營養豐富又美味,早上來一杯,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全谷物也是不錯的補鉀選擇。青稞、燕麥、蕎麥等全谷物,鉀元素含量都在 300 毫克 / 100 克以上。早上可以煮一碗燕麥粥,燕麥在鍋里翻滾,散發出陣陣麥香。吃的時候,再加上一些新鮮的水果,既美味又營養。或者用蕎麥粉做一些蕎麥面條,口感爽滑,還能為身體補充鉀元素。 薯類食物也不能忽視。土豆、芋頭、山藥等,它們的鉀元素含量在 200 - 300 毫克 / 100 克不等。可以把土豆做成醋溜土豆絲,酸辣可口,十分下飯;芋頭蒸熟后,口感綿軟,直接吃或者做成甜品都很不錯;山藥可以煲湯,營養豐富。平時做飯的時候,可以適當用這些薯類代替精細米面,不僅能增加食物的多樣性,還能更好地補充鉀元素。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 |
|
來自: 新用戶41015886 >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