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七言律詩,我們不得不提杜甫,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每一首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感與人文關懷。 然而,王安石卻對李商隱的《安定城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不禁讓我對這首詩產生了濃厚的好奇。 究竟是怎樣的魅力,能讓它超越杜甫的經典之作,成為后世傳頌的佳話呢? ![]() 要解讀《安定城樓》,我們首先得了解李商隱這位晚唐時期的偉大詩人。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詩壇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他自幼聰穎過人,才華橫溢,卻因卷入中晚唐時期的“牛李黨爭”而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 《安定城樓》這首詩,創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當時,李商隱已經考中進士,并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下當了一名幕僚,同時還娶了王茂元的女兒。 然而,由于王茂元被看作是李黨人物,而李商隱曾經得到牛黨重要人物令狐楚父子的幫助,因此他在隨后的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中受到了朋黨勢力的排斥,不幸落選。 失意之余,李商隱回到了涇源,登上了當地的名勝——安定城樓,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感,于是寫下了這首七律遣懷。 ![]()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唐·李商隱《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一開篇,詩人便以宏大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壯闊的畫面。 高大綿延的城墻上矗立著百尺高的城樓,綠楊枝外是水中的沙洲。這不僅僅是對眼前景象的客觀描述,更寓意著詩人高瞻遠矚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 通過“高城百尺樓”與“綠楊枝外”的汀洲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高遠而遼闊的意境,為全詩的抒懷斥事奠定了景情基礎。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這兩句詩巧妙地運用了賈誼和王粲的典故。 賈誼年少有為,曾上書言事,但未被漢文帝采納,反遭貶謫,故言“虛垂淚”。 王粲則是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依附劉表,未得重用,春日登樓,有感而發,作《登樓賦》抒發思鄉和懷才不遇之情。 李商隱以此二人自比,委婉深蘊地抒發了自己落選失意的悲情。 他通過對比自身境遇與二人早年的經歷,道出了自身的郁悒之情與寄人籬下的無奈,卻又流露出不甘平庸、渴望實現抱負的決心。 ![]()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這兩句詩是李商隱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也是全詩情感的高潮所在。 他始終向往著將來成就一番扭轉乾坤的事業后,帶著滿頭白發,乘一只小船歸隱江湖。 這里化用了春秋時期范蠡功成身退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既有淡泊名利之心,又有建功立業之志的矛盾而又統一的思想。 這種既灑脫又遒勁的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內涵。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這兩句詩以莊子寓言中的意象作結,既是對前文的呼應,也是對全詩意境的升華。 莊子在《秋水》篇中講述了一個寓言: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惠子恐莊子爭奪相位,搜捕莊子三日三夜。 莊子對惠子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李商隱借此寓言諷刺了那些猜忌賢才、眼光短淺的人,表明了自己對功名利祿的不屑一顧和對高潔品格的堅守。 ![]() 《安定城樓》抒發了詩人對仕途挫折的無奈與感慨,同時表達了對晚年歸隱與建功立業的雙重向往。 詩人通過登高望遠的景象和典故的巧妙運用,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形成了深沉而復雜的意境。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讀完《安定城樓》,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千年前的李商隱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 他的才情、抱負與無奈,都在這首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而那句“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更是道出了無數人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我們或許已經習慣了追逐名利,但偶爾停下腳步,回望過去,思考未來,也許我們會發現,那些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其實是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