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自入關之后,于各地分設旗營,派駐都統、將軍、幫辦大臣統馭以羈縻漢蒙回藏各族。辛亥年,這些旗營,無一例外的受到當地各族的沖擊。現將都統、將軍情況概錄如下(副都統及其所轄如乍浦,京口,太原等地,級別不夠就不列舉了)。 伊犁將軍先為廣福,后為志銳。 廣福,蒙軍正藍旗,軍旅出身。任伊犁將軍兩年,雖為蒙人但與當地回漢黨人亦常互通款曲。辛亥年正月與杭州將軍志銳互換。不料志銳已到伊犁,而其卻不能調任杭州。二人生隙。伊犁軍變,滿軍勢孤不能支,志銳赴其蒙軍兵營求援。革命黨亦派說客入其幕曉以厲害。遂入回漢聯軍,獻志銳。民國后,以功先后任伊犁都督、鎮邊使。1914年病逝。 志銳,字公穎,他塔拉氏,滿洲正紅旗。光緒六年進士,又以其妹(珍妃)故,入帝黨。戊戌后,不得志,外放邊地。宣統繼,復獲重用,遷杭州將軍。后調伊犁將軍,加尚書銜。伊犁軍變,揮滿軍以抗,勢不支,求救于蒙古軍,不料蒙軍亦變,被俘,槍決。清廷贈志銳太子少保,謚文貞。此人善詩文,曾作邊塞詩曰:“以身許國,不作生入玉門想”。不料,一語成畿。 綏遠將軍堃岫 堃岫,滿洲正白旗。辛亥,歸綏新軍、巡防營變。因堃岫事先已有準備,民軍遂開出城外以利再戰。堃岫亦向朝廷請求援兵,但清廷已無兵可派,袁世凱坐視不救。與此同時,晉軍業已入綏助民軍作戰。堃岫開最后之會,道:“大清帝國已到存亡之際,歸綏二城能否守住,全靠土默特旗維持,我萬不得已時,只有回北京去了”。會后,土軍出前門抗敵,堃岫出后門跑路。民國后居然以遺老自命,也是偶像級的人物。 烏里雅蘇臺將軍奎芳,參贊大臣先榮恩,后為桂芳 奎芳滿洲正黃旗。參贊大臣,榮恩。滿洲鑲藍旗。桂芳字值臣。漢軍鑲藍旗,原姓畢。辛亥,烏里雅蘇臺札薩克圖汗發起暴動,飭令烏里雅蘇臺將軍奎芳,參贊大臣榮恩等限于七日內將倉庫、銀、緞、軍裝等項,一律交蒙參贊接受,自備資斧回籍”。奎芳等雖拒不答應,但也未采取任何防御措施。而是驚駭異常,坐困愁城。最后在沙俄領事出面和借口保護下,由一隊哥薩克騎兵保護押解出境。 熱河都統先為誠勛,后為浦颋,其后再由錫良署 誠勛,字果泉,滿洲鑲紅旗。浦颋,字仲路,舉人出身,滿洲鑲紅旗、宗室,此二人先后去任。督熱河者實為錫良。 錫良,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鑲藍旗人。同治十三年進士,以知縣起累遷至布政使,以庚子護駕功升湖北巡撫,后歷任河道、閩浙、云貴、東三省總督,欽差大臣。武昌事起,廷議本以錫良赴山、陜督師,并請獨領一軍衛京畿。袁氏忌之,從中作梗,遂任熱河都統。宗社黨本擬遷都熱河,倚為干誠,事敗。民國后謀復辟,但臥病六年,堅拒醫藥,圓滿。年66,謚文誠。 嚓哈爾都統溥良,黃懋澄先后署。馮國彰,何宗蓮再署。 溥良,字玉岑宗室。滿洲正藍旗,進士出身。黃懋澄字贊清,福建平和縣人,時任直隸宣化鎮總兵。二人督察時間不長。民國后,一為宗社黨、遺老,一為多倫鎮守使。 馮國璋,字華甫,河北河間人,淮軍出身。北洋三杰之一。辛亥間,指揮北軍猛攻武漢,火燒漢口,既下漢陽,封男爵。欲攻武昌,因袁項城欲反正,于3小時內連發7通電報召回。后任清廷禁衛軍統領嚓哈爾都統,反對南北議和。事不濟。民國后,為直系領袖,曾任北洋政府總統等職。后直皖爭霸失敗,下野。但仍領北洋15、16兩軍(原滿清禁軍,陸軍第一鎮混編)。1918卒于北平。年60。 ![]() 何宗蓮字春江,號澄溪,平陰人。北洋武備學堂出身,歷任北洋各軍職。參與過日清戰爭。民國后任察哈爾都統兼第一師師長,后因兵變被免職(看過人藝話劇《天下第一樓》的知道,里面有個吃了鴨子不給錢的督軍大公子(葛憂演的)原型就是他的大兒子)。后東山再起,授陸軍上將。洪憲帝制,組織籌安會時其退出官場。后在濟南辦廠。山東旱災,邀同仁創立山東服災公會,被推舉為會長,后又創辦紅十字會濟南分會,災民救濟會等。1928年“五卅慘案”后曾任濟南治安維持會會長。39年卒。年68歲。 科布多參贊大臣浦潤辦事大臣忠瑞 浦潤,字雨樓,宗室。滿洲鑲藍旗,忠瑞字藹山。滿洲鑲黃旗。辛亥,外蒙變。庫倫獨立。豎年,庫倫蒙軍5千余人,由海山、馬格薩爾扎夫和丹必占燦帶領下進攻科布多。滿洲守軍僅300余人。民國駐疆漢軍都督府曾建議東援,但科布多守將浦潤等仍奉前清偽號,遂不救。苦戰數月,力不支,城破。浦潤等七百余人被蒙古押解出境。 西寧辦事大臣慶恕,寧夏將軍臺布 慶恕,字云閣,薩克達氏滿洲正黃旗。臺布字介臣。宗室,滿洲正紅旗。辛亥,寧青二省回漢蒙藏相繼發難。二人互通聲氣,聯絡陜甘總督長庚、陜西巡撫升允大力彈壓。無奈大勢已去,民國后,二人相繼去職,青寧二省漸次落入藏番、馬回之手。 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富勒渾 富勒渾,滿洲正白旗。辛亥間署理塔爾巴哈臺。會伊犁變。將軍志銳死之。清廷命其兼署伊犁將軍,但此時清廷已是昨日黃花。未就任。民國后裁撤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府,設塔城道,去職。 庫倫參贊大臣三多 三多,滿洲鑲紅旗。辛亥蒙古變。蒙軍包圍庫倫參贊大臣衙門,限三多三日內出境。三多衛隊由俄兵搜械解散,行轅由俄兵會同蒙軍看管。四日后,由哥薩克騎兵將三多等押解出境,逃至恰克圖。恰客圖署任章京見三多至,再三挽留。三多如驚弓之鳥,乘俄國火車逃至奉天,又奔天津。做了寓公。 駐藏辦事大臣聯豫 聯豫,滿洲正黃旗監生出身。保路運動起,川亂。武昌繼起,駐藏川軍亦變。聯豫先被川軍所囚,復被藏軍所困,焦頭濫額。民元后,經多方斡旋,由印度借道返京。 成都將軍玉昆 玉昆,滿洲鑲紅旗。從涼州副都統調署成都將軍。天下大亂蜀先亂,保路運動起,玉昆極力主張彈壓,趙爾豐遂下令,川事遂不可收拾。鄂變,川中亂甚,玉昆雖想抗擊,無奈川督趙爾豐被斬,援軍端方也在姿州被殺。川人謀攻旗營,成都旗兵僅有3營,不堪戰。遂降。 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王人文先后兼任。詳見督撫篇。 西安將軍文瑞 文瑞,鈕祜祿氏,滿洲鑲紅旗人。世襲男爵,充頭等侍衛。世襲武官出身。長安新軍變,攻滿城,血戰一日夜,彈藥竭,東門破,巷戰。知不支,愾然曰:“吾為統兵大員,有職守不能戡亂,重負君恩,惟有死耳。”從容整衣冠赴井死。 荊州將軍連魁 連魁,荊州副都統。適荊州將軍鳳山調任廣州。升荊州將軍。宜昌新軍變,兵分四路逼荊州,斷糧道,苦戰數十日,援絕餉匱,漸不支,外國教士斡旋,遂降。 福州將軍樸壽 樸壽,字仁山,滿洲鑲黃旗。舉人出身,歷任吏部主事,正黃旗漢軍都統等職。辛亥,升福州將軍。閩軍變,組殺漢團作最后之搏,事敗,被擒。支解之,棄尸山下。 杭州將軍德濟 德濟,滿洲鑲黃旗。辛亥,杭城變。蔣中正率敢死隊攻巡撫衙門,繼攻旗營。德濟猶宿拱辰橋日租界娼寮,聞變,遂降。 廣州將軍孚琦(張鳴歧暫代)鳳山春祿 孚琦,字樸孫,西林覺羅氏,滿洲正藍旗,以工部筆帖式充軍機章京,累官郎中。三遷至內閣學士。授刑部右侍郎。出為廣州副都統將軍。辛亥初,赴城東燕塘勘旗地,兼閱試演軍用飛機。革黨溫生才,事暗殺,會日將暮,伏道左,俟其至,轟擊之,遂殞命。謚恪愍,以兩廣總督張鳴歧暫代。不久,調命鳳山任之。 鳳山,字禹門,劉氏、漢軍鑲白旗。以舉人出身,擢副都統,訓練近畿陸軍,著聲績(滿洲軍界三杰之一)。歷任西安、荊州將軍,后調廣州將軍,未行而武昌事起,香港為粵民黨藪,謀攻省城,眾阻其勿往,曰:“吾大臣也,不可不奉詔。”遂毅然去。將至時,總督及布,按以下官皆不敢出迎,或勸宜微服先入城,毋蹈孚將軍覆轍,鳳山不可。日午,輿衛導行,抵南城外,黨人匿市廛檐際擲炸彈,屋瓦摧壓,從者死十馀人,街石寸寸裂。暮得鳳山尸,焦爛無完膚。贈太子少保,謚勤節,予騎都尉世職。 春祿,蒙古正黃旗。前任將軍皆以暗殺死,肝膽裂。會省城民黨蜂起,驚懼,挾軍款2萬遁走,民元后,至濟南,行醫為生。這才叫蒙古大夫,不為良將,但為良醫。 江寧將軍鐵良 鐵良,字寶臣,滿洲鑲白旗,監生。日本士官第一期,出身道員,歷任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不久便奉密旨,在自京至江蘇各省中,清查庫藏及武備。后上了一個萬言折,以知兵聞。辛亥任江寧將軍,與張勛同守石頭城。城破,遁走。謀復國,民元后,參與張勛復辟,滿洲國籌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