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惡性腫瘤泰斗大師(劉嘉湘教授、樸炳奎教授、羅樾之教授、周岱瀚教授)之一樸炳奎教授治療肺癌的核心經驗與方法總結 摘要 本文系統總結了首都國醫名師樸炳奎教授治療肺癌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樸教授基于"正氣內虛,毒傷肺絡,痰瘀互結"的核心病機,提出"扶正培本貫穿始終,權衡攻補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創立"四結合三為主"的綜合治療模式。通過益氣養陰、健脾益腎、化痰解毒等治法,結合創新中藥制劑(如益肺清化膏),顯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存期。臨床案例顯示,中醫藥綜合治療可實現晚期肺癌患者帶瘤生存近8年的療效,為肺癌的中醫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肺癌;中醫病機;扶正培本;樸炳奎;臨床經驗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academic though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Pu Bingkui, a renown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xpert, in treating lung cancer. Based on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deficiency of vital qi, toxin-induced lung collateral damage, and痰瘀互結 (phlegm-blood stasis)", Professor Pu proposes a treatment principle of "strengthening the body's resistance and nurturing the root throughout the course, balancing attack and tonification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conditions". He has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odel integrating four combinations and three priorities. Through therapeutic methods such as nourishing qi and yin,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kidney, resolving phlegm, and detoxifying, combined with innovative TCM preparations (e.g., Yifei Qinghua Granules), h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cases demonstrate that comprehensive TCM treatment can achieve a nearly 8-year survival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patient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TCM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Keywords: lung cancer; TCM pathogenesis; strengthening the body's resistance and nurturing the root; Pu Bingkui; clinical experience 一、引言 肺癌作為全球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治療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中醫作為中華文明瑰寶,在肺癌綜合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樸炳奎教授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首席研究員、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腫瘤臨床與科研60載,提出"扶正培本"為核心的學術思想,為肺癌的中醫治療開辟了新路徑。本文旨在系統梳理其治療肺癌的學術理念、核心方法、創新成果及典型醫案,為中醫腫瘤學者提供參考。 二、學術思想與病機認識 樸炳奎教授認為肺癌的中醫病機核心為"正氣內虛,毒傷肺絡,痰瘀互結",具體闡釋如下: 正氣虛損為發病之本 肺癌發病以正氣不足為核心,早期多表現為氣陰兩虛,晚期可發展為陰虛內熱或陰陽兩虛。正氣虧虛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抗癌能力下降,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內在基礎。 毒瘀痰結為病理之標 外受毒邪(如吸煙、空氣污染)與內生痰瘀是肺癌的關鍵病理因素。毒邪直損肺絡,痰瘀阻滯氣血,形成"毒損肺絡-痰瘀互結-正氣更虛"的惡性循環,推動病情進展。 五臟相關,脾腎為要 肺癌病位在肺,但與脾、腎功能密切相關。脾虛則痰濕內生,腎虛則氣化失司,治療需兼顧多臟器調理,尤重脾腎功能的恢復。
三、治療原則與方法 樸炳奎教授提出"四結合三為主"的綜合治療模式: 四結合原則 中西醫結合:整合現代醫學診斷技術與中醫辨證治療優勢。 局部與整體結合:局部治療(如手術、放療)與全身調理并重。 扶正與祛邪結合:補益正氣與攻伐癌毒同步進行。 治療與康復結合:急性期治療與長期康復調理貫穿始終。
三為主策略 以扶正培本為主:通過益氣、養陰、健脾、益腎等法增強患者體質,改善免疫狀態。 以辨證論治為主: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病情階段制定個體化方案。 以綜合治療為主:聯合中藥、針灸、食療等多種手段提高療效。
四、典型方劑與用藥特色 樸炳奎教授常用方劑體現以下治法: 益氣養陰基礎方 化痰解毒常用組合 藥物組成:浙貝母、海蛤殼、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 功效:化痰散結,清熱解毒,直接針對腫瘤病灶。
晚期補腎固本
五、創新制劑與科研成果 樸炳奎教授帶領團隊研發多款中藥制劑,臨床證實其療效: 益肺清化膏(顆粒) 肺瘤平膏
六、臨床案例與療效驗證 案例1:晚期肺癌帶瘤生存8年 患者資料:李某,男,64歲,左肺腺癌(T1N0M0),拒絕手術及放化療。 初診癥狀:咳嗽、痰血、氣陰兩虛。 治療方法:益氣養陰、祛痰化瘀,配合益肺清化膏、西黃解毒膠囊。 療效:癥狀緩解,帶瘤生存近8年,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案例2:肺癌術后防復發 患者資料:趙某,男,58歲,左肺下葉腺癌術后,未行放化療。 背景:CEA升高提示復發風險。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參一膠囊、西黃解毒膠囊。 療效:16個月后病情穩定,CEA下降,腫瘤標記物控制良好。
七、學術傳承與創新 樸炳奎教授通過以下著作系統總結其學術思想: 《樸炳奎腫瘤扶正培本學術思想傳承》 深入剖析中醫古籍,闡述扶正培本的理論與實踐。 《樸炳奎百案問對錄》 以"師徒問對"形式,解析100個腫瘤醫案,展示臨床思維過程。
八、討論 樸炳奎教授治療肺癌的核心在于"扶正培本貫穿始終,攻補兼施因人制宜"。其學術思想突破了單純攻伐腫瘤的局限,強調通過恢復機體陰陽平衡、增強自身抗癌能力實現治療目標。創新中藥制劑的研發為肺癌患者提供了多途徑治療選擇,臨床案例驗證了中醫藥在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獨特優勢。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其作用機制,推動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國際化應用。 九、結論 樸炳奎教授基于"正氣內虛,毒傷肺絡,痰瘀互結"的病機認識,提出"扶正培本貫穿始終,權衡攻補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創立"四結合三為主"的綜合治療模式,顯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存期。其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不僅豐富了中醫腫瘤學的內涵,更為肺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綜合治療手段,值得臨床推廣與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