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朋友看完紀德的《窄門》,于是我們討論了起來。
我的思緒也不由自主再度回到了最近一次閱讀這本書的感受。
我們各自分享自己的觀點,我說只要是討論窄門,我睡著了也會醒來說上幾句的程度。(笑)昨天就是如此,我因為頭疼提前睡了,醒來看到朋友發來的消息。
一番相對激烈的交換各自觀點的聊天后,朋友說我感性,她相對偏現實。然后我們的話題又往下走了。
后來晚間,我寫了一點文章,同時又因為睡不著,腦海里再度出現窄門的劇情,于是書寫下來一些思緒,如下:
在彼此之間最靠近幸福的時候,中斷世俗美滿,非幸福不可的可能性。
在《窄門》里,雖然是以男主杰羅姆的敘事視覺展開,但是在杰羅姆與阿莉莎的感情關系里,他們之間是阿莉莎主導著這段感情,而杰羅姆是追隨者。
這段感情讓讀者看得十分揪心,有人看完不理解他們如此擰巴,也有說男主不夠愛,或者女主過于矯情。
在我看來,這段故事之所以不落俗套,是因為他們一前一后進入了窄門。
愛情,其實本質上是自我投射,你愛上一個人,就是愛上了自己。
阿莉莎因為愛自己,所以千般萬般克制心中對杰羅姆的感情,不讓其外露,她根本不想要進入世俗婚姻關系里,不想要重蹈覆轍經歷父母那種婚姻,更不想要落入俗套的婚姻模式當中去。
杰羅姆呢?他本來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滿心渴望和阿莉莎結婚終成眷屬,但是這只是他一個人一廂情愿的想法罷了。
如果故事到這里,兩個人一拍兩散也就這么一回事。
但是,他們書信往來,藕斷絲連,他們沒有辦法不愛彼此。甚至因為距離愛得更加深刻了。 “我常常覺得,愛情是我擁有過最美妙的東西,我的所有美德都依附于它。它讓我騰空超越自己,但若沒有你,我會再次跌至平庸之地,回到極尋常的秉性中去。因為抱著與你重逢的期待,在我眼里最險峻的小道也總是最好的。” 再加上,后來阿莉莎離開人世,一切塵埃落定,如果說——杰羅姆不夠愛她,這段書寫也是落入俗套的。
怪就怪在人類的情感,不僅僅是親密關系組成,有時候悔恨、遺憾、痛苦都構成了愛本身。
因為感受到阿莉莎的愛,杰羅姆也終于明白了阿莉莎所追隨的窄門。
這一次,窄門隔著生與死。但是這天上人間,哪里能隔斷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呢?
從青春年少時,我就知道,愛的背面不是恨,而是遺忘。
但是在看到《窄門》這本書之前,我沒有運用過逆向思維。其實,很好理解不是嗎?不想遺忘就是愛本身。
如果你在自己深愛的人離開后很多年里依然不想將她遺忘,其實不管承認或者不承認。你就是在愛。
這個少數人才能進入的窄門,其實就是在詮釋愛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我自己個人覺得,紀德是豐富了文學母題。 恰如電影《情書》那樣,用以演繹日常生活里一種很難形容的情緒來,我認為文學本質上就是這么一回事。我一直都認為自己也是個偏現實的人,但是我始終保留著一個位置,留給不理性。 追根究底,這也是我一直創作的原因。我想要書寫的不是大多數人寫的東西,而是表達內心深處真正想要表達的,至于,那是什么,我自己也并不十分清楚。直到寫出來,也許方能罷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