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儒風君 常聽人說:生命需要滋養,能量需要流動。 整天待在家里,人就像見不著陽光的植物,漸漸失去生命力。 走出去,才是改命的最好方式。 出門,是對身體的滋養 古語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的身體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需要定期維護和保養。 久居室內,人會因此變得呆滯和懶散。 經常出門運動,才是最好的養生。 1995年,44歲的王石被診斷出腰椎有血管瘤。 醫生稱可能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否則有癱瘓風險。 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決定挑戰自我,將攀登珠峰作為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愿望,他先后來到湖南張家界、北京懷柔登山基地接受體能訓練和攀冰訓練。 最終在52歲那年第一次登上珠峰,成為當時國內年齡最大的登頂者。 隨著登山經歷的刷新,王石的身體狀況也逐漸得到了改善。 原本被疾病困擾的他,不僅身體素質大幅提高,精神狀態也煥然一新。 一副健康的身體,是我們好好生活的底氣。 當你開始走出家門開始運動,健康也會一路相隨。 出門,是對情緒的改善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需要自我調節。 出門,就是改善情緒的最佳方式。 蘇敏56歲之前,每天上班、下班,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 她忙于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養大了女兒、帶大了孫輩。 曾因婚姻的冷暴力陷入抑郁情緒,卻沒有走出家門的勇氣。 2020年,她獨自駕車出發,開啟為期三年的長途旅行。 在云南的蒼山洱海,她第一次感受到“風是自由的,空氣是清甜的”。 在西北大漠,黃沙漫卷讓她哭著喊出積壓多年的委屈。 在海南的椰林沙灘,她學會了與自己對話,不再依賴他人的認可。 旅行的過程中,她通過抖音分享見聞,收獲699萬點贊。 她坦言:“以前連情緒都控制不了,現在能平靜面對波動。 旅行讓我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span> 這段旅程不僅治愈了她的情緒,更改變了她的人生。 當情緒進入死胡同時,不妨打開家門,出去走走。 沿途收獲的好心情,很多不快也隨之消散。 出門,是對眼界的提升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閉門讀書,只能學到書本上有限的知識。 走出家門見過世面,眼界與格局才會越發寬闊。 1920年,林長民出訪歐洲考察民情,特意帶上了16歲的女兒林徽因。 出發前夕,他寫信告訴女兒:我此次遠游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帶著父親的期許,林徽因踏上了為期一年半的歐洲之旅。 父女二人同行,先后游歷了法國、英國、瑞士、德國、意大利等國。 在倫敦,林徽因租住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附近。 她被哥特式尖塔的精巧結構,巴洛克建筑的華麗裝飾深深吸引,由此立下了學習建筑的志向。 婚后,林徽因與梁思成一同考察全國190余個縣市,測繪2738處古建筑。 8年時間里,他們走過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終于編撰出巨著《中國建筑史》。 一個人如果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為眼前的生活就是全世界。 見識過更廣闊的天地,才能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