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韻哲言 1 《靜坐》是明代朱有燉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號誠齋,被譽為 “明代戲曲之祖”。 這首詩是其晚年作品,反映了他在經歷政治風波后的超然心態。詩中表達了對世俗紛爭的厭倦,倡導超然物外、靜觀自得的生活態度。 是非榮辱皆為浮云,應在閑適生活中提前謀劃、積極行動,同時從自然景象中感受心境變化,追求超脫世俗功利的人際交往真趣。 ![]() 《靜坐》 明·朱有燉 靜坐閑觀理自明, 是非榮辱豈須爭。 一身常在閑中過, 萬事肯于先處行。 嫩竹半欹聽夜雨, 晚云收盡看秋晴。 兩般清意誰能識, 世事交游物外情。 ![]() 【1】 靜坐閑觀理自明,是非榮辱豈須爭。 釋義:安靜地坐下,悠閑地觀察世間萬物,自然能明白諸多道理;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對錯、榮耀恥辱,又何必去爭執計較呢?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總是匆匆忙忙,為了各種瑣事爭論不休,卻忘了給心靈留出一片寧靜之地。 當我們靜下心來,以旁觀者的視角審視生活,會發現許多紛爭不過是過眼云煙。是非對錯常因立場不同而改變,過度執著于爭論,不僅消耗精力,還會蒙蔽內心。 學會放下爭執,以平和的心態接納生活的復雜,反而能更清晰地看清事物本質,收獲內心的平靜與豁達。 不爭,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看透世事的智慧,是對自我精神世界的守護。 【2】 一身常在閑中過,萬事肯于先處行。 釋義:愿自己的一生,大多在閑適自在中度過;對待世間的各種事情,愿意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 世人常陷入忙碌的怪圈,以為不斷奔波才是充實人生,卻忽略了閑適的價值。 閑適并非虛度光陰,而是給心靈喘息的機會,在慢節奏中沉淀自我。 同時,“未雨綢繆” 永遠是應對生活的良方。提前規劃,能讓我們在面對突發狀況時從容不迫,避免陷入慌亂。 生活就像一場旅行,既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停下腳步欣賞風景,又要為下一段旅程做好準備。 平衡好 “閑” 與 “行”,才能讓人生既充滿詩意,又穩步前行,不被生活的風浪輕易擊倒 ![]() 【3】 嫩竹半欹聽夜雨,晚云收盡看秋晴。 釋義:半傾斜的嫩綠竹子旁,靜靜聆聽夜雨淅瀝;傍晚時分,待云彩消散,盡情欣賞秋日的晴空。 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細微之處,一場夜雨、一片晴空,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常常忙于追逐遠方的目標,卻對身邊的美景視而不見。 要學會放慢腳步,用心感受生活中的點滴詩意。無論是風雨還是晴天,都有其獨特韻味,正如人生既有低谷也有高峰。以欣賞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每一面,便能在平凡中發現美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當我們學會與自然對話,傾聽自然的聲音,內心也會變得更加柔軟、豐盈,擁有抵御生活風雨的力量。 【4】 兩般清意誰能識,世事交游物外情。 釋義:這兩種清幽的意境,又有誰能真正懂得呢?在與人交往、處理世事時,要保持超脫世俗的情懷。 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人們很容易被功利、世俗的觀念所裹挾,忘記了交往的本質是心靈的契合。 當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對待他人和世事,不被虛榮、利益左右,才能收獲真摯的情感,體會到交往的美好。 這種超脫不是冷漠避世,而是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堅守內心的一方凈土,以清澈的目光看待萬物,讓心靈在世俗中保持一份難得的純凈與自在,從而獲得真正的精神滿足。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管理 社會 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