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實在太出名了,以至于在大江南北,只要提到烤鴨,加上北京做前綴是理所當然的事,臺灣也不例外。 臺北最吸引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的就是城市和鄉村的近距離。圍繞臺北有很多優質的農場,也是清一色的親子樂園,因為在這里可以近距離接觸各種家禽家畜,是小朋友家庭周末的日常。 今天,剛吃完烤鴨,就來說一說鴨寮吧。 硬件設施有鴨子休息和下蛋的棚屋,也有嬉戲的池塘,有些大戶一點的還有停車場,游客休憩區,購物區,兒童游戲區,互動區,教學區,DIY手作區……玩的東西多到,有時會忘記主要是來看啥的 人類的發展歷史中,馴養動物是重要的里程碑,代表著人類不用再每日狩獵,四處奔波。雞鴨鵝是最早被馴養的動物。雞是最早被馴養的鳥類,在大約公元前6000年的印度及東南亞地區。鵝是在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被馴化。鴨子最早發現家養是在公元前4000年-3000年之間,?類的祖先在這個時間,就馴服這些會四處飛翔、藏匿在沼澤和叢林里的鴨子了。但地點略有爭議,可能是在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區域或是中國。埃及尼羅河的三角洲地區,歷史悠久,出土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包括一幅埃及人在籠子里飼養水鳥的刻畫,水鳥就是鴨和鵝的祖先。在精心的喂食下鴨鵝長速很快,肝也很肥美,所以除了吃肉吃蛋,也發明了吃肝的方法——這是鵝肝醬鴨肝醬最早的起源。隨著古埃及人與古希臘和羅馬人的接觸,這種飼養水鳥的方法也帶去了歐洲。另?個家鴨的起源,是公元前4000-2000年間的中國,湖北天門?家河遺址的陶鴨、青海?家窯?化的鴨形尊、福建武平巖?門丘?的陶鴨,都顯?當時的國?已跟鴨有密切的接觸了。在商朝古墓中發現銅鴨、?鴨和?鴨;秦漢朝的古籍中也記載了鴨、雞、鵝已經成為當時重要的家禽;魏晉南北朝的古墓,也常發現青瓷鴨圈,那是當時的鴨舍;明朝更詳細記載了北京鴨的選育,那時的?們已經從綠頭鴨培育出北京鴨這個品種了。北京鴨是家鴨的一種,產自中國華北,源頭來自綠頭鴨。綠頭鴨就是野鴨,是分布廣泛的鴨種,雄性綠頭鴨頭部為亮綠色,頸部有一圈白環,雌性綠頭鴨為褐色斑駁羽毛。因北京鴨優良的?長特性,1957年英國?將其引進英國,進?步培育成?長更快,?質細致肥嫩的櫻桃鴨,并推廣到全世界。于是,北京鴨成為國際最主要的?鴨品種。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北京烤鴨站在北京鴨的肩膀上,名氣響徹世界。也有一部分家鴨來自番鴨。 番鴨和綠頭鴨是兩種不同的鴨子,它們在外形、生活習性和原產地等都有區別。 番鴨又稱香鴨,起源?中南美洲,馴養歷史有點撲朔迷離,有學者在秘魯境內發現番鴨已被馴養作為宗教祭祀?。
番鴨體型較大,全身羽毛多為黑色或白色,雄性番鴨頭部有紅色肉瘤。番鴨在臺灣有以下常見的品種: 1. 正番鴨 正番鴨俗稱紅面鴨,臉是紅色的,毛色有黑色、白色,還有藍色的。紅面鴨油脂少,皮薄肉厚,公鴨體型很大,臺灣冬天常吃的姜母鴨都是用正番鴨做的。 三品種土番鴨是北京鴨的公鴨和白色菜鴨的后裔,又對羽毛做了改良,所以身體潔白,擁有北京鴨的生長迅速,又有番鴨的肉質鮮美、脂肪少等優點,是現今臺灣肉鴨市場的主流。臺灣一年約有2500萬只土番鴨,占肉鴨總數的80%-85%,其中有90%都是三品種土番鴨。因三品種土番鴨到了夏天,常面臨體重不足,無法上市的問題。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便讓白色公番鴨和北京鴨的母鴨雜交,因沒有特別經過毛色篩選,所以會出現黑色或褐色的羽毛,就是二品種土番鴨。至于為什么先有三號再有二號?我也不知道 以上三個品種的番鴨都是用來吃肉的。鴨寮的鴨子主要用途就是吃肉和吃蛋——沒辦法,這就是人類的社會。吃肉的鴨子,不論是北京鴨還是土番鴨,飼養60-70天就可以吃了,即十周齡即可宰殺。吃蛋的鴨子在臺灣主要是褐色菜鴨,往下分還有高產蛋的品系。一般養半年后才會開始產蛋,產蛋齡大約72周,有些可達3年。一只母鴨的一生平均都能產超過300顆蛋。主要用于產蛋的褐色菜鴨是中國華南地區的人帶來臺灣的,這種鴨子體型小,省飼料,體質強健,產蛋量高。幾乎可以說全臺灣的蛋鴨都來自褐色菜鴨。看過了這么多鴨子,最可愛的還是剛出生不到十天的小鴨,非常可愛,不論什么品種。看到它們,再堅硬的心都要被融化了,若之后的行程你要吃鴨肉,會有心理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