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憂國憂民,顛沛流離,生活極其艱難,所寫詩歌也多是反映現(xiàn)實的民生苦難。但是在他長安求仕的早年時期,他的性格也像李白一樣豪放,此時所寫的《飲中八仙歌》幽默詼諧,旋律輕快,字里行間透出一股盛唐氣象。 ![]() 唐玄宗天寶五載即746年前后,杜甫初至長安就跟汝陽王李琎交往頻繁,并有游玩宴飲。杜甫將看到和聽到的酒徒寫成詩歌,不論王公貴族和布衣,充分表現(xiàn)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展現(xiàn)盛唐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fēng)貌。 《飲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杜甫像位精準的畫師,詩歌以八仙為骨架,用精準的語言為每個人物捕捉具有代表性的瞬間,分別描繪出酒中八仙人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的具體形象,構(gòu)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 ![]() 賀知章資格最老,他的出場帶著老頑童般的憨態(tài)。他自稱四明狂客,本來就以曠達聞名。詩句里沒有寫他的官階與文名,只聚焦于醉酒后的狼狽與天真。酒醉后騎馬就像乘船那樣搖晃,失足落井竟然沒有受到驚嚇,還在水底睡著了。 這種不合常理的畫面,恰恰抓住了老人醉后的憨趣,沒有絲毫窘迫,反倒透著一股通透的自在。杜甫或許見過這位老前輩醉后的模樣,否則不可能把那份醉酒后的松弛寫得如此真切。 接著上場的是汝陽王李琎,他是皇上唐玄宗的侄兒,醉態(tài)中帶著貴胄的率真。他總是不慌不忙飲酒三斗以后才去朝見天子。路上與載酒的車輛相遇,那滲出的酒氣饞得他直流口水,真后悔自己的封地沒能在酒泉郡。 杜甫和李琎常有往來,詩歌中故意寫出王爺身份與行為的反差,為的是消減貴族的矜持,突出凡人對美酒的本真渴望。這里流涎的生活化細節(jié),讓王爺從云端落到人間,變得更加親民。 ![]() 左相李適之的形象則透著一股豪奢中的失意。費萬錢和吸百川,用夸張的數(shù)字寫盡他宴飲的氣派。這位曾與李林甫抗?fàn)幍脑紫啵蛟S只能在醉酒中來避賢,這既暗合他曾身居高位的氣度,又表現(xiàn)出一種無可奈何。 在描寫官員之后,筆鋒轉(zhuǎn)向文人雅士。崔宗之是一個英俊瀟灑的美男子,舉杯飲酒時,慣常的動作猶如玉樹臨風(fēng)一般傲視著天穹。蘇晉雖然還在佛前齋戒吃素,但是他飲起酒來就把佛門的清規(guī)戒律拋到了九霄云外。 八個酒神中最值得夸贊的當(dāng)屬李白。他性格豪放不羈,寫詩與飲酒又是天賦的特長。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不是狂妄,而是盛唐文人精神的巔峰,是時代給予文人的底氣。皇權(quán)雖重,卻困不住一顆醉里的詩心。 張旭是草書的圣手,他的醉態(tài)則與藝術(shù)融為一體。 在等級森嚴的時代,敢于在王公面前免冠揮毫,本來就是對世俗禮法的超越。他揮毫落紙如云煙,仿佛那些奔涌的書法線條里,真有酒液在流淌。 ![]() 最后出場的布衣焦遂看似平凡,但五杯酒下肚后精神更為振奮,他高談闊論,博古通今。這個平民形象的加入,讓飲中八仙不再是權(quán)貴文人的專屬,更像整個盛唐社會的縮影。無論身份高低,都能在酒中找到釋放自我的空間。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群像的刻畫。八位酒仙各有底色。賀知章的憨,汝陽王的真,李適之的豪,崔宗之的俊,蘇晉的靈,李白的狂,張旭的癡,焦遂的智,每個人的醉態(tài)都是其性格的外在反映。 醉里乾坤大。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寫的是酒,更是盛唐。只有在那個國力強盛、文化包容的時代,才能容得下王爺對酒流涎,詩人拒見天子,書法家在王公前脫帽,蘇晉醉中逃禪。這些在后世看來逾矩的行為,在盛唐卻成了個性的閃光。 ![]() 杜甫現(xiàn)存一千四百多首詩作,風(fēng)格大多沉郁頓挫,《飲中八仙歌》是個獨特的存在。這首八仙歌運用歌行體的散淡自由,以酒為線索串聯(lián)起八位盛唐名人,每個人物自成一章。風(fēng)格幽默詼諧,明麗輕快,豪放之作表現(xiàn)出萬千盛唐氣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