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的意見》發布。《意見》明確,以重度殘疾人及其家庭需求為導向,以經濟困難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為重點,加強資源統籌和政策銜接,完善服務設施、制度體系,推動托養照護服務擴容提質增效,不斷提升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更好滿足重度殘疾人多層次多樣化托養照護服務需求。 《意見》明確服務對象。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對象是持有一級、二級殘疾人證,有托養照護需求且本人或者監護人有接受相關服務意愿,未納入孤兒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重度殘疾人。 優化服務內容。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的主要內容是基本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主要形式包括居家照護、日間照料、集中托養照護。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機構是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的供給主體,包括專門開展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的機構,以及符合條件的各類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殘疾人綜合服務機構、社區綜合服務機構等。加快建立完善以居家照護為基礎、日間照料為依托、集中托養照護為專業支撐的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體系。 突出服務重點。根據重度殘疾人的不同年齡段和需求,分類施策、多元共擔、精準供給。對重度殘疾兒童,通過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等提供托育、照護、康復、教育等服務。對就業年齡段重度殘疾人,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基礎上,支持為其中有條件、有能力、有意愿的開展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職業康復與勞動技能訓練以及輔助性就業等服務。對老年重度殘疾人,依托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強化基本養老服務,加強殘疾、失能等評定標準有效銜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納入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等保障范圍。 補齊服務短板。對“老年父母+殘疾子女”家庭、一戶多殘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獨居、空巢等照護能力不足的家庭,重點支持開展集中托養照護服務。對農村、偏遠等專業服務力量不足的地區,因地制宜擴大服務供給,重點支持開展居家照護、日間照料、探訪關愛、鄰里互助、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等服務。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配合開展相關工作。 由此,國務院辦公廳強調,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將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統籌做好相關工作,加強政策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幫助扶持殘疾人的良好氛圍。 《意見》的下發與統籌執行,也再度將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提上了國家政策,對于其中的自閉癥群體來說,顯然具有切實可行的現實意義。 對于位居精神障礙首位的自閉癥群體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參照中國殘聯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8500多萬殘疾人,而其中自閉癥患者作為精神類殘疾人群數量居然有1300萬多,占比八分之一!而其中18歲大齡以上自閉癥至少占據一半人數,他們正急切需要托養照護。 每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在早期篩查、醫保、融合教育、職業支持等方面提交關于自閉癥的建議和提案。 然而現實的困境卻在于,當下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別說以前成年自閉癥群體的就業環境已經很難了,現在則是雪上加霜,“鐵人三項”他們做不了,那些已經創立的咖啡店,洗車行和蛋糕店等等,雖然可以收納一部分成年自閉癥人士解決就業,可是,畢竟要在現實的環境中競爭,最終還是走向了舉步維艱乃至倒閉,那些看似就業的自閉癥人士又失業了。 而隨著成年自閉癥人士的越來越大,參考國內中國首位專家確診的孤獨癥今年55歲被機構退回了,他的未來在哪里?《2020年度兒童發展障礙康復行業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在特殊兒童教育方面的體系還不夠完善,從兒童被診斷發育異常,到漫長康復和成長的過程,家長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不斷增加,該群體家庭面臨著經濟壓力、心理壓力、干預知識缺乏、孩子就學和就業困難、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多個困境。 此外,數據顯示,約有50%左右的自閉癥兒童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成年后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終生需要照護。但目前我國大齡自閉癥社會支持性服務還嚴重缺失,成年自閉癥康復服務專業人員也極度匱乏。 自閉癥孩子每進步一小步,都需要家庭為之付出巨大精力和金錢,而康復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自閉癥孩子的家庭難以維系。更可怕的是,到了學齡期后,已然沒有康復機構和醫院可以接受他們進行長期的康復訓練,進入普校又困難重重,成年后就業更是空中樓閣,他們的托養照護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他們的未來在哪里呢? 雖然,國家對于殘疾人的保障政策在不斷完善,自閉癥融合教育、特惠政策、全生命周期照護、社區養老以及未來發展都在不斷完善,但是留給自閉癥群體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