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開學季路過任何一所中小學,會發現校門口那些閘門緊閉的文具店突然活了過來。只有這個時候才讓人意識到,原來每年他們都有兩次將近兩個月的歇業期。 一般生意可沒有這種歇業的膽量。 你問問街邊奶茶店敢放寒暑假嗎?不敢。 只有錨定了特定客源、踩準消費節奏的買賣,才敢如此瀟灑停業。 當所有學生和家長都默認開學必沖這家店,不用問,它必是剛需中的剛需。 如今零售業卷成風車,憑什么小小文具店還能站穩校門、安然休業數月? 因為沒人比它更懂學生與校園的脈搏。 從這個角度講,文具店,它賣的從來不是橡皮鉛筆,而是學生生活的救急搭子。 什么是搭子? 日常默默守候,緊要關頭絕不缺席。 這個搭子屬性,潮汐文具店給了。 為什么它配叫搭子? 你看開學第一周,店里永遠人潮洶涌,作業本、包書皮、姓名貼被火速清空。店主補貨的手速比學生抄答案的手速慢一點,貨就供不上了。 你再看考試季來臨,2B鉛筆、繪圖橡皮、答題尺必堆在離收銀臺最近處;快到了節假日,賀卡與包裝紙占據C位,幫粗心的孩子把一份心意匆忙裹成體面禮物。 你都懷疑店主要么內置了校園生物鐘,要么內置了校園領導關系:何時該進作文稿紙,何時主推錯題本,何時上架手賬,全都掐得明明白白、分秒不差。 它如同那個永遠知道你下一題需要什么公式的同桌,平日仿佛隱于背景。可當你抓耳撓腮時,它總在余光里。 這時你要找搭子。不奔它,奔誰? 你說如此直白的需求,為啥開在商場里的文具店就學不會?真就甘愿陪跑? 答案是:試了。 但沒成。 商場文具區追求的是大而全,學生要啥我堆啥。 學生要筆,簡單,羅列百種進口書寫工具;要本子,容易,塞滿各尺寸精裝手帳。 這不是在填鴨嗎?這真的不是搞題海嗎? 簡單陳列和解決問題,這倆有著云泥之別。 多數學生根本說不清自己真正所需,他們只知道,“我需要買開學文具”。具體要什么?家長也茫然。學生也懵逼。 校門口文具店高明就高明在錨定了“校門”這一寸土寸金之地,并摸透了需求。 它不只琢磨學生要什么,更琢磨“何時緊急要”、“為何非要不可”。 買什么才頂用?為何這種網格草稿本、速干中性筆才叫頂用? 哦,前者演算不洇紙,后者考試不污卷面。 何時最急需? 哦,開學前一天晚上、月考前夕、教師節當天早上。 潮汐店深知,學生要的不是文具,是救火般的迅速解決方案。 因此它不堆砌花哨品類,而是錘煉爆品組合、極致周轉、場景卡位。 盲目鋪貨,只會催生塞滿無用漂亮垃圾的抽屜,和永遠找不到尺子的書包。 懂真實痛點,才能把效率與需求焊死。 于是你看到:當大型文具店因暑假囤貨愁眉不展時,潮汐店早已輕裝歇業,靜待開學沖鋒號;當商場文具區在寒暑假門可羅雀還要支付全額租金時,潮汐店正享受低成本“休眠期”,養精蓄銳。 這種「精準卡位+極致效率」的生存術,是潮汐店硬氣歇業的底氣。 進口筆芯和國產筆芯誰更順滑? 聯名限定款和基礎款哪個更實用? 是能讓我作文多拿三分,還是保證選擇題全對? 都不能。 脫離場景的精致,只是孤芳自賞。 戳不中痛點的豐富,等同虛無。 潮汐文具店以“開學必備”四個樸素大字宣告: 脫離真實生活節律的零售,終將擱淺。 再精巧的生意,都是為人服務的。你得清楚你的店為誰而開。以及,開在何時何地最關鍵。 真正的生存力,是有求必應,應則解憂。 這種近乎本能的信賴,才是小生意的大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