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本是有些替作者擔心的。 看看目錄,在這本三百頁左右的書里,她要寫曹操、孔融、阮籍、嵇康、庾亮、桓溫、謝安……一共三十六人。 他們中間,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單獨寫一部大書。 更何況,在那個叫“魏晉風度”的耀眼光環籠罩下,他們常常以集體面目示人——比如我一直分不清“竹林七賢”誰是誰——要凸顯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更是困難。 但北溟魚在這本《在深淵里仰望星空:魏晉名士的卑微與驕傲》里,很成功地做到了。 ![]() 這本書的有趣,首先在于作者的語言風格。 她常常以現代人的眼光,去打量這些古人的經歷,訴諸筆端的時候,便顯得詼諧而輕松。 她寫曹操:“有人饑寒交迫便哭,有人饑寒交迫便擦亮火柴幻想一個熱騰騰的大肉包子。可還有人,一邊取暖靠抖,一邊敲著空碗唱著歌——不是缺心眼,是真氣魄。” 她說陳琳:“是建安時代最有職業精神的檄文專家——前兩天還幫著袁紹罵曹操,過兩天又幫著曹操罵袁紹。還都寫得特別好,沒臉沒皮的”,一下子讓這個形象躍然紙上。 她刻畫王導:“王導的日子過得比祥林嫂還苦,受的委屈比竇娥還多,但依然見人三分笑,先拉著你談談哲學問題,羽毛扇搖一搖,肚子里正咕咕叫著,臉上也是一副神清氣爽飄飄欲仙的樣子”,簡直入木三分。 ![]() 但這種調侃,卻又不是簡單的插科打諢,很多時候,會讓我們笑著笑著就沉默了。 ——你會發現,那些戲謔的文字背后,還藏著東西。 她寫曹操對孔融的頭疼:“憤青可以容忍,因為他們有憤怒,但是沒有社會影響力。可是老憤青就要嚴格管制了,因為這些人不但自己憤而且還能帶領大家一起憤,這就叫社會不安定因素了。孔融既不懂得柔順,又不想閉嘴,只能殺了。” 讀起來很幽默,可仔細一琢磨,心里某個地方,沒來由地隱隱作疼。 這種疼,會讓人對劉楨的執拗肅然起敬:“劉楨是一個壁立千仞的人物,不會曲折婉轉,你若是和他硬碰硬,就算是雞蛋碰石頭他也要把你碰得一身蛋清,下不來臺。” 這種疼,會讓人對嵇康的桀驁撫掌稱快:“他本來是無黨無派,看誰也不順眼,但天下噤聲的時候,他跳出來,便成了'旗幟’。” 這種疼,會讓人對樂廣的遭遇嘆息不已:“在一個亂世,再多的才華與德性都抵不過世事難料。” ![]() 雖然每個人都只有短短的篇幅,但你知道,作者是真懂他們的。 就像何晏,那個被魏明帝丟入冷宮,后來在曹爽時代混到“組織部長”卻又在其倒臺后迅速討好司馬懿的人,后人或多或少總有些不齒他的行為。 但作者,給我們呈現的卻是另一個版本——站在何晏的角度去看何晏。 于是,你會看到他對別人的尊重:管輅借解夢之機對他冷嘲熱諷,他毫不芥蒂;曹叡為了看他膚色明目張膽地調戲,他一笑而過。“處境尷尬的才華和美貌有時候比平庸更容易惹來侮辱”,這是最深的理解。 終于輪到何晏出頭了,卻是最不該在的位置:“何晏這個人,愛出頭又太較真,完全不適合混官場”,好哥們兒曹爽偏偏讓他去當官場里的潤滑油,他滿腔熱情,投入一場注定要失敗的改革。 塵埃落定,史書上給他記下了最不堪的一筆。 可是,“看看何晏在高平政變前的兩首詩,你實在想不出一個早知自己不會被放過的人會如此幼稚地在政敵面前尋求免罪。何況,何晏這個如此高傲的人,拒絕了曹操的收養,又哪里會祈求司馬懿饒他一命?” 那就,做自己的何晏,任憑后人怎樣言說吧! ![]() 合上書的時候,忽然發現封面很有意思。 設計者“@老樹畫畫”用寫意的筆法,勾勒了一個坐在樓頂的人,正在抬頭看天,天空里有兩朵小小的白云,而這個人視線所及,是書名“在深淵里仰望星空”。 寥寥數筆,讓人浮想聯翩。 時髦大廈的最高處,現代職場的最頂端,何嘗不是“深淵”? 盡管可能看不到星空,也要不時抬起頭來,哪怕只是為了這個不媚俗的姿勢。 至于樓頂的這個人,看不清面孔,正如北溟魚寫盡了魏晉名士,說不定也只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這也正是這本書最讓我心有戚戚的地方:她寫的哪是別人,分明都是我們自己! 2025.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