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4535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 |全文共1829字,深度閱讀需5分鐘,受益終生| ![]() ![]() 人們常說“識人先識心”,但一個人的格局與擔當,往往藏在細節里。 古人觀人有“功名看氣宇,擔當看行止”的智慧。 今天我們就從“氣宇”與“腳步”這兩個維度,聊聊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出息、能否扛住事。 這兩點,既是先天稟賦的流露,更是后天修養的沉淀,看懂了,便看懂了人生成敗的關鍵。 功名看氣宇 看一個人的“氣宇”,先看他的額頭,然后看他一身的氣如何。 曾國藩就特別擅長看人的氣。一個人如果氣都已經衰了,那么,面相再好也沒有用,也很難有大出息。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一個人氣宇軒昂,實際上是整個家庭給他的信心,是整個家庭在支撐他,讓他無所畏懼。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中國人吃飯基本都是用圓桌,反正多一個人少一個人都能坐得下,會有你吃飯的地方,那你還用怕什么呢? 大不了五指并攏,向下一拍,跟老板說“我不干了,怎么樣?”反正回家就是多一雙筷子而已。 我爸爸當年就是這么教我的 :“該吵就吵,你怕誰啊。但如果是你不對就不可以吵,你如果有理你就吵,吵完回來,家里就是多擺一雙筷子的事兒,會有你的飯吃。” 可是現在還有幾個家庭做得到?基本上都做不到。 現在家里一般都坐方桌,坐方桌的意思就是一人一個位置,多一個人可能就坐不下了。 而坐圓桌的意思則是多一個人也不要緊,大家擠一擠就可以了。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氣宇也是要靠很多方面一起撐起來的,比如個人的能力、性格等。 一個人的事業怎么樣,就看你的精氣神,精、氣、神這三者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關系尤為密切。 從中醫學的角度講,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 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 中醫判斷一個人的健康情況,通常都是從這三方面來考慮的。 因此,將精、氣、神視為人身“三寶”,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甚至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死”的說法,由此也不難看出,精、氣、神是人的生命存亡之根本。 精氣神也就是精神。一個人的精神如果時時刻刻都能夠集中,不會渙散,注意力能很快集中,也能很快松懈,總體上保持高度的彈性,腦筋就能非常靈光,也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腳步穩重的人有擔當 大家平時可以多留意,看別人怎么走路。 通過看一個人走路最能夠看出這個人如何,那么走路應該怎么走才好呢? 走路的時候好像背上有重物的最好,因為這表示這個人能夠擔當大任。 腳步非常穩,整個人也四平八穩,做事總是按部就班,不快也不慢的人才可靠,才值得信賴。 現在很多人走路都是七扭八歪的,顯得很輕浮,一點也不穩重。 另外,走路腳跟不著地的人,通常命不會太長,而且這種人往往比較浮躁,交代給他的事,他倒是能做得很快,但是這種人不踏實,很難信得過。 每個人都要自己去調整,而且一定要有目標、有方法,還要懂得分階段調整。 一方面調整自己的走路姿態,另一方面更要教會孩子怎樣走路。 除此之外,坐姿也很重要。 一個人要想身體好,就要規規矩矩地坐好,兩腳并攏,身體保持端正。為什么? 因為脊椎骨只要一歪,各種病就都會出來了。 大家沒事的時候可以相互看看,朋友相對坐,夫婦相對坐,讓對方背朝上趴下,兩只腳相并,看看是否一樣長。 基本上十個人中會有八個人是長短腳,大多都是因為脊椎彎了。可能會有人說這沒有關系,反正歪了還可以調。 現在確實有很多人,稍微一調整就調正了,可是往往過兩三天老毛病又犯了,因為他只調了上半部,其實真正應該調的是下半部。 但是千萬要小心,別把骨頭弄斷了卻還沒調過來,因為人越老,骨頭就會越脆弱。 中國人的很多事情,道理是一樣的,但是方法各不相同,功夫各有高低。 就像什么情況下,脊椎需要調整,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調,是否能調好,那就說不準了。 說到底,“氣宇”是家庭底氣與個人能力撐起來的“精神骨架”,“腳步”是責任與心性煉出來的“行動根基”。 一個人有了精氣神的滋養,才能遇事不慌、有底氣;腳步穩了,才能行遠路、擔重任。 無論是修身還是育人,不妨從這兩點做起: 養一身正氣,讓家庭成為底氣的源泉;走穩腳下路,讓穩重成為擔當的注腳。如此,福氣自來,前程自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