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技能里,通過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最有價值,還特別難掌握。 要是你能比別人想得更明白,那你空閑時間更多,遇到的麻煩事兒也會更少??梢悄悴簧瞄L思考,那就得花大把時間去補救那些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要是大多數人不想了,你也跟著打住,那你得出的結論,肯定和大多數人沒啥兩樣。思考這事兒可不輕松,所以大部分人都巴不得趕緊結束。了解個大概,就忙著去應付下一個問題了。
那怎么才能學會更好地思考呢?很多建議都是些速成小竅門,但要想真正提升思考能力,就得搞清楚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 威廉·德雷謝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寫過一本《紐約時報》暢銷書,叫《優秀的綿羊:美國精英的錯誤教育與通往有意義生活之路》。他在西點軍校做過一場演講,叫《獨處與領導力》,里面就有答案。這場演講全文都值得一讀,下面是其中的重點。 學會思考 先說說不能怎么學思考。幾個月前,斯坦福大學的一群研究人員做了一項研究。他們想弄明白,為啥現在的大學生能比成年人更高效地一心多用。研究人員就琢磨,學生們到底是咋做到的呢?結果發現,他們根本做不到一心多用,這和研究人員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樣。 研究人員本以為能找到一些特殊的認知能力,讓人可以高效地一心多用,結果根本沒這回事。也就是說,人們并不能高效地一心多用。更讓人意外的是,越愛一心多用的人,不光在其他思維能力上表現更差,就連一心多用這事兒本身都做得更糟。 這項研究和別的研究不太一樣的地方是,研究人員沒在大家一心多用的時候測試他們的認知能力。他們把參與研究的人分成了經常一心多用和很少一心多用的兩組,然后用不同的測試方法,去衡量一心多用需要的各種認知能力。 結果發現,不管在哪種測試里,經常一心多用的那組人得分都更低。他們分不清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沒用,也沒辦法忽略沒用的信息,換句話說,就是更容易分心。在整理思路方面,他們也不行,沒辦法把信息規整好,要用的時候也不能很快想起來,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更亂。就連在一心多用最關鍵的任務切換上,他們都做得更差。 簡單來說,一心多用根本算不上思考,還會讓你的思考能力變弱。思考就得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兒上,慢慢琢磨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去學別人怎么想,也不是死記硬背一堆知識,雖然這些有時候也有用。 而是要自己想出點子來,也就是獨立思考。要是一會兒看看臉書消息,一會兒刷刷推特,或者擺弄擺弄iPod,又或者在YouTube上看視頻,每次就思考個20秒,那肯定沒法獨立思考。 我發現自己一開始想到的點子,往往都不咋地。剛開始的想法,一般都是別人說過的,要不就是聽來的那些常見看法。只有專心致志,緊緊抓住問題,耐住性子,讓大腦各部分都活躍起來,才能想出有新意的點子。 給大腦一個機會,讓它自己去建立聯系,發現新東西,說不定還能給我個驚喜。就算這樣,想出來的點子也不見得就好,還得花時間再琢磨琢磨,看看有沒有錯,是不是走了彎路,得克服著急下結論的沖動,不能剛有點想法就覺得大功告成,急著去干別的。 以前有學生跟我炫耀寫論文速度有多快。我就跟他們說,德國大作家托馬斯·曼(Thomas Mann)講過,對作家來說,寫作可比一般人難多了。越是厲害的作家,寫得越慢。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花了七年寫《尤利西斯》,這可是20世紀最牛的小說,他每天就寫一百來字,就我之前給你們讀的《黑暗之心》選段一半那么長。T.S. 艾略特(T.S. Eliot),咱們國家最偉大的詩人之一,25年也就寫了150頁詩,平均下來一個月才半頁。不管是哪種思考,都是慢下來、集中精力,才能想出好東西。 提高思考能力
我們都知道寫作能把想法分享給別人,但很多人沒意識到,寫作還能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寫作可不只是交流的手段,還是幫我們深入思考的工具?,F在大家注意力都很分散,寫作能讓我們慢下來,有條理地思考。 寫作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事兒自己沒想明白,寫著寫著又慢慢懂了。 寫作得提煉想法。要是提煉得不好,重要信息就沒了;要是提煉得好,就能抓住關鍵,去掉沒用的部分。這種思考和清晰表達的結合,讓寫作成了提升思考的有力武器。
寫得好,思考上的毛病就藏不住。讀起來順,感覺很流暢。要是寫得不好,讀者得費勁從一堆難懂的話里找意思,讀著讀著就煩了。寫得不好,說明思考也有點問題。 總結一下 寫作能讓思考變得看得見。平常隨便想想,發現不了的推理漏洞,一寫下來就暴露了,一些靈光一閃的想法,不寫下來可能就忘了,寫下來就能一直保存。和別人分享寫的東西,能聽到不同看法,不過寫作最大的好處,還是逼著我們反復琢磨自己的想法,直到徹底想明白。 從簡單的開始,挑一個重要的想法,寫下來好好琢磨。每寫一個字,思考能力就提高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