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夫,我便血了,你看看是咋回事啊,會不會是腸癌呢。經常會遇到患者或者是粉絲朋友這樣問,確實有便血的人是很常見的,但是你不要直接就想到是腸癌,畢竟這不是常見的原因。 那么,便血是怎么一回事,又該做哪些檢查呢? 便血是怎么一回事 ![]() 科普: 便血,顧名思義即大便帶血,專業角度解釋:消化道出血,血液經肛門排出即所謂的便血。 其顏色因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液在腸腔內停留時間長短可表現為鮮紅、暗紅或黑色。 甚者有的便血不造成糞便顏色改變,須經過隱血試驗才能確定,我們稱之為隱血。 上消化道出血或小腸出血并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大便呈黑色。其因紅細胞破壞后,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而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發亮,類似柏油,故又稱柏油便。 ![]() 如食用動物血,豬肝等也可使糞便呈黑色;服用鉍劑、鐵劑、碳粉及中藥等藥物也可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且無光澤。(小伙伴們就診時得提供相關信息呦!) 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則呈鮮紅色,若停留時間較長,則可為暗紅色。糞便可全為血液、或與糞便混合。顏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粘附于糞便表面,或鮮血于排便前后滴出或噴出者,提示肛門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腸腫瘤引起的出血。 (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大便帶血的癥狀,小伙伴們,特別是有痔瘡的小伙伴們,千萬不要自認為就是痔瘡,從而延誤了治療呦!) 每日5ml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無肉眼可見的糞便顏色改變,需用隱血試驗才能確定,一般的隱血試驗雖敏感性高,但有一定的假陽性,故而應結合是否存在其他臨床表現:如長期慢性貧血才能確定其意義。 出現便血后,小伙伴們得及時就醫,因為便血可能是消化道癌癥的一個征象,有時還是早期癌癥的唯一征象。 醫生除了會詢問病史,進行常規的體格檢查外,還會對小伙伴進行詳細的專科檢查,如肛門指檢,一次性肛門鏡,電子內鏡檢查等。 便血做哪些檢查 前面講到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經肛門排出。但臨床往往首先需考慮下消化道的出血(自Treitz韌帶以下腸管開始至肛門結束)。 據統計,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為大腸(專業指結直腸)癌和大腸息肉,腸道炎癥性病變次之。而不明原因出血是指常規內鏡和X線鋇劑造影不能確定出血來源的持續或反復消化道出血,多為小腸的腫瘤,Meckel憩室和血管病變,老年人發生的結腸血管擴張亦不易診斷。 ![]() 患者因便血去就醫時,醫生多會祭出三叉戟這一大殺器,其包含了肛門指檢、肛門鏡、消化內鏡。 肛門指檢,我們有戲稱為一指禪,別小看這一根小小的食指,它是肛門直腸疾病檢查方法中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據說能管距肛門8-10cm以內的直腸,單靠它,據統計80%的直腸癌可以獲得診斷;當然,如直腸息肉,表面纖維化的內痔,直腸前突,肛瘺,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肛乳頭瘤等一摸便知。 肛門鏡,也是肛腸科必備的偵查武器,通過視覺系統彌補了一指禪的缺陷。醫生將右手持肛門鏡并用拇指頂住芯子,肛門鏡尖端應先涂上潤滑劑,用左手拇指、食指將右臀拉開,顯示肛門口,用肛門鏡頭部按摩肛緣,使括約肌放松;再朝臍方向緩慢插入,當通過肛管后改向骶凹進入直腸壺腹部。 將芯子取出,取出后要注意芯子上有無血漬及血漬的性質,若直腸內有分泌物,可用鑷子鉗上棉花球擦凈,然后再詳細檢查;查看粘膜顏色,注意有無潰瘍、息肉、腫瘤及異物,再將肛門鏡緩緩地向外抽出,在齒線處注意內痔、肛乳頭、肛隱窩或肛瘺內口等。 消化內鏡:胃鏡、結腸鏡、小腸鏡,這就像大俠手中的鞭子一樣,在醫生的操作下采用不同的鏡子,可將咽喉至肛門,一覽無余。其能力的強大不光能看,還能干些神馬!如活檢,止血,切除什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