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kuò)寫作業(yè):豐盈唐詩的詩意 總有人間一兩風(fēng),填我十萬八千夢 ![]() 1 何處覓知音 ——《野望》擴(kuò)寫 八(17)班 朱盡心 ![]() 就這樣,暮色輕輕跌落了山林。 幾只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獨留我在東皋薄霧的涼意中彷徨。 遠(yuǎn)處,層疊的樹影被染成深淺不一的赭黃,像是被誰潑灑了一硯陳舊的墨汁。大抵是天上的仙人醉了酒罷!將天邊的落霞揉碎成千萬片金箔,零零碎碎地綴于山巒的每一寸肌膚。 我抬手,遮住了漸暗的天光。暮色中的原野是靜寂的,連蟬鳴也褪去了喧囂,山戀被夕陽的余暉模糊了棱角。 唯聽得牧笛聲聲,悠揚成平仄起伏的文字,牧童牽著牛,說著笑著走來,又奔向了未知的遠(yuǎn)方,獵戶的馬鞍上掛著野雉的羽翎,竹筐中新采的野菊沐浴于夕照。我駐足,看眾生漸行漸遠(yuǎn)的模樣,隱入塵煙之中,空留得炊煙自茅廬中升起,將他們的絮語揉進(jìn)裊裊青嵐。 到此處,我長嘆一聲,嘆自己無依的人生,多像一只鳥兒,不知何處飛來,又不知飛向何處去。四下回望,竟沒有一個相識的知音!遂解下腰間竹笛,橫吹一曲《采薇》。 山林的幽靜被笛音擊破,又很快歸于清靜,恍若伯夷叔齊采薇的跫音,穿透千年光陰,叩響我心中那把蒙塵的琴。 那一一便走吧!到山中去!別忘了帶上一支短笛,行至何處,自由的音符便吹至何處,仰天長歌時,到處便是瘋長的芳草。 于是,我一揮衣袖,便是整個春天。 一句點評:首尾精妙, 于景事結(jié)合中盡顯詩意。 ![]() 2 黃鶴,樓 ——《黃鶴樓》擴(kuò)寫 八(18)班 劉亦樂 ![]() 這是黃鶴樓。 千年前,呂洞賓幾筆勾勒出了黃鶴樓,如今真實入我眼簾的恰是文人萬千筆墨豐盈的樓閣。 我登上了樓閣。 黃鶴早已載著呂洞賓飛向遠(yuǎn)方,卻獨獨留下了這座因他們而出名的樓閣——黃鶴樓。 黃鶴去了,去了就再沒有回來,沒有了黃鶴的黃鶴樓似乎失去了應(yīng)有魂魄?并不是的!千百年來,悠悠浮云飄飄蕩蕩,從來似空非空,去了黃鶴,失了神異,又獨留了一段佳話,卻又被文人以文字覆蓋上了空虛,而每一處空白都已或都將被文字充盈。傳說中的黃鶴是呂洞賓對美好人格的歌頌,文字中不亦能窺見黃鶴樓曾經(jīng)風(fēng)姿…… 憑欄遠(yuǎn)望,黃昏時分的太陽亮得不那么刺眼,倒有了幾分昏沉頹敗之感。陽光上,平原隨目光鋪開,目光往前一分,原野的邊界似乎離得愈遠(yuǎn)一分,隔江與漢陽的樹相望,樹樹向陽,棵棵分明。循著長江,目光所及的皆是草木欣欣向榮的鸚鵡洲,在滾滾江水中愈發(fā)寧靜。 無論如何舉目遠(yuǎn)眺,我都只能望見萬里之外西下的夕陽,卻始終望不見千里不足的故鄉(xiāng)……此刻的長江已起了薄薄的霧,灰蒙蒙的,看不真切,我卻真切地想知道,會有,哪怕是一小捧水汽是來自故鄉(xiāng)的嗎? 我多想,就地乘上黃鶴,從樓奔赴到故鄉(xiāng)啊!心境纏上輕霧,故鄉(xiāng)的呼喚如江水潮涌,心如歸鄉(xiāng)黃鶴,身卻獨留此樓。失了黃鶴的樓,似空非空…… 一句點評:一個“空”字貫穿全文, 空蕩、空白、空闊以至于空虛。 ![]() 3 黃鶴樓·雜思 ——《黃鶴樓》擴(kuò)寫 八(17)班 吳易璐 ![]() 我登上黃鶴樓,眺望著美景。 不禁想起了有關(guān)黃鶴樓的典故:傳說當(dāng)年呂洞賓為報答辛氏之恩,畫了一只鶴,那鶴有靈氣,可從畫中躍出起舞,使辛氏名聲大噪,后來呂洞賓乘鶴西去,那個地方,便是今日我所登的黃鶴樓。 黃鶴一路向西飛去,再也沒有返還它旅程的起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沒有仙人仙鶴,只留一座承載著記憶的黃鶴樓,正如這天上飄蕩著的白云,悠然又空虛。也是,離了仙人的黃鶴樓哪有靈氣可言?就像離了故鄉(xiāng)的我,又哪有滿足可言? 我趕忙斂住思緒,不愿再想,還是看看景色吧。我見這晴日里的原野如此開闊而平坦,茵茵地綠著。一棵棵高大的樹木正隨風(fēng)晃動著,好一派生機(jī)景象!這是漢陽,還有鸚鵡洲呢!遠(yuǎn)望去,一片草木茂盛的樣子,光是看著,鼻間就已傳來了草木與泥土氣息混雜在一起的清香了,果真是沁人心脾啊!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zhuǎn)眼已是夕陽西沉,天際暗紅的夕暉將周圍的山都染得殷紅。很快就要天黑了吧……這個時候我本該放鄉(xiāng)的小屋與父母妻兒在桌邊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可現(xiàn)實卻是,站在黃鶴樓上目送最后一縷在日光消失在山后,然后迎接夜晚的到來。我的家鄉(xiāng)在哪?在汴州。我就像那只載著仙人的黃鶴,肩上負(fù)著重?fù)?dān),難以折返家鄉(xiāng)。空啊!內(nèi)心實在空虛啊! 望著江上朦朧的煙波,我只好惆悵地?fù)u頭,將內(nèi)心的愁怨隨著日光的消失,封存在心底。 一句點評:第一人稱視角, 思路嚴(yán)謹(jǐn)、情緒到位。 ![]() 4 長長的大路在我前面 ——《渡遠(yuǎn)荊門外》擴(kuò)寫 八(17)班 方婧雅 ![]() 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我孤身駕一小舟,渡水遠(yuǎn)行,漫長的水路似是有綿延萬里的心事,曲曲折折。這個夜晚被一陣久違的江水聲喚醒,不知遠(yuǎn)在楚地的人們有沒有聽見? 荊門山與北岸的虎牙山隔江對峙,正如那暗夜深處蓄勢待發(fā)的野禽,鋒利透亮的尖牙似是在驚嚇著我這一介草民,順著流水飄飄蕩蕩,算是出了蜀地的故鄉(xiāng)。船艙里,無人對酒吟詩,油燈只投下了淡淡的橘黃色,映出了山與水,與天,與我的小影子。蜀地多山,山巒起伏,從四川沿長江出荊門,必會過三峽,前輩酈道元曾題文“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出,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千里江陵,除了山還是山,未免有些乏味,一過荊門景致已然不同:那氣宇軒昂的峻山,似乎與平野握手言和,談?wù)摃r的音調(diào)一陣一陣緩和了下來,似岸邊被風(fēng)吹過的蘆葦一下一下,前傾,彎腰,俯地,山退出了舞臺,隨之而上的是遼遠(yuǎn)無際的原野,宛如無盡。 天地之間只有我渺小一點,大江早已掙脫了山野的束縛,恰如脫了韁的駿馬,踏上了風(fēng)的駕騎,尋著浮云的方向,長驅(qū)直入,這景致是蜀地不曾有的:平野無垠,江水奔涌,一唱一和中我的大好青春也正剛剛揚帆!月光等不及打招呼就手忙腳亂地握上了皎潔的秋毫,一筆一畫描摹著江邊的山川,輪廓漸漸明朗了起來,月倒映在江水中隨著浪一起一伏,猶如仙子手中的明鏡從天角飛來,朵朵白云呼朋引伴,牽著手兒,悄悄地說著秘密話,一會踮腳躍起,一會兒又低頭理裝束,是海市蜃樓吧?一小支從山野間徐行前來的長江水,繞在我的周身邊,也加入了湍急的大流中,他們好似家鄉(xiāng)的鄰人一直相伴在我的左右,萬里仍送我遠(yuǎn)行,“莫怕,莫怕,且行……”是老鄉(xiāng)的托言嗎…… 已在路上,追夢者總會戀鄉(xiāng),但那平野的,大江的盡處,便是我遼闊的天地,長長的大路在我前面,來吧,楚國! 一句點評:細(xì)節(jié)細(xì)膩動人, 想象豐盈可觀。 ![]() 5 是蓬草還是歸雁 ——《使至塞上》擴(kuò)寫 八(18)班 陳梓晨 ![]() 我靜靜地坐在顛簸的馬車上,魂魄卻游走于大荒中。 我如奉圣上之命,千里迢迢出使邊塞去慰問邊塞將士。皇命難違,即使心中再不愿意,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因為來得匆忙,所以我只帶了些必需品與幾個仆從。出使的途中經(jīng)過遼遠(yuǎn)的邊塞,我不由得感嘆,獎賞的是那守城的戰(zhàn)士,歌頌的是關(guān)心軍情的賢君。而我呢?只是圣上關(guān)心軍情的證明罷了。 如果說朝堂是陰險之地,那么我就是一顆被驅(qū)逐出來的蓬草,無依無靠,隨著風(fēng)越過邊塞與同樣誤入胡天的歸雁相依為命。 轉(zhuǎn)眼間,已是黃昏,我掀開車簾,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鬼斧神工的孤煙落日圖。在茫茫無邊的大漠,那狼煙就好似一支巨箭直徑射上云霄,沒有一絲拖沓。 我終是放下簾子,繼續(xù)漫無目的等待著。不知過了多久,馬車停了下來,我聽見遠(yuǎn)方傳來的馬蹄聲,原來是騎馬的偵察兵。我向他詢問主將在何處,他只留下一句“將軍在燕然前線鎮(zhèn)守”,就風(fēng)塵仆傾仆的走了。我望著他漸漸模糊的背影,心下沉思著,這就是李太白筆下那般的將土罷。 一句話點評:看似平淡的表達(dá) 背后有深切的體悟。 ![]() 6 乘桑梓之水 行宏圖之路 ——《渡荊門送別》擴(kuò)寫 八(17)班 時宇軒 ![]() 船已經(jīng)過了荊門。 走出船艙,看看天,已經(jīng)日暮時分了,夕陽頹然地沉沒在西方的群山中,沉沒在那片讓我度過前半生的土地一四川,望著那落日,幾天前離鄉(xiāng)的情景赫然顯現(xiàn)。家人在岸邊送別,眼中淚花閃爍,我立在船頭,寬大的衣袖上兩三點淚漬隱隱可見……我移過那目光,不愿再看那落日。故鄉(xiāng),對于我來說是個過于敏感的詞。過了荊門,出了三峽,離家就真是遠(yuǎn)了,我暗自思索,一滴清淚從鼻梁旁滑下。兩岸猿聲四起,有些凄慘,大概它們是在回家吧。 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給四周蒙上一層銀白的光輝,我不屑多看,只是漫無目的眺望遠(yuǎn)方,突然,我注意到四周景色有些變化,兩岸的高山蕩然無存,只剩一片空曠。那是……原野?我站在船頭,極目望去,遠(yuǎn)處再也沒有山的影子,一片蒼茫之中,長江閃著光,奔騰流淌,劃出幾條優(yōu)美的曲線。月光靜靜傾灑,皎潔的光籠罩四野,像給原野蓋上了一片素紗,與奔騰的江水相映。夢幻中又不缺幾分豪情。那輪明月也嵌在繁星之中,如月從天宮中掉到凡間的一面明鏡,與奔騰的江水相映,碧亮而澄澈,光向周圍的云層蔓延著,在周圍一圈暈出幾環(huán)七彩的光暈。光暈中線條交錯縱橫,勾勒出幾座亭樓之樣,似人間樓閣,又似天上宮闕。原先在群山當(dāng)中的愁悶壓抑蕩然無存,只剩下原野上的廣闊豪情。原來,外面的世界如此之美麗。 一陣反光襲入眼簾,我向那反光處看去,原來是月光在水中的倒映。看著流水,我恍然想到,這江水,原來一直陪我們。 我想,走了一路,走過了千山萬水,走過了艱難阻險。它的目的地是大海,而它的起點是故鄉(xiāng)。這水,一路陪同我們,給予我們以前行的動力,讓我走出故鄉(xiāng),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我想這也許是故鄉(xiāng)給她的孩兒的最后一份禮物,讓他們知道,當(dāng)他們思念她時,她其實已經(jīng)化成一股無形的力量,藏在他們身旁,推動著他們前進(jìn),讓他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實現(xiàn)更宏大的抱負(fù),俯下身,摸了摸江水,柔中帶著一絲剛,冰中帶著一絲暖,站在船頭,我幡然醒悟,故鄉(xiāng)雖好,卻終是狹窄。他雖廣闊,卻終逃不過思念,不如把思念化作動力,帶著故鄉(xiāng)的期許,走向更好的未來,如同乘著這故鄉(xiāng)的江水,駛向更廣闊的世界。我大笑,內(nèi)心平已明朗,何苦思鄉(xiāng)?鄉(xiāng)即在身旁! “艄公,停船,喝酒!” 那晚,我喝得大醉,詩興大發(fā),寫下一首詩: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船已經(jīng)過了荊州,船已經(jīng)過了武昌,船已經(jīng)過了廬州…… 就把這思念藏進(jìn)這江水中吧,跨過高山,穿過原野,連著故園與他鄉(xiāng),連著溪泉與滄海。 一句點評:抓住詩人內(nèi)心情緒變化, 情境如在眼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