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糖尿病的老年朋友,因為肺炎去社區醫院輸注左氧氟沙星時,突然出現了心慌、冷汗、手抖的癥狀,當時測量指尖血糖不足3mmol/L,在補充葡萄糖后癥狀才緩解。 他有些疑惑,自己血糖一向控制得很穩定,扎針之前也吃了飯,怎么突然就出現了低血糖呢?華子告訴他,喹諾酮類藥物(沙星類)有可能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調節能力不足,在用藥初期容易出現低血糖。 
一、沙星會影響血糖
沙星類藥物是常用的抗菌藥物,其特點是抗菌譜廣,過敏率低,口服吸收好,所以常用于呼吸、消化、泌尿、皮膚等多個系統的敏感菌感染。 但是沙星類藥物會影響胰島細胞ATP依賴性鉀離子通道,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在用藥時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在用藥初期(3天內)常見低血糖,而在連續用藥時,則有可能出現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的血糖調節能力下降,在使用沙星類藥物時更容易出現血糖波動。常用沙星類藥物對血糖的影響,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 
二、警惕低血糖風險
發生低血糖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如果引起頭暈會有跌倒風險,嚴重的低血糖還會造成大腦損傷,所以使用沙星類藥物時,需警惕低血糖風險。尤其是正在使用降糖藥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提防頭暈、心慌、手抖、冷汗、乏力等低血糖癥狀。 出現低血糖的解救關鍵在于及時補糖,只要及時提升血糖,并不會造成嚴重傷害。建議有相關風險因素的人(糖尿病人、老年人等)在使用沙星類藥物期間隨身攜帶糖塊或是糖水(最好用葡萄糖),在出現低血糖癥狀時及時食用。 糖尿病人要做好日常血糖監測,如果出現高血糖,可以調整降糖藥物的劑量幫助控制血糖。 
三、其他的不良反應
在使用沙星類藥物期間,要注意避免皮膚被陽光直射,因為此類藥物有可能導致光敏性(光毒性)反應,被陽光照射后可能會出現紅腫、發熱、瘙癢、皰疹等癥狀。 沙星類藥物有可能造成肌腱損傷,增加肌腱炎和肌腱斷裂風險,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需要提防,在用藥期間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如果出現關節部位疼痛,或是肌肉、肌腱疼痛時,要及時就醫檢查。 
沙星類藥物會影響鈣、鐵、鋅、鎂等金屬元素的吸收,如果需要服用營養補充劑,要與沙星類藥物間隔4小時以上。 沙星類藥物會使心電圖的QT間期延長,增加心律失常的風險,尤其老年人或是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者更容易受到影響。對于每日給藥1次的沙星(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要嚴格遵守24小時的間隔時間,不要提前用藥。 
總結一下,沙星類藥物有可能對血糖造成影響,老年人以及糖尿病人需要警惕發生低血糖。不過整體發生率并不高,所以不要過度恐慌,只要提前做好防范,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就可以確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