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增廣賢文》中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褪去稚氣,沒了庇佑,才知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修行之人有三災六難九劫,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六難”要渡。 穿過荊棘滿路,方有康莊大道,以下這六難,看看你遇到了幾個?又化解了幾個? 相識容易相知難 屈原寫:“樂莫樂兮新相知。” 世上最快樂的事之一,莫過于遇到與自己相知投契的人。 漫漫人生路上,從幼時求學到長大工作,誰都是遇人無數。 同窗、發小、同事、朋友、戀人……也有過把臂同游的歡樂時光。 可最終,仍只剩寥寥幾人未曾漸行漸遠,其余情誼早就消散在風里。 因為相識容易,三觀相合、際遇相似、兩心相知卻是難于上青天。 縱使相顧無言,亦能相處舒服;哪怕相隔千里,亦可相信對方。 而相知的關系,無法通過社交技巧速成,而是要在長久歲月中互動磨合。 若有幸遇到二三知己好友,懂你言外之意,知你心喜心憂,定要萬分珍惜。 從惡容易從善難 《資治通鑒》中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選擇善良如登山般艱難,屈從邪惡卻如山崩般迅猛。 達則兼善天下,我們自小就被教導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見人受難時伸出援手,與人相處時吃虧退讓,既心存善念,也不吝善行。 可面對利益的誘惑,出于現實的壓力,試問誰沒有生出過陰暗算計的念頭。 但一失足便成千古恨,毀掉名聲人品不說,也必然會為自己招致禍患。 慶幸的是,始終不曾丟掉底線,不曾忘記初心。 世道如此,善人難做,好人難當。 因此,不必氣餒,無需逞強,力所能及處與人為善,亦可心安福深。 生氣容易爭氣難 作家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人在不順時,無法掌控局面,就容易生氣動怒。 要么是怪罪自己生悶氣,要么是斥責別人大動肝火。 因為生氣很簡單,不過是本能的反應,一時情緒的發泄。 可要想爭氣,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勤奮、努力和自律,絕非一日之功。 但生氣無用,只會氣壞身體,誤了事情,毀了關系。 唯有克制即時的情緒釋放,開始長期的自我提升,咬牙爭氣,才是生活唯一的解藥。 勸人容易勸己難 《隋唐演義》中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很多時候,我們能夠以旁觀者的身份勸說他人。 好比朋友失戀崩潰,勸說對方看輕房下,天涯何處無芳草。 但輪到自己感情受傷時,卻被情緒和認知深深干擾,如同身在迷霧中。 于是,陷入內耗中無法自拔,亂了分寸尺度,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越到艱難處,越是修心時,再難也要平和心態,勸自己保持冷靜樂觀。 不僅是寬慰心情,更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此才能關關難過關關過,真正成長成熟。 知道容易做到難 《貞觀政要》里寫:“非知之難,行之惟難。” 書中寫的、先賢說的、長輩教的……真知灼見遍地皆是。 但太多人,聽了那么多的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原因就在于:知易行難,心里明白,手腳依舊拖延懈怠。 這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隔著山海,而是知道和做到之間。 因為做到,要戰勝惰性、戰勝欲望、戰勝軟弱,不斷超越自己。 可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華麗麗的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與其空耗光陰,白活一場,倒不如朝著夢想的遠方,躬身篤行。 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知行合一,才是最值得過的滾燙人生。 活著容易活好難 古詩有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人這輩子,只要勤勞肯干,就能不愁吃、不愁穿。 但免不了早出晚歸,汲汲營營,賺回碎銀幾兩,勉勵維持生計。 可理想中的生活,如財富自由、心靈自在、時間自主,卻可望不可及。 要知道,錢財難賺,世事總無常,一旦意外降臨,恐怕立刻便困頓難行。 正所謂: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為了自己的現世安穩,為了家人的歲月靜好,不管多難,也別放棄對生活的追求。 始終相信,苦過終有回甘,付出定有回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文末點亮小紅心,鼓勵下儒風君!
|